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
01 杜甫草堂
级别:全国重点
类别:古建筑
地址:成都市青华路37号
简介:成都杜甫草堂是诗圣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从公元759年至公元765年杜甫曾在此居住创作诗歌有240余首留传至今,成都草堂由此被誉为“中国文学的圣地”。自五代至宋、元、明、清,历经十三次大规模修葺扩建和建国以来数十年的保护发展,衍变为建筑古朴典雅,园林秀丽清幽的文化名胜,成为现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最具特色的杜甫纪念遗址。代表性古建筑及文化遗迹有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少陵草堂碑亭、茅屋故居、花径、草堂影壁、大雅堂、唐代遗址等。
02 辛亥秋保路 死事纪念碑
级别:全国重点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地址:成都市祠堂街1号(人民公园内)
简介:1913年,为纪念在1911年保路运动中死难的同胞,川路公司兴建此碑。该纪念碑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公布为成都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碑坐东北朝西南,砖石结构。碑呈塔形。保路运动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该碑为成为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重要实物资料,对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四川近现代史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03 十二桥遗址
级别:全国重点
类别:古遗址
地址:成都市十二桥路18号
简介:遗址范围东西长约142米,南北宽约133米,总面积达19000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达4米以上,可分为13层。其中第10~13层属于商周时期文化堆积层。商周时期的重要遗迹有保存较完好的商代大型宫殿式木结构建筑和小型干栏式木结构建筑群等遗迹十二桥遗址是一处文化性质单一、内涵典型的古蜀文化遗址,以十二桥遗址为中心的十二桥文化,是四川地区继三星堆文明之后,古蜀文明发展史上的又一高峰。该遗址对研究商周时期古蜀社会、历史和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04 成都古蜀 船棺合葬墓
级别:全国重点
类别:古墓葬
地址:成都市商业街58号
简介:成都古蜀船棺合葬墓为东北-西南向,占地面积约789平方米,为大型长方形土坑竖穴多棺合葬墓,墓葬可分为墓坑和地面建筑两部分。墓葬内出土大量精美的漆器,纹饰斑斓,为四川战国漆器精品。依据墓葬规模、出土文物的规格,推断该墓当为战国早期古蜀国开明王朝的王族或蜀王本人的家族墓地。该墓葬为首次在成都城市中心即古代成都少城发现的战国时期大型墓葬。
05 金沙遗址
级别:全国重点
类别:古遗址
地址:成都市金沙遗址路2号
简介:金沙遗址祭祀区有一号和二号祭祀区两处。一号祭祀区为商至西周时期遗址,发掘面积1630平方米,文化堆积可分为21层,第5——21层为十二桥文化层,厚约3米。二号祭祀区遗址发掘面积1380平方米,主体遗存为商代至春秋早期,文化堆积可分为42层,第5——42层为十二桥文化层,厚约4米。金沙遗址祭祀区为古蜀国重要的祭祀遗址,遗址的发现极大地拓展了古蜀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对蜀文化起源、发展、衰亡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为破解三星堆文明突然消亡之谜找到了有力的证据。
06 平安桥 天主教堂
级别:全国重点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地址:成都市西华门街25号
简介:平安桥天主堂于1885年动工,1904年建成。整体建筑坐西朝东,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874平方米,该建筑群主要由主教座堂与主教公署两部分11栋、104间房屋组成。主教座堂建筑平面为“忄”型,似“十”字,为仿古罗马式风格砖木结构建筑,主教公署建筑平面为“束”字型,是教区主教等神职人员处理教务治所,内多为中式风格建筑。大门似中国官衙,房屋多为青砖青瓦。整个建筑群总平面布局以教堂和四周的合院组合成完整的“悚”字,诠释天主教“约束思想(心)”宗旨。建筑群中西风格结合精妙,形象简朴完整,比例优美,装饰适度,空间开合有致,是西南地区尚存不多的较完整的中西合璧建筑群,是研究天主教在中国传播实物见证,具有较高科学、文化、艺术价值。
