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影视青羊 > 耳鉴青羊 >详情
青羊正街之那个年代你喝不起的自来水


青羊上街的成都自来水公司城西管网所,这个位置曾经是成都的第一家自来水厂,也是成都近代自来水事业的起源地。

新中国成立以前成都多数人家的清洁用水取自井水,饮用水取自河水,稍富有之家的饮用水都是由挑水夫从锦江中挑来。清康熙时期为了解决满城内的用水之需,曾经在南河上架设过高逾4丈的筒车8架超越城墙送水流入满城,形成一个利用河水冲力而长期越墙输水的自流系统,算是成都最早的土自来水系统。

这个土自来水系统何时建成与何时停止使用,目前还未见到准确的资料。

到了清末的宣统元年(1909),在新派官员周善培的倡导下,在兴建商业场的同时,成都再次修建了这种土自来水系统,成立了官商合办的利民自来水公司(“自来水”这一名称从日本传入)。

在锦江中学(锦江中学现已并人盐道街中学)前面的南河边再次架设高架简车,用楠竹管道引水越过城墙,先用埋在地下的陶制管道送往盐道街,再用较小-点的桤木与楠竹管道分别送到盐道街、学道街、督院街、商业场、藩署街、康公庙等6处蓄水池中,再由挑水夫挑水或板车拉水出售。这种被当时称为“人挑自来水”的土自来水系统,一直修修补补地使用到1926年才停业。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又曾经在老南门大桥边安置过这种高架筒车引水越城。据老人的回忆,“那时老南门大桥边的筒车,有两三层楼高,每天吸引了不少市民三五成群观看”。这以后,成都市政当局曾经两次计划建设管网化的自来水系统,都未成功。

1942年,在成都担任四川省建设厅长的著名实业家胡子昂决定再次在成都建设自来水公司。经过考察,水厂地址就选在了送仙桥侧的百花潭上游,在磨底河与浣花溪汇合口下方的送仙桥下左侧拐弯处取水。

1944年2月,成都市自来水公司成立,8月工程开工,经过两年时间的建设,1946年6月 1日输水投产(为了纪念这个日子,成都市自来水公司特地于1996年6月6日在锦城艺术宫举行了成都供水50周年纪念庆祝大会),成都才第一-次有了经过净化的管道自来水,城内也就有了用“自来水香茶”取代“河水香茶”的牌匾和灯笼。

不过,因为当时的自来水价格不菲,全市饮用自来水的人数很少,日平均供水量仅为220吨,一直到成都解放之时,全市的日供水量仍然只有6000吨。公用水桩只有8个,用水人口只有26000人。


image.png


据《成都自来水厂特种股份有限公司筹备报告》记载,成都自来水建设最早可追溯到清末,由时任劝业道周善培倡导。(周善培,政声鹊起;他是近代中国警政的先驱(任提法司),他是地方官员中最早剪掉发辨的一位(四川人称“周秃子”),其思想之新锐可见一斑。入民国以后,他虽以遗老自居,但长袖善舞,仍系“与时俱进”的人物。上述小传称他在“国民政府成立后,潜心治学,不问政事”,显然遗漏了不少重要历史情节。)


image.png

周善培


当时在城内建有六处蓄水池,在城外接管,将河水引人池内,以供挑取。但没有所谓清毒制水,也不能将水压往高处,加之水管不全部用金属,间或用木制管道,日久渐废。

1942年12月,四川省建设厅厅长胡子昂根据四川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筹备处主任萧万成“为筹设成都自来水之建议”,拟定了创办自来水的书面提案,呈报时任四川省政府主席张群,张群随即主持召开省政府605次会议作出“先交成都市政府核办”的决定。

成都市政府随即派张有龄、李郁华两位工程师进行三个多月的实地考察,编制出自来水工程计划书与各种设计图纸。此项计划由成都市政府雨送省建设厅审核后,呈送省政府主席张群批准。随后,张群要求将此计划送交通银行董事长钱永铭,并请钱水铭邀请程志顾、沈铭盘、关颂声、胡叔潜及其他必要人员一-起参加审查,提出意见,再行核办。

1943年9月 13日至10月1日,钱永铭、程志顾、沈铭盘、关颂声、胡叔潜、何北衡、卢作孚等人先后集中讨论两次,并到成都实地考察。1944年1月,根据张群命令成立了以交通银行董事长钱永铭为主任、成都市长余中英为副主任的成都自来水厂建设“筹备委员会”。筹备委员会成立后,立即聘请沈铭盘为总工程师、任庭珊为水厂工程师、王蓬为机械工程师、夏泰芬为化验工程师、俞楚白为设计监工工程师,以指导水厂建设。

当时成都自来水厂修建时城市居民自来水供应设计标准,拟按当时南京市每位城市居民自来水供应量半数计算.即每人每天使用4介仑(《成都自来水厂特种股份有限公司筹备报告》中将介仑作为自来水供应量计量单位。据查,应为加仑,加仑是一一种容(体)积单位,1加仑(美制) =3.79升1加仑(英制) =4.55升),以当时成都城内人口50万人口计算,应为200万介仑。

按计划,成都城市自来水厂建设拟分三期进行,并首先在青羊宫正街购买建水厂用地50亩。

第一期工程预定从1944年8月22日水池、水塔开工之日起,工期8个月,建设每天制水200万介仑的滤水设备,安装每天供水100万介仑的供水设备。第二期工程是在已有制水设备的基础上扩充100万介仑输水设备,并确保街道普遍铺设输水管道。第三期工程则是增建沉淀池、快滤池等输水设备,并按户装置水表。

按成都市政府要求,第一期工程设计水管从青羊宫水厂起始,由青羊宫正街,经宝云庵,沿城墙,进新西门,经通惠门街、金河街、祠堂街、西御街、东御街、盐市口、西东大街、中东大街、春熙南路、春熙北路、总府街、暑袜北街、忠烈祠街、白丝街、玉带桥街、西玉龙街、骡马市街、青龙街、八宝街、长顺中街,至金河街与起始水管相连。水厂第一期建筑经费预算,原定法币为1.6亿元,后因实际需要增至法币2亿元,其中:建厂购地630万元、房屋围墙及堤岸道路920万元、水池水塔工程6400万元、水管线路工程7500万元、机械设备1200万元、化验设备150万元、售水设备1000万元。

建筑经费来源分为股份与公债两种。股份分公股与商股。

公股共8000万元,其中,经济部工矿调整处1000万元、四川省政府2000万元、成都市政府2000万元,四川省银行1000万元。商股共6000万元,其中,川康兴业公司700万元、四川机械公司100万元。按年利率2分4厘发行公司债600万元,其中,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中央信托局、邮政汇业储金局分别承募1000万元。据测算,水厂建成后每年售水收人可达9581.25万元,扣除年开支6162.5万元,年盈利可达3418.75万元。


根据《成都自来水厂特种股份有限公司筹备报告》,成都自来水厂厂址选定在青羊宫百花潭上游,送仙桥侧,以磨底河、清水河为水厂水源。

1944年8月水厂 正式动工,至1944年12月20日水厂建设共开支1.325亿元,参与水厂建设的技术人员及职员共23人。

1944年12月25日 举行水厂奠基,1945年8月1日成立了成都市自来水特种股份有限公司及青羊宫水厂。1946年6月1日青羊宫水厂正式输水投产,原设计生产能力为日产水0.5万立方米,实际日供水量为0.02立方米。

解放后,青羊宫水厂改为成都自来水一厂,并逐渐进行技术改造,增加供水量。

                                          

电子书

确认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