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影视青羊 > 耳鉴青羊 >详情
成都画院


成都画院的前身可追溯至一千多年前,后蜀主孟昶在成都建立的“西蜀翰林图画院”,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家画院”。

今天中国国家画院编纂(zuan)的中国画院史中,也视“西蜀翰林图画院”是为我国画院制度的始祖。而当时主管翰林院事的成都画家黄筌(quan),还开创了中国绘画史上第一个画派——“黄筌画派”,对中国院体画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


image.png


今天的成都画院成立于1980年,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批成立的政府画院,也是四川最早的现代公立画院。成都画院在他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在传承中发展,在传承中创新,创作出许多不同题材的优秀作品。40年里,成都画院走出国门,在多个国家开展了艺术交流,举办了许多不同形式和类型的展览,并选送了上千件作品参加国内外各种类型的美术展览,100多人次获得国家级的各种奖项。

1978年4月5日,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文化局在成都武侯祠召集全市60余位老中青国画家、书法家举行座谈会,畅谈学习毛泽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全国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精神。1978年7月,成都市文化局在武侯祠陈列室举办了“成都市国画、书法、篆刻展览”,成立成都画院的呼声越发热烈。1980年6月5日,经过前两年的筹备,成都市调集了当时全市优秀的美术人才,在成都市文化公园(现成都市青羊宫内二仙庵)召开了成都画院成立大会。由时任市委书记米建书担任名誉院长,朱佩君任副院长,主持具体工作,调入首批专职画家,成都画院正式成立。

川西民居建筑风格


image.png

成都画院(成都市美术馆)位于成都市青羊区支矶石街59号


image.png


成都画院整体风格传承了清末民初的川西民居宅院风格,所有建筑均为中轴对称,三进院落与葱郁的银杏古木相互掩映,将人文雅韵融为一体。美术馆展厅在没有破坏建筑本体的基础上,全部为内部加建,保留了穿斗抬梁混合式的建筑架构。


image.png


川西建筑的屋顶均为两面坡式,覆以小青瓦,采用的是“冷摊瓦”工艺,即在房顶仅用一厘米左右厚的小青瓦,不设木望板,不加黏合料,以“一搭三”的方法,散铺在瓦桷子上。


image.png


image.png


为了适应四川地区雨水较多的气候,川西建筑往往出檐深远,晴时可以遮挡阳光,雨时则可遮风挡雨。川西民居檐角很少高高飞翘,但在两面坡交汇的屋脊上,必高高垒瓦,防止接缝处漏雨,还会在房屋的正脊正中用瓦片垒出一个极富装饰性风格的制高点,取代古建筑中正脊两端翘起的鸱尾。

四川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区域,据有关史料,大批移民入川先后发生过几次。因此,川西居住文化也是一种兼容性较强的融合文化,其许多特色的形成,都是在不排外的基础上兼收并蓄的结果。

从少年,到而立,时代在变,对于这座城市的记忆也在岁月的流铅中幻画着生命的年轮。在笔笔深刻中,也在页页泛黄。成都画院,成都万千繁华里最素墨的一笔,也是成都闲庭画意中最烂漫的心声。素描着青春的成长,也写意着时光的渐老。

艺术复苏的出发声

何多苓的《春风已经苏醒》、周春芽的《藏族新一代》、朱佩君的《瑞鹄祥云》、沈道鸿的《卓岗新村》等一大批展现时代新貌的作品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诞生。

1981年,周春芽就以一幅《藏族新一代》获得“第二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二等奖,简崇民的油画《星火之炬》(合作)、江溶的国画《红叶成佳偶》也入选了该展。


image.png

藏族新一代 160x5000px 布面油画 1980年 周春芽


1982年简崇民的油画《天工》入选“首届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览”。


image.png

天工 130X3250px 布面油画 1981年 简崇民


1985年胡仁樵的油画《水平线上》获“全国体育美术展览”三等奖。

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上,汪建伟的油画《亲爱的妈妈》获金奖,何多苓的连环画《雪雁》获银奖、油画《青春》获铜奖,袁吉中版画《蜀乡即景》和《大后方》、胡仁樵的水彩画《夜雨潇潇》、张幼矩的国画《金江春晓》、简崇民的油画《好山好水》均入选了该次大展的相应分展,可谓是成都画院在全国范围内的一次全面爆发,熠熠星光。


image.png

亲爱的妈妈 布面油画 1984年 汪建伟


image.png

青春 120x4000px 布面油画 1983年 何多苓


1986年袁吉中的《草原魔踪》入选“第九届全国版画展览”。

1987年夏亮熹的国画《狭路相逢勇者胜》、张幼矩的国画《川康形胜图》、江溶的国画《英雄树》、叶瑞琨的国画《夜宿羌寨》、高晓笛的国画《老山月》等作品入选“纪念建军60周年全国美展”;胡仁樵的《长满青苔的老屋》和简崇民的《秋思》入选“中国首届油画展”。


image.png

夜宿羌寨 97x2100px 纸本 1987年 叶瑞琨


image.png

长满青苔的老屋 布面油画 1989年 胡仁樵


1988年,姚思敏的《清音》获得“中华杯中国画大奖赛”大奖。


image.png

清音 78x2600px 纸本 1988 姚思敏


1989年“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上,何多苓的连环画《带阁楼的房子》获得铜奖,胡仁樵的油画《隐逝的群山》、水彩《炊烟》、张幼矩的国画《云路蟠锦绣,金晖照雪山》、简崇民的油画《绿色的情思》、何多苓的油画《偷走的孩子》、姚思敏的国画《芦苇》、李青稞的国画《水傣娃》均入选了该次届展的相应分展。


image.png

带阁楼的房子 连环油画 1989年 何多苓


image.png

炊烟  97x1975px  水彩  1989年 胡仁樵


image.png

云路蟠锦绣 国画 1989年 张幼矩


这些在全国性展览上的亮眼成绩,让成都画院艺术群体迅速成为受到全国瞩目的艺术群体。

注:内容资料来源于成都画院公众号

电子书

确认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