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海青羊 > 他山博观 >详情
充分利用方志资政 提高志书使用价值

地方志及地情文献资料是时代的产物,必须客观反映当时的社会,体现时代精神,并以当代的理论和观念去阐释历史,为现实服务。以往,忙于编纂,真正利用它为社会服务的局限性很大,随着时代的发展,地方志“资政、存史、教化”的功能认识已受到冲击。面对新的形势,如何树立大的服务观念,促使方志从以往的案头工作转向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社会服务工作,成为地方志事业的一个新的课题。


一、把方志资政作为地方志工作的重要任务

中华民族自古有编史修志的优良传统。志书、年鉴和地情文献资料作为政府主持的一地之大型综合性资料著述,具有资料的权威性,发挥着传承文明,资政育人,服务当代,垂鉴后世的重要作用。编史修志是各级政府的职责,也是政府转变职能,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重要内容。因此,作为政府的地方志工作机构,要找准位置、定好位子、搞好服务,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谋划自身工作。


新时期的锦江区地方志工作,必须以服务于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为己任,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提供人文、自然、社会等地情信息服务,为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在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中,阶段性地需要特定的出版物,而编纂出版方志书籍正是地方志工作者的职责,地方志机构应广泛收集整理从古至今的文史资源,配合全区中心工作,编纂出版相关地方志资料,是充分发挥地方志资政作用最直观的方法。每一个地方都留存着一群人的共同记忆,有生活的情趣,故乡的情怀,有生命的阅历,故事的延续;每一个地方都包含着丰富绵长的族群记忆,许多人逝去了,许多故事结束了,许多地方消失在历史的烟尘里……如何寻找我们的往昔?如何承续区域的记忆?地方志工作对此特别有意义。新形势、新任务也同时为地方志工作提供了一个展示才能的舞台,因此我们一定要用地方志成果体现我们的工作价值。


二、立足本职,为社会提供地方志精品

地方志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事业,作为政府的地方志机构,应采取多种方式挖掘整理利用地方志资源,以记载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


锦江区是成都市的中心城区,唐宋以来,一直为万商云集之境,具有独具一格的商业文化。锦江区同时又是一个极具魅力的城区,大慈寺、恩光堂、合江亭、水井坊、孙中山铜像、李劼人故居、安顺桥、东门城墙遗址等,这些历史文化建筑、遗物、遗址处处昭示着古朴的风韵和人文历史。


为记述成都及我区这座洋溢着现代文明活力的中心城市,延续其流淌了四千多年的历史血脉,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留存历史人文风貌,是地方志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基于此,我们更应立足本职,不辞辛苦,按照有计划地挖掘锦江区历史资源、推出地方志读物、以宣传锦江的思路,全身心投入创编了“锦江区地情文献丛书”,目前,编著出版了内容广泛、兼文兼史,具有一定史料性、文学性、思想性和可读性的锦江区地情文献资料丛书《锦江记忆》《锦江街巷·上卷》《“5·12”锦江区抗震救灾大事记》《锦江年鉴(2008)》《锦江年鉴(2009)》共5本书,受到专家和学者的肯定及社会各界的青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竖立“修以致用、修用并举”的思想,实现方志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修以致用、修用并举”。用志是开发地情资源、文史资源的重要途径,不用,资源浪费,毫无价值;用志是提高方志工作地位的重要手段,不用,方志工作没作为、没位置、没出路。首先,要实现方志工作重心由“重修轻用”向“修用并重”转变。从以往的为修志而修志的旧观念中解放出来,改变以往重修志而轻用志的倾向,牢固树立“修志为用,用而修志”的新观念,把修志和用志统一起来,构建修志、用志良性互动的机制,强化用志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通过用志,增强方志工作的动力、活力和吸引力,提升地方志工作的社会地位,实现方志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要明确用志重点。用志的重点就是需求。从地方志“资治、存史、教化”三大社会功能出发,在为经济发展服务、为全局工作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为基层群众服务上下功夫。跟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事,跟踪领导思路,跟踪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找准用志的结合点、切入点,用志用在点子上。


在锦江区的地方志利用上,就是应该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立足区域优势,紧紧抓住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先导区、和谐社会样板区、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示范区、率先实现城市化引领区的“四区”建设目标,做好文章,将地方志资源通过自己创造性的工作转化为资政力量,服务于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


近两年来,锦江区地志办提出了“聚焦锦江沧桑岁月,展示锦江时代风采”的工作目标,精心选题,陆续推出了融史料性、文学性、思想性、可读性于一体的优秀文化产品。今明两年的主要任务是编辑、出版以《锦江街巷》等为题材的地方志丛书,着力打造锦江的“地方志名片”。《锦江街巷·上卷》,已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向全国公开发行。该书约40余万字、90篇文章、150多个条目、300余幅新旧图片。以街巷得名缘由为主线条,记述了春熙路、盐市口和合江亭三个街道辖区,151条街巷当中所发生的历史、人文和地情渊源。追述这些街道、巷子的历史沿革,搜集街巷中发生的趣闻轶事、久远的史实。其街巷得名经复查甄别,详其沿革,著其形要,释义较详,内容广泛,兼文兼史,具有一定的史料性、文学性、思想性和可读性,是认识锦江区的地方志资料,也是桑释锦江区发展变化的乡情乡音。本书还将后续中、下卷,全书字数约计百万字,图片约计600余张,以我区范围内的16个街道辖区为板块,记述街巷得名缘由、人文逸事、历史沿革,并配以珍贵的历史图片与成书时拍摄的图片相互映衬的形式展现,给予读者沧桑的历史感和视觉冲击力。


四、编纂针对性强的特定出版物,做好读志用志工作

做好读志用志工作必须采取各种形式,务实有效的读志用志活动,进一步明确读志用志重点,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社会需求,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上下功夫,努力把案头工作变为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工作,把静态资料变为动态史料,把潜在的利用价值变为现实的使用价值。不断探索和掌握地方志资源为现实服务的新形式、新方法、新手段。区地志办编写“锦江区地情文献资料丛书”,系统的记叙锦江区三千多年的人文历史,已初步形成品牌冲击力,促进了读志用志和方志资源社会功能的发挥。


电子书

确认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