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魅力青羊 > 青羊景观 >详情
成都博物馆

观一座馆,恋一座城

抉择/席慕容

假如我来世上一遭

只为与你相聚一次

只为了亿万光年里的那一刹那

一刹那里所有的甜蜜与悲凄

那麽 就让一切该发生的

都在瞬间出现吧

我俯首感谢所有星球的相助

让我与你相遇

与你别离

完成了上帝所作的一首诗

然后 再缓缓地老去。

在天府广场的西侧,矗立着一座闪烁着金属光芒与“翡翠”光泽的现代建筑。它就是由无数三角形拼接而成,极具时尚与艺术气息的成都博物馆。

馆体的外围由金色的铜与透明玻璃有机结合,两相适宜的设计构思,据说是源于古蜀文明对“金”“玉”的崇尚。

成都博物馆,位于成都市青羊区小河街1号。

创建于1958年9月15日,先后经历成都市地志博物馆筹备委员会、成都市文物管理处、成都市博物馆和成都博物院几个发展阶段。2015年底,新的成都博物馆经成都市委编办批准成立,2016年9月15日正式对外开放。

久远的梦,破土时,就千疮百孔,忽隐忽现。

有一种被埋没的心情,忍受盘剥和拷问,就有一把把的时间脱落如花瓣,裸露出难言之隐。依稀的唐声或偶尔的宋韵,在弹指间,是多么的脆弱,脆弱得使人惊惧。

揭开远古神秘的面纱,你带着历史疲惫的尘土静静站立。你的古朴淳厚总让人忍不住猜测,你总是沉默以对。

博物馆以人类遗产保护者的身份而成为人类记忆的保存者,这种得以流传的群体记忆让我们不再感觉作为人类个体的渺小、孤独和短暂,通过这种记忆将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结在一起,给我们以力量、凝聚力以及对永恒的启示。

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班固

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雨果

一个国家或城市怎么对待博物馆,体现它的现代文明程度。 —— 冯骥才

历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个人,既随和又自尊。——余秋雨


01知来处,明去处。”


image001.jpg


成都博物馆先秦厅位于展馆二楼,是整个通史陈列的第一部分。

展厅内容以先秦时期蜀文化的发展脉络为主线,以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宝墩文化古城址群、约当夏商周时期的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战国时期的商业街船棺葬、巴蜀图语等为内容重点,通过240余件精品文物集中表现先秦时古蜀文明的瑰丽神奇。

两汉时期,成都作为蜀郡郡治,是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繁荣,“列备五都”,物产丰饶,世称“天府”。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三分天下”格局形成。两晋南北朝时期,成都是丝绸之路“河南道”的起点,在亚欧经济与文化交流中居重要地位。


image003.jpg


image005.jpg




上个世纪1969年,成都城市建设的步伐开始加快,先后地拆除了“皇城坝”(包括现在在四川科技馆的一大片区)上许多前代建筑,开辟道路,修建大楼。这个皇城坝上,原有五代蜀王宫和明代蜀王府的旧址,清代地改作了贡院,作为科举考试的地方。

1973年,皇城坝的东面开始修建电信大楼(已于2010年10月后拆除)。

像全国许多城市的电信大楼一样,1978年电信部门这一工程建成后,接着在大楼的顶部修建“钟楼”,通告时间。

1987年出版的《成都城坊古过考》记有此事:“解放后修建电讯大楼时,掘得一石狮……因石兽甚重,未能移出,而施工又甚迫促,乃留于原处,其上即为大楼基脚。”

而这里的石兽、石狮,即是成都博物馆里的这头石犀牛。里面说得也很清楚,当时是时间紧,任务重,此外还有一个隐含条件,缺乏先进的设备仪器,人们对于这个将头部掩埋于下的石兽无可奈何,只能依照《文物保护法》就地回埋。而从浅露出土的脚、身外形推测,石兽如狮如象,如牛如马。


image011.jpg


2010年10月,包括钟楼的电信大楼被拆除。

10月下旬,当地基深挖到4米多深处时,37年前曾经现身的石兽再次露出冰山一角。

当时新华通讯报道:这日(2013年1月8日)一大早,天府广场东北侧的考古工地内,来了一辆大型吊车,简易雨棚被移开,神兽腰间被缠起绿色的布匹,继而“五花大绑”。

上午11时30分,工作人员挥起一根细棒,在石兽后背轻轻敲打几下,似是农夫鞭策耕牛。而后,随着20多米长的吊臂移动,3米多长的神兽缓缓起身。近10分钟后,完成“翻身”的神兽在探方内站定,威武气势一览无遗。