(省级)
01 成都十二桥烈士墓
级别:省级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地址:成都市琴台路9号(文化公园内)
简介:1949年12月成都解放前夕,三十余位爱国志士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在十二桥侧,1950年人民政府修建陵园,将烈士遗体安葬于此。陵园占地面积约5160平方米,自东北向西南分为纪念浮雕墙、墓园、陈列馆、悼念广场、纪念雕塑、“缅怀”塑像、绿地等几部分。十二桥烈士墓已成为四川省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
02 文殊院
级别:省级
类别:古建筑
地址:成都市文殊院街66号
简介:文殊院始建于南朝,唐时名信相寺,明代毁于兵火,清康熙年间重建,改名文殊院。为川西四大丛林之一,现为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建筑坐北朝南,共有殿宇五重,以中轴线左右对称布局,自南而北依次为天王殿(山门)、三大士殿(观音殿)、大雄宝殿、说法堂(药师殿)、藏经楼,东西两侧建有钟、鼓两楼、庑廊、千佛和平塔以及碑廊。文殊院建筑规模宏大,典雅古朴,布局规矩严谨,结构紧凑,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03 成都隋唐窑址
级别:省级
类别:古遗址
地址:成都市一环路西二段31号附2号
简介:青羊宫窑址因制瓷兴盛于隋唐而得名。窑址分布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可分为3个区域,即窑炉区、作坊区和废品堆积区。现窑址内有保护较好的战国秦汉陶窑、隋短龙窑与唐馒头窑7座,其中短型龙窑的发现在全国尚属首次。该古窑场烧制陶、瓷器物持续时间长达1200年之久,是四川省迄今规模较大,保存完整的隋唐时期的综合性窑场,填补了长江上游地区古代陶瓷遗址分布的空白。
04 鼓楼南街清真寺
级别:省级
类别:古建筑
地址:成都市鼓楼南街115号
简介:鼓楼南街清真寺始建于明,清康熙雍正年间恢复,后经清乾隆年间两次重建,原建筑规模较大,1941年被日本飞机炸毁,仅剩受损严重的礼拜殿,该建筑坐西朝东,现存主要建筑礼拜殿,呈长方形,殿周围作卷棚式双步廊。三重檐歇山顶,屋顶盖筒瓦,脊端以鸱吻为饰。殿的后部砌砖墙,三面装木格门,格心花纹古朴大方,镂空雕刻图案,制工精巧。整个建筑具有清初蜀中风格,为研究成都地区明代以来的伊斯兰教文化及其建筑艺术提供了实物资料。
05 青羊宫与二仙庵
级别:省级
类别:古建筑
地址:成都市一环路西二段9号
简介:青羊宫始建于周,初名青羊肆,唐扩建后改名青羊宫,青羊宫坐东北朝西南,总占地面积45000平方米,依次为灵祖殿(山门)、混元殿、八卦亭、三清殿、斗姥殿、玉皇殿、唐王殿,唐王殿南侧为降生台,北侧为说法台,院落东侧为印经院。青羊宫建筑古朴,各种质材的造像、御赐扁额、楹联石刻、法器文物等极其丰富,具有极高的道观艺术研究价值,影响巨大。
06 中华圣公会礼拜堂
级别:省级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地址:成都市上翔街20号
简介:原礼拜堂(现为陈列室)建于民国初年,坐西北朝东南,建筑面积190平方米,系二层砖木结构,青砖墙,青瓦悬山顶,仿欧式建筑。该建筑为民国至今尚存不多的教堂建筑,为研究成都地区近代基督教建筑风格及特点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07 李家钰兄弟住宅
级别:省级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地址:成都市方池街22号
简介:李家钰是著名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抗日将领。1937年“七七”卢沟桥抗战爆发后,率部出川入晋,与八路军友好合作,共同抗日。1944年豫中会战中遭日军伏击,为国捐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此宅修建于民国时期,占地面积约695平方米,两层砖木结构。该建筑为典型的中西结合民国建筑,是四川成都早期地方军政要人具有代表意义的私宅,为研究李家钰生平事迹提供了实物资料。
08 张清平宅
级别:省级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地址:成都市陕西街54号
