首页 > 志海青羊 > 编篡研究
方志中的“历史书写”研究范式——一个方志研究的新取向
建立独立的方志学
从传统方志到近代方志: 方志学理论的渊源与发展
本文通过对历代方志学家修志思想的挖掘,旨在探索中国方志学理论形成及演变的历史样态,进而厘清中国方志学的理论渊源与变动趋势。
修志者心目中要有读者
优秀的方志保存了大量的地情资料,千百年后将是研究中国社会历史的资料宝库。修志者责任重大,当秉笔直书、实事求是。修志者心目中要将读者放在第一位,而不应以当政者是否满意为准则。志书“存史”是第一功能。
论方志的著述性
加强志书著述性是提高志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志书科学性的主要方法,是提高志书阅读性的可靠保障,是志书不断创新的有效措施,是增强方志学术性的重要手段。
方志与相关学科
方志内容丰富,包罗百科,与很多学科关系密切。因此,李泰棻1935年出版的《方志学》即提出修志须具备多种“辅助学识”,包括地理学、社会学、年代学、考古学、古泉学、语言学、系谱学、心理学、经济学、法政学及其他科学知识。
年鉴编写规范化刍议
规范是产生精品的前提,是维系质量的保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限制方显出身手,法则能给人以自由。
浅析中国古代方志中的地图
中国的地图与方志之间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无论在方志的前身地记、图经中作为主导地位的地图,还是在定型后的方志中作为组成部分的地图,它都是方志文献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因此,研究方志中地图的情况既是对地图研究的需要,也是对方志研究的需要。
地方志是历史文化永续利用的基础性载体
【摘要】习近平同志关于历史文化的论述,对地方志有很强的启发意义。由于地方志编纂具有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历史知识的聚集性以及使历史智慧得以保存和代代相传的继承性,地方志是历史文化永续利用的基础性载体,在历史文化永续利用中起的是基础作用、积聚作用和传承作用。并提出,地方志工作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在体制机制上,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变化,承担新任务,解决新问题;要把地方志工作和自身的改革融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当中,为改革开放作出应有的贡献。
地方志工作纵横谈 -----专访历史学家谭继和先生
按:谭继和,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巴蜀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四川地方文史专家。2010年4月22日,市地方志编委会办公室主任郭杨、副主任彭大章专程赴省社科院,拜访谭继和研究员,就地方志工作听取意见。
【读者来稿】县级志鉴编纂的现状与思考
提要:“两全目标”(到2020年,全面完成第二轮修志规划任务,实现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全覆盖)给县级志鉴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给县级志鉴发展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迎接新挑战,必须要有新的方法,适应新的要求。
试写稿
【试写稿】志书资料搜集工作完成以后,就进入撰写阶段。为保证初稿的质量,先选部分资料进行试写,写出的稿子称为试写稿。撰写试写稿的前提,一是全面占有经过整理、核实的资料;二是熟练掌握志书体例、文体要求。在试写稿的基础上,总结编写经验,然后再全面开始编写初稿。

电子书

确认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