据查证,旧时民俗中石犀镇水的由来,基于古人的特殊信仰。他们觉得犀牛有一种分水能力,故号灵犀。

因为犀牛的角长在鼻子上,下水游泳时,如果速度够快,水波会向两边明显分升,就好像是主动在劈波分水浪一样。

《太平御览》老八百九十录《南越志》说:“巨海有大犀,其出入有光,水为之开。”

晋代《交州记》有云:“有犀角通天,向水辄开。”而这“通天屏角”十分神圣,后世更有甚者说:“得真通天犀角三寸以上,刻以为鱼,而衔之以入水,水常为人开。”

三国时的《南州异物志》说得更玄:“犀有特神者,角有光耀,白日视之如角,夜暗掷地皆灿然,光由中出,望如火矩。欲知此角神异,置之草野,飞鸟走兽过皆惊。”

到后来,更有传言,说把犀牛角点燃,居然可以照见水中的牛鬼蛇神,按这种说,如果让犀牛站在岸边,任何水精当然也就不敢兴风作浪了。因此,石犀立在河边镇水,就是非常自然的事。

那些无声的艺术品和文物记录了时光的流逝,也记录了时代的变迁。精美的技艺、厚重的年代感、深远的故事展示在面前,触手可及,这种直观的教育感化能力是文字、影像等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比拟的,也是无法替代的。


02一座城市的“灵魂客厅”。


旧时的成都巷口,经常有放西洋镜人的身影。小孩们围着一个大箱子,箱子的一边有几个小洞,供眼睛凑上去看。花二分钱,或用喝剩的药水瓶换钱,就可以看十个之内的图片了。西洋镜比电影更早传入中国,而里边又都是些外国的风俗人情,故可能起到了使旧中国人民了解外国的作用。

西洋镜是旧时西洋(欧美)传入我国的一种逗乐装置,因根据光学原理要暗箱操作,所以显得有些神秘,而一旦打开后,里面不过是几张图片而已,也就一点不稀奇了。







博物馆对于每一座城市来说都是很有必要的,它代表着一座城市的“灵魂客厅”,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及沉浸的底蕴,是了解一座城市很好的窗口。

很多人喜欢旅游,每到一个城市,有的人喜欢去热闹的景点打卡,也有的人喜欢去当地安静的博物馆寻找这座城市的记忆以及它的文化内核。

珍藏在博物馆里的每一件文物都有生命,也都有温度,都在讲述着它与这座城市背后的故事。就在那么一瞬间让城市的历史变得真实,感受到穿越时空而来的那种浓厚的文化气息,给人以沉浸式的体验。


03巴蜀物语—蚕丛及鱼凫


听说·很多外地人对于四川的认识,最早始于诗仙李白的这首《蜀道难》。“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蚕丛和鱼凫,就是古蜀国最早的王者。而最近几天,三星堆遗址非常火爆,原因是新发掘出土了相当多的精品文物。也引发了三星堆和夏朝关系的争论。

成都博物馆里面的每一件展品都像精心挑选的明珠,闪耀着来自历史深处的光芒。无论是从先秦、两汉还是到唐宋、明清,都让人们陶醉于成都历史文化的长河中。







李冰治水时用的石犀,秦皇用的巴蜀图语铜芍、气派精美的陶庭院,无不展示着中国大地的巴蜀情,还有那生灵活现的皮影,历史故事与神话传说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叫人忍不住定格精彩瞬间。

不用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只须在科技与人文并重的展厅里待上一会儿,就像喝了一壶老酒,在天府锦绣中沉醉。

李白曾言:“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古时的巴蜀就已经相当繁荣壮丽。

巴蜀文化在早期便受到楚文化的影响,崇尚自然,奇诡浪漫,以《楚辞》为主,后来又被并入秦国,又受秦朝文化的影响,接着又经历汉朝等多个朝代影响,因此在汉赋、唐诗、宋词、易学和道教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

此外,巍峨的高山,连绵的流水,多样的生物类群都具备了产生神秘想象的条件,因而各种神话故事便在此诞生,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山海经》了。

这一充满神奇色彩的著作里记录了现在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和各种奇幻的珍奇异兽,人类的想象力在此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也展现了巴蜀人民浪漫主义色彩和独特的审美文化。







巴蜀地区居住着多达14个少数民族,他们与巴蜀人经过长时间的交流融合,相互依存,相互发展,形成了自身独有的特色文化。

在不断开拓交流发展的过程中,巴蜀人不断吸取外界优秀的文化和商业发展模式,同时又保证了自身的文化系统不被侵蚀,因此在巴蜀总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民俗风情和独有的文化活动,可以说有着“封闭中不断开放,开放中保留着封闭”的特点。

成都博物馆承担起了连接成都过去、现在与未来,并沟通成都与外部广阔世界的重要使命。

看到这些成都数千年历史与文化的“容器”,承载的都是历史的记忆,不管未来世界会变成什么样,这里历史的记忆都是永恒的。


电子书

确认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