简介:张清平宅建于民国时期(20世纪30年代),为时任川西联军第一路总指挥、24军第一师师长张清平私人住宅。解放后由成都市人民政府接管,后划归成都市锅炉检验研究所使用,2008年11月交由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管理使用。2007年6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坐东朝西,系砖木结构两层西式风格建筑,占地面积约462平方米。该建筑具有民国时期民居建筑风格,具有一定的保护和利用价值。
09 成都画院民居建筑
级别:省级
类别:古建筑
地址:成都市同仁路街86号
简介:成都画院民居始建于清代中后期。原位于署袜街,因城市建设需要,1980年迁建至此。本为民居,后为静安旅馆,1983年成都市人民政府将其拨给成都画院作为办公地点。2006年按“修旧如旧”的原则,改造培修为中国唯一一处四合院式美术馆。2007年6月,成都画院民居建筑被批准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建筑坐东朝西,占地2331平方米,穿斗木构架,悬山顶,青瓦屋面,木雕作工艺精湛。该建筑为研究清代时期该区域的建筑形制及风格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10 李家钰住宅
级别:省级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地址:成都市文庙前街92号
简介:李家钰是著名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抗日将领。1937年“七七”卢沟桥抗战爆发后,率部出川入晋,与八路军友好合作,共同抗日。1944年豫中会战中遭日军伏击,为国捐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此宅修建于民国时期,为李家钰私人住宅,解放后曾作为地方政府和部队首长住处,1976年划给省委干休所管理使用,2001年成都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建筑,2007年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占地面积约695平方米,两层砖木结构。该建筑为典型的中西结合民国建筑,是四川成都早期地方军政要人具有代表意义的私宅,为研究李家钰生平事迹提供了实物资料。
11 陕西会馆
级别:省级
类别:古建筑
地址:成都市陕西街130号(蓉城饭店内)
简介:陕西会馆始建于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是旅川陕西人祀奉祖先先哲、议事会商、拜亲宴友、听戏赏玩、乡试借宿的地方。清嘉庆二年(1797)扩建和维修,后又建药王殿祀奉孙思邈,后毁于战火,现仅存大殿。现存建筑乃光绪十一年(1885年)由陕籍四川布政使程豫首倡,成都“庆益”、“益泰”等33家陕人商号集资重建。
12 东华门遗址
级别:省级
类别:古遗址
地址:成都体育中心
简介:东华门遗址,是指位于成都体育中心南侧发掘的7.5亩遗址,被命名为东华门遗址,其中发现了从汉代到清代,穿越1000多年时光的文化遗存。包括此前存在于文人骚客的诗词中的摩诃池。公元前311年,秦征服古蜀,张仪到蜀地筑大城、少城。“大城”就是从秦代确定的城市中心,其大致范围,南边的城门“江桥门”在红照壁到锦江宾馆的区域,最北大约在现如今的羊市街,西到东城根街,东到太升南路。后成都以此为圆心,向外四面扩展。在天府广场片区东华门一带发掘出的汉代至清代文化遗存,2014年8月18日被正式命名为“东华门遗址”。来自国内顶尖的考古学界学者认为,“东华门遗址”唐代摩诃池、建筑遗迹和明代蜀王府水道遗迹等,为认识古代成都提供了地理坐标,是研究古代成都中心区的历史依据,也是成都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文物支撑。
(市级)
01 柿子巷砖楼
级别:市级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地址:成都市金河路60号附9号
简介:柿子巷砖楼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为日本违约在成都修建的领事馆,后为时任四川省主席川军师长王缵绪之子的公馆。1985年7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砖楼三层,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400平方米,砖石结构,尖顶平瓦屋面,通高20.98米,设有地下室,二楼建有平台。一楼面阔5间共23.8米,进深2间共18.7米。该建筑大量地吸取了欧洲建筑风格,是成都地区民国初期仿西式建筑的典型,为研究成都地区民国时期仿西式公馆建筑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材料。
