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影视青羊 > 耳鉴青羊 >详情
青羊街巷 | 青龙街


图片1.png


位于成都市青羊区骡马市以西不远处,有一条名叫青龙街的街道,对于成都人来说这条街道是不陌生的,它的得名与一座名为青龙桥的桥有关。


图片2.png

秦汉时代成都略图 李思纯1936年绘制 李德琬提供

在一些著名的古代典籍中,记载了这样的一个传说:秦统一巴蜀之后,张仪主持在成都筑城,可是城是修了几次,垮了几次,只好按照巫师的指点,按照一个神龟行走的路线修筑城墙,才得以修成,所以成都又叫“龟城”。乌龟就停在青石桥所在之处,因此青石桥又称龟化桥。筑城必然需要掘土,于是在现在青龙街北挖土挖出来一个大坑,坑内积水成池,称之为“龙堤池”。

图片3.png

扬雄(前53一公元18)字子云,西汉时成都人。相传郫县友爱乡是他的故里,至今尚有扬雄墓等纪念地。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与文学家,汉赋的代表性作家,又著有哲学著作《法言》与《太玄》,全国很多地方都有他的纪念地,单是在四川各地的子云亭就有多处。而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的名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更是使子云亭和扬雄的大名流传得更远。

自唐宋以来,就有记载说汉代著名学者兼文学家扬雄年幼时就生活在这“龙堤池”旁边。他读书用功,每天在这里读书写字、洗砚洗笔,竟然将水池里的水变黑了,从此这里就被叫做“扬雄洗墨池”,简称“洗墨池”。据传,当年扬雄的子云亭也建在墨池旁边,周围浣纱、种菜的老百姓每天一大早起来,最为享受的就是聆听扬雄那抑扬顿挫、节奏起伏的读书声。

相传唐玄宗年间担任成都最高长官的章仇兼琼有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了水中的龙女,于是就在洗墨池边修建了一座祭祀龙女的龙女祠。

之后,到了宋代仁宗时期,又将龙女祠扩建为龙女堂,并且在龙女堂左边的一条小溪上修建了一座小桥,并按照古代星宿四象的传统称呼(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取名为青龙桥,青龙桥一旁的街道则被命名为青龙街了,从此青龙街这一街道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图片4.png

成都子云亭 1934

庄学本摄影 杨显峰提供

为了纪念扬雄,从唐代开始这里就陆续修有一些建筑(宋代还有记载说早在南齐时就建了草玄院),宋代有草玄亭、准易堂、解嘲亭、吐凤轩、洗墨池等。明代万历年间曾经重修洗墨池,池北建有草玄堂,池前建有子云亭,但是在明末清初的战火中尽毁。清代曾经重建的子云亭,民国时期仍然存在。抗战时期为了躲避日本侵略者的轰炸,这里的成都县女中迁出城外到茶店子办学,1946年又把校园中的子云亭也拆往茶店子,重建于今新成灌路旁的茶店村老年活动馆处,20世纪70年代因为扩建成灌公路而被拆除。

图片5.png

清代的墨池书院、芙蓉书院  图据《成都县志》

洗墨池的水面虽然逐渐缩小,但是直到清末民初仍然存在,有亭有桥,绿荫接地,游人还可以垂钓。清道光元年(1821),四川提学使聂铣敏在原址兴建了著名的墨池书院。咸丰三年(1853),又从帘官公所街迁来了芙蓉书院,成为当时成都的一个教育中心。

到了清末新学兴起时,两家书院于1905年合并改制为成都县立高等小学堂,1907年又被改为成都县立中学,旁边还新办了成都县立女子中学。

新中国成立后,成都县立中学和县立女子中学合并,改名为成都七中,1954年迁往至磨子桥新建了校舍,至今仍是全国名校。

而原来的地方,迁来了华西协和中学,开办为成都第十三中学,2000年迁往八里庄小区,更名为华西中学,就是现在的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图片6.png

由于青龙街上的学校师生众多,所以民国时期成都最著名的文具纸张商铺“鸿兴公”的总店就开在本街东口,之后又在南大街开设了分店。当时的学生要购买学习用的新产品诸如坐标纸、蓝黑墨水、固体墨水等都会来这家“鸿兴公”。

现在的青龙街北边还是青羊区青少年宫的所在地,是在原来基督教公谊会福音堂和福音堂所开办的教会学校广益学校基础上改建而成的。

电子书

确认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