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增添了许多新的街道,同时也消失了一些街道,尽管在已经消失的街道名单里有的名气并不大,但是它们承载的历史和记忆却对后人意义重大,如今的它们仅存在于老一辈成都人的回忆里,难免令人感到遗憾不已。
沿着东城根下街一直走,在现在仁厚街的对面,曾有一条不到100米长的短巷,
原来叫东垣街,后来和字库街合并(字库街今位于成都市青羊区)。尽管这条小街在现在的地图上已经查无此名,但关于这条小街的名字由来,以及背后的故事,仍值得我们回忆。
这条小街,曾是一条很有纪念意义的街道,和成都的满城历史有关。满城位于成都老城区西部,是清朝朝廷为八旗兵及其家属专门修建的“城中城”,也就是宽窄巷子的前身。那这条街为何当时会取名东垣街呢? 原来,并不是因为这里位于满城的东面,而是为了纪念一位职务不高的清官——陈东垣。要知道,在成都的街道名称当中,以近代清廉官员名字命名的就只有它了。
陈东垣,德阳人,为清朝末年的举人。受当时维新思想的影响,他毅然决定同其他年轻人一样留学日本,在日本期间专门学习警政,回国后任成都西城警察分局局长。据说,陈东垣从德阳老家到日本留学时已经40多岁。
从1913年开始,推翻了四川清政权的四川军政府决定拆除满城,并陆续在拆除之中修建了若干街道,包括东城根街等很多街道都是在那个时期修成的。在这大拆大修的过程中,不少军政两界的贪官污吏大发横财,大肆占有拆除下来的各种建筑材料。可是,陈东垣却能在拆除与修建之中清廉自守,不扰民,不剥削工人,不谋私利,深受百姓爱戴。
百姓们自发集资,在这条新建的挨近东城根街的小街上为他建立了功德碑(此碑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还在,大约是在1958年被毁),上书“西城大丘”四个大字,并把这条小街叫作东垣街。
“西城大丘”四字包含了一个历史故事:东汉时的大丘县令陈实为官清廉,“为官清静,百姓以安”,县境之内“竟无讼者”(没有人前来告状或打官司,县内一片和睦),去世之后,前往吊唁者三万余人,为他披麻戴孝者有数百人之多,大家共同为他立碑,以示后人。可见在当时人们的心中陈东垣就如同陈实一样。
四川保路同志会报告
陈东垣还曾经是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负责人之一。现在还可以见到的《四川保路同志会报告》第二期载有“本会决定在省城分段逐日演说列表”,排在第二天演讲的四川保路同志会负责人就是陈东垣。
据陈氏后人所述陈东垣晚年一直居住在成都。成都在几次军阀混战的巷战中,这些军人都不敢进入陈东垣的住宅,因为无论川军的哪个派系,都很敬畏这位清廉的陈东垣。
很多旧街巷都成为了永久的记忆
名人故居、先人遗迹承载着一个城市的精神内涵,这些在成都历史上留下痕迹的人们,无论是心怀家国还是一意为民,他们足迹所到之处都将来时的轨迹,与去往的方向沟通了起来,构成了成都独特的历史记忆,并以地名的形式呈现在现在的人们眼前。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不少历史文化遗迹早已长眠于历史长河当中。据说,有陈家后人表示:希望能恢复此街街名和西城大丘德政碑并配上文字说明,好让成都历史文化风貌得以保存。同时也好纪念这位清廉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