02.支矶石
级别:市级
类别:古遗址
地址:成都市琴台路9号(文化公园内)
简介:支矶石原位于成都市支矶石街西口,1985年修建成都画院时迁至现址。1981年市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石竖立于土丘之上,近似长方形柱体,南北向立置,通高2.12米,宽0.8米,厚0.5米。支矶石为大石文化遗物,反映古蜀先民对大石崇拜的宗教信仰。为研究古蜀时期文化宗教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材料。
03武担山
级别:市级
类别:古遗址
地址:成都市江汉路街29号(成都军区招待所内)
简介:据《蜀王本纪》载,古蜀王开明氏爱妃病故后,蜀王派力士到武都(在今甘肃成县)担土筑墓,“武担山”由此得名,六朝时山上建有寺庙,唐、宋分别称为武担寺,咒土寺,现已尽毁,1981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武担山呈东西走向,由人力担土堆垒而成。高20米,平面略呈马蹄形,总面积约2100平方米,土丘之上原有石板,称作“石镜”。武担山传说故事久远,资料丰富,遗存较多,具有较高的保护利用价值。
04.努力餐
级别:市级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地址:成都市金河路1号
简介:努力餐原址在成都市祠堂街,与人民公园相毗连。后因城市建设需要,迁至现址金河街1号。1985年7月,被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努力餐原为中共川西特委军委委员、革命烈士车耀先同志因开展革命活动的需要而经营的一处餐馆,是当时中共地下秘密联络站,又是以车先耀烈士为主编的革命刊物《大声周刊》的编辑部和发行点。1940年车耀先同志在该处与中共四川工委书记罗世父同志一起被国民党特务抓捕;1946年8月,车耀先同志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重庆歌乐山。努力餐坐西南朝东北,为依照原貌重建的单檐式穿斗结构二层建筑,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努力餐作为地下党在成都进行革命活动的主要场所,成为革命历史的见证,是成都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05.成都古城墙——北较场段&成都古城墙——西较场段
名称:成都古城墙——北较场段
级别:市级
类别:古建筑
地址:成都市武都路35号
简介:北较场段由两部分组成,均呈南北走向,第一部分位于新华西路街道通锦路社区武都路35号,长66米,宽4-40米;第二部分位于草市街街道北较场西路18号,长122米,宽18米。是研究成都建筑史、城区分布结构、军事防御、城廓构建等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价值。
名称:成都古城墙——西较场段
级别:市级
类别:古建筑
地址:成都市锦里西路78号
06.文翁石室故址
级别:市级
类别:古遗址
地址:成都市文庙前街93号
简介:西汉时期,文翁曾在此创办宫学。文翁,生卒年不详,名觉,字仲翁,众誉称“文翁”。庐江舒(今安徽庐江县)人。汉景帝末,任蜀郡太守,治蜀政绩斐然,尤以兴建学堂、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最突出。创建学宫,因校舍用石料砌成,故称“石室”,亦称“玉堂”。“石室”于安帝永初年间(101~113)毁于火。兴平年间(194~195)太守高目矢修复,并增修周公礼殿。两千年来文翁石室虽屡经兴废,但仍为蜀中学府之地。汉代为蜀郡郡学,唐宋为成都府府学,元代改为书院,明代建成府学,清初改为锦江书院,清末改学校,今为石室中学。1985年被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大成殿为清康熙年间重修,已迁建至金堂,现石室中学仍保存有“学校条规碑”、“文翁石室”匾额等。整个文翁石室遗址面积约为40000平方米。文翁石室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地方政府创办的学校,有力地促进了四川地区的文化教育发展,开创了蜀地之学风,为研究中国教育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07.双眼井
级别:市级
类别:古遗址
地址:成都市正通顺街126号
简介:双眼井原在新开寺之内,始建年代不详,从外形推断应建于宋代。井北侧为巴金故居—李家大院。1987年10月1日巴金最后一次回成都时曾说:“只要双眼井还在,我就可以找到旧时代的脚印”,1994年5月7日双眼井被青羊区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井分两眼,深8m,井眼直径0.5m,上盖石板,石板边长0.6m,整个双眼井占地面积约为2.6㎡。双眼井因李家大院消失而成为巴金故居的唯一标志物。
08.八角亭
级别:市级
类别:古建筑
地址:成都市琴台路街9号(文化公园内)
简介:八角亭原位于梁家巷侧武曲宫内。建于清初,光绪二十二年曾维修。后因武曲宫改建为学校,1972年迁建于今址。亭平面八边形,石砌须弥座台基,边长3.64米,高9.7米。东西各置踏道6级,周围镶16块石栏板,刻有花卉、翎毛、走兽,刻工细腻考究,生动逼真。亭身由8根木柱组成,八角攒尖顶,角檐翘起,檐下施五彩斗拱16攒,穹隆藻井。额枋及平板枋上刻双龙戏珠。亭顶覆盖青色筒瓦,典雅庄重,金碧辉煌。八角亭为研究中国清代古建筑提供实物依据。
09.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级别:市级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地址:成都市祠堂街1号人民公园东大门
简介:1940年,成都民众为纪念川军出川抗日阵亡将士,聘请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先生设计修建,1944年7月7日抗战7周年纪念日落成。此碑塑像原立于老东门街心正中,文革时期被毁。1989年8月15日成都市政府按照原样修建并重立于万年场二环路口,2007年迁建移现址。该碑坐西南朝东北,由基座、碑体、塑像三部分组成,整体高约8米,占地面积约为60平方米。塑像造型是一国民革命军人,身背大刀、斗笠、背包,身着短裤,扎绑腿,穿草鞋,手握步枪,跨步向前,准备冲锋的形象,市民通常称为“无名英雄铜像”。该纪念碑已成为成都市民清明节、抗战胜利纪念日,寄托哀思,缅怀先烈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10.新华日报驻成都办事处
级别:市级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地址:成都市祠堂街38号
简介:新华日报驻成都办事处旧址建于中华民国,为抗战时中共南方局机关报——新华日报驻成都办事处旧址。新华日报1937年底在南京筹备,1938年创刊于武汉,同年迁至重庆,并在成都设立办事处,是由周恩来亲自创办的中国共产党第一张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周恩来时任中共驻重庆办事处负责人及中共南方局书记,曾数次前往成都指导统战工作,并下榻新华日报驻成都办事处。该建筑解放后作为居民用房,2009年8月17日被成都市政府公布为成都市首批近现代优秀建筑。砖楼坐北朝南,砖木结构,悬山式,总建筑面积约1440平方米。房屋建筑规模宏大,西洋式特征鲜明。此建筑对研究中国共产党党史及民国建筑有一定意义。
11.四川美术社砖楼
级别:市级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地址:成都市祠堂街16号
简介:四川美术社砖楼建于1930年,民国时期为四川美术社。2009年8月17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成都市近现代优秀建筑,并挂牌保护。该建筑占地面积375平方米,为两层砖木结构,坐东北朝西南。该建筑具有中西合璧建筑风格,为研究民国时期成都建筑艺术及文化发展现状提供了实物资料。
12.聚兴诚银行成都分行
级别:市级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地址:成都市祠堂街10号
简介:聚兴诚银行成都分行营业楼原为民国时期聚兴诚银行在成都的一个分行,现已空置。聚兴诚银行是四川最早成立的一家民营商业银行,也是我国早期著名的商业银行之一,建国以后实行公私合营,该分行被上级政府划归成都工商银行所有。该营业楼为研究民国时期当地金融商贸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
13.刘存厚公馆
级别:市级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地址:成都市西珠市街42号
简介:刘存厚公馆建于民国时期,为四川督军、国民党政府第二十三军军长刘存厚公馆。占地面积280平方米,砖石结构。解放后,成都军区接收并作为办公用房,2003年—2008年为观华青年旅社,现闲置。2009年8月17日被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成都市首批近现代优秀建筑。附属用房位于西珠市街54—70号,原为刘存厚警卫队居住和瞭望场所,建国后作为商业铺面沿用至今。为一楼一底,穿斗木结构,竹编泥墙,硬山小青瓦屋顶。刘存厚公馆建筑部分吸收了欧洲建筑风格,为成都市现存较少的完好民国建筑之一,具有一定的文化历史价值,对研究民国时期成都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
