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影视青羊 > 耳鉴青羊 >详情
蜀中三张:蜀中有个采芹君


张采芹(1901年—1984年),名学荣,重庆市江津人。


image001.jpg

张采芹与张大千、张善子共誉为“蜀中三张”。早在上世纪20至30年代,张采芹以同著名画家张善子及张大千兄弟二人彼此间先后结下了极为深厚的友谊。张采芹对于张善子、张大千两兄弟的为人极为敬佩。他对于张氏兄弟的高妙艺术更是赞颂不已。

张采芹故居在成都市青羊区少城街道宽巷子西段35号。


image003.jpg

image005.jpg


门楣上方悬挂着的“思贤庐”匾额,为著名书法家李树荣先生所写,这是当今宽窄巷子最大最靓丽的一块金字招牌。大门左边的“张采芹故居”刻石,以及掩映在竹丛中的《张采芹故居赋》,都是在张采芹的入室弟子张礼先女士的张罗下完成的。

最先到此瞻仰的是97岁高龄的四川省政府参事室参事金振声老先生,继后来此探问、采访、瞻仰、照相留念者,不计其数,着实为宽窄巷子增添了不少光彩。


张采芹(1901—1984),原籍四川江津县,1925年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后回川,曾任成都高师、成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等大专院校美术系教授,并曾创办四川女子美术学校,任教务长,一生致力于中国画的研习与传授。

抗日战争时期,天府之国成为“后方避难所”,张采芹创办“四川美术协会”,接纳了包括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谢无量、傅抱石等大批内迁画家,促进了四川美术的空前繁荣。新中国成立后,他将珍藏的232件珍贵金石名画全部捐赠给国家,“一幅画十石米”、“倾囊塑成春熙中山像”等美谈至今流传。


image007.jpg

张采芹 墨竹图


他融会中西画技,自成一格,素有“张花鸟”、“张竹子”之称。他早期作品基本上是基于传统,涉足山水、花鸟、人物,上追唐宋,得八大山人、扬州八怪、吴昌硕神髓,追求潜逸、墨色润泽、章法严谨。

张采芹擅长花卉翎毛,尤擅墨竹,他融会中西画技,自成一格,素有“张花鸟”、“张竹子”之称。他早期作品基本上是基于传统,涉足山水、花鸟、人物,上追唐宋,得八大山人、扬州八怪、吴昌硕神髓,追求潜逸、墨色润泽、章法严谨。


image009.jpg

张采芹 花鸟


张采芹的画分布自然得体,开合聚散得当,以传统条幅、中堂为主,长款题跋、诗书画印相趣其间,笔下尽展文人画精髓。他利用三维空间手法展现物理,艳而不俗,虚实相衬,浓淡相托,构图繁而不乱,画面意达神足。


image011.jpg

张采芹 霜叶红于二月花


张采芹喜善画竹,认为“竹虚心劲节,能傲霜寒,刚直不阿,大有凌云之志”。所画老干新枝,心到笔随,其风、晴、雨、露竹或疏或密,亦刚亦柔,富有变化而又和谐统一,运笔简炼却又饶有生趣。

和多位著名画家成为挚友

张采芹一生为人古道热肠,不少书画大家都与他交好,成为共同探索国画精髓的毕生挚友。张采芹与著名画家张善孖、张大千兄弟二人交情笃深。由于姓氏相同,装束接近,而且都画艺精湛,常被误认为三兄弟,并称为画坛“蜀中三张”。


image013.png

从左到右依次是张采芹、张大千、张善子


1944年,张大千得奇鸟雪鸦。张采芹观赏之际,一时兴起,挥毫写生。张大千看后大喜,添上老干绿叶,并题词记载此事经过。这样的交情一直延续着,1982年,张大千赠送张采芹一幅《海棠春睡图》,感谢他资助长女张心庆读书。


image015.jpg

《海棠春睡图》


张采芹不仅有两位同姓挚友,还与另一位大师相交匪浅,那就是以画马为长的徐悲鸿。抗战时期,徐悲鸿入川,与张采芹因画展而结为知己。

20世纪40年代后,张采芹改用油画排笔画大竿墨竹,即源于与徐悲鸿的切磋。两人互相通信,成为互相学习的伙伴。《采芹道长艁象》是徐悲鸿主动为张采芹所画,这是现存的唯一一张全身素描人像。画上还有谢无量、刘豫波、黄稚荃三人题诗。徐悲鸿还曾用一首小诗如此评价张采芹:蜀中有个采芹君,琴棋诗书画更精,侠义心肠人豪爽,助我画展献真情。


image016.jpg

《采芹道长艁象》


张采芹的侠义心肠还体现在帮助刘开渠塑像。抗战期间,刘开渠在成都雕塑无名英雄像、孙中山像时,遇到经费、设备、技术、工艺等多方面的困难。这件事全凭张采芹、罗文谟等人到处奔走,落实经费,甚至自掏腰包,才使两座伟大雕塑得以完成。

电子书

确认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