14.金沙庵
级别:市级
类别:古建筑
地址:成都市灶君庙街56号
简介:金沙庵建于清乾隆年间,原名华光寺,同治三年(1864)又进行了扩建,1958年被列为省级著名寺庙保护单位。1997年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整座寺庙坐西北朝东南,呈四合院落布局,总面积约1200平方米。为成都市原貌保存较好的寺庙,具有一定的建筑艺术价值。
15.文庙西街民居
级别:市级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地址:成都市文庙西街80号
简介:文庙西街民居建于民国时期,原为军阀居所,现为四川省卫生厅办公楼。2009年8月17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成都市近现代优秀建筑,并挂牌保护。建筑坐西南朝东北,歇山顶,青瓦屋面,穿斗式砖木结构。建筑共三层,进深两间12.8米,面阔4间21.5米,高12米,占地面积为260平方米。建筑墙体原为青砖砌筑,后白灰抹面,浅土黄色涂料粉刷,木格玻璃门窗,部分镶有彩色玻璃。整个建筑具有中西合璧风格,线条流畅,古朴典雅,为成都市现存不多的民国时期建筑之一,是中国古典建筑向现代西式建筑过渡的典型,为研究成都民国时期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
16.人民公园近现代建筑群
名称:中正图书馆旧址
级别:市级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地址:成都市祠堂街1号,人民公园内
简介:1941年为庆贺蒋介石六十寿辰,四川省政府设立临时中正公园整建委员会,拨专款2.56亿元(人民币30万元)修建“图书馆”,并以蒋介石字“中正”命名。1949年12月成都解放,交由人民政府管理使用,更名为成都市人民政府图书馆,现为人民公园办公室。建筑系二层西式砖楼,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建筑坐南朝北,砖木结构,呈左右对称布局,中间凉台为入口大门,两层新建凉台。主楼设旋梯,面阔3间共9.9米,进深2间共15.41米,高12.5米。次间两侧对称各3间共35.86米,进深2间共6.9米,高7.56米,悬山式屋顶,筑有灰脊。作为民国时期政府修建的公共文化建筑,为研究民国时期的公共文化生活以及当时的建筑艺术风格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材料。
名称:民众教育馆旧址
级别:市级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地址:成都市祠堂街1号,人民公园内
简介:民众教育馆旧址建于民国十三年(1924),时任成都市政督办王攒绪,为提高人民常识,促进社会文化发展繁荣,修建通俗教育馆,次年更名为“成都市市立通俗教育馆,到1932年改名为民众教育馆。1949年12月成都解放,交由人民政府管理使用。建筑系中西结合青砖平房,建筑坐东朝西。占地面积约576平方米,城堡式门厅,设台柱,西式圆窗,面阔6间共18.65米,进深3间共9.22米,高8.44米,中为大敞厅,无立柱,隔墙,屋檐青砖砌就,斗拱锯齿纹,铜瓦顶,硬山式,灰塑脊,无中花。建筑精巧别致,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名称:通俗教育馆旧址
级别:市级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地址:成都市祠堂街1号,人民公园内
简介:通俗教育馆旧址建于1924年,原为博物馆,抗日战争期间博物馆中的陈列馆、武器馆,金石馆被日军炸毁。解放后五十年代在原址上照原样重建,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2004开始大修,2005年竣工。现为公园的“银杏阁”,一楼为四川保路运动史事陈列馆。系砖木结构两层楼房,房屋坐南朝北,占地面积约581平方米。房屋呈“一”字形排列,中间前凸,为宽3米,长9米的楼梯间,入楼两侧为楼梯间,作为民国时期政府修建的公共教育建筑,为研究民国时期的公共文化生活以及当时的建筑艺术风格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材料。
(区级)
01 爱道堂
级别:区级
类别:古建筑
地址:成都市通顺桥街34号
简介:爱道堂建于明代,原名圆觉庵,清乾隆八年(1743)和咸丰八年(1858)分别扩建,1993年8月爱道堂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群为两进复式四合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3520平方米。其建筑布局紧凑严整,兼具明清两代风格,是成都市唯一的显密同修尼众佛教活动场所,保存有艺术价值较高的铜像,现有尼众70余人,香火隆盛。
02 鼓楼南街门楼
级别:区级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地址:成都市白云寺街19号
简介:石肇武公馆门楼为刘文辉属下石肇武公馆的门楼,建于20世纪30年代,原位于鼓楼南街142号,1990年石肇武公馆拆除,仅存门楼,1996年被青羊区人民政府批准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因城市建设及文物保护的需要,按照“不改变原貌”的原则,成都市中房集团出资67万元将门楼迁建至现址。门楼坐西北朝东南,分为两进。一门与二门相距8.6米,砖砌仿木结构。一门门额有“肇第”二字。所用木材为楠木,砖为古城墙砖。正门楼上设有警卫室,原有两扇雕花大门,呈八字形向外敞开,大门两边有栓马环。两道封火墙上有“吉祥四兽”。二门为青砖结构,上有浮雕刻花。门楼顶部呈弧形花瓣状,墙缘等处饰有雕花。门楼建筑面积约129.36平方米,面阔6.8米,进深4.1米,高12米。门楼气势恢弘而又古朴简洁,为研究成都民国时期公馆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
03 唐代罗城城门遗址
级别:区级
类别:古遗址
地址:成都市锦里西路90号
简介:1990年2月成都市干道指挥部浣花九号办公室基建时发现该遗址,成都市考古队进行了清理发掘,发掘面积335㎡。遗址堆积可分为四层,其中第三层为唐宋地层,堆积厚度0.45-1.2米,第四层为深紫色黏土夯筑层,为城门址的主体墙。发掘中发现了城墙、柱础、墙巷、排水渠、城门等重要遗迹,其中1号城门尚存门扉及护铁、门钉、门轴、门砧等遗物和遗迹,1号门址位于遗址的东南部,单门道,东南侧门墩残高1-1.2米,西北侧残高0.6米,两侧门墩为深紫色夯土,外侧砌有包砖,砌法为:在卵石基础上用两层平砖顺砌,一层侧砖丁砌;2号门址位于遗址的西北部,单门道,西南部被明清城墙包砖基础破坏。东南门墩残高0.3米,西北侧残高0.7米,门墩的包墙砖采用了汉晋、唐代等几个时期的砖构筑而成。遗址内还出土了一些唐宋时期的瓷器、陶器及“开元通宝”铜钱一枚。该城址系唐代罗城城门和宋代城门遗址,始建于唐代,经五代延续使用至南宋。该遗址的发现对研究古代成都城市建设、政治经济、军事均有重要意义。
04 北斗七星柱
级别:区级
类别:石窟寺及石刻
地址:成都市青羊横街南端
简介:北斗七星柱立于清代,据推测原应有7根,呈北斗七星状排列于浣花溪畔,用于镇地脉、伏邪魔、克水患。此地原名“望仙场”,为民俗““二月间,会神仙”的地方。石柱为道教文化遗存,与道教对“北斗七星君”崇拜有关。文革时期破四旧,推入河中,现仅存的3根为1997年府南河改造,打捞并重立于河边的。石柱所在地距道教宫观青羊宫300米,呈“品”字形排列。3根石柱均呈4棱柱状,为红砂岩。表面风化,剥蚀严重。3根石柱高分别为2.59米、3.77米和3.89米。其中一根石柱东面刻有“□本上□道妙玉□”,西面刻有“□上玉皇本行集经”字样。其它两根柱头呈蘑菇状。该石柱为研究道教文化提供实物资料。
05 窄巷子30号民居
级别:区级
类别:古建筑
地址:成都市窄巷子30号
简介:窄巷子30号民居建于清代,民国初期、解放后曾多次维修。1856年法国传教士洪广化曾在此居住传教。2008年6月保持原格局重建,现在经营咖啡,名为“瓦尔登咖啡西餐厅少城店”。民居呈四合院布局,坐南朝北,拱形正方门设木刻火焰纹窗和罗马柱,是成都最早的罗马式建筑物之一,为研究成都清末民初中西结合建筑风格提供了实物资料。
06 长顺上街118号砖楼
级别:区级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地址:成都市长顺上街118号
简介:长顺上街118号砖楼建于民国时期,原为军阀居所,曾为四川省委使用,后转让与光明日报社驻成都办事处,现由彩讯股份有限公司租用。青砖楼坐东朝西,一楼一底,建筑墙体由青砖砌筑,歇山顶小青瓦屋面,地板、门窗均为木制。占地面积为120平方米。整个建筑线条简约,古朴典雅,为成都市现存少有的民国建筑之一。
07 少城组合小学校旧址
级别:区级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地址:成都市黄瓦街53号
简介:根据成都文史资料第三十辑——《成都少数民族》记载:少城组合小学校为辛亥革命后,八旗小学堂和小官学组合而成的小学。八旗小学堂为成都满族和蒙古族中的有识之士为实现通过教育兴国之目的,于1904年兴办,此校教学水平曾是全城之冠。1936年春改为省立少城小学,1939年因抗日战争迁往新繁,1941年国民党政府明令停办。现仅存石碑,碑建于1933年,记述了少城组合小学校建校概况。为保护石碑,近年修建仿古碑亭一座。占地面积5平方米,石碑坐东朝西,为红砂岩材质,通高2.71米,厚0.44米、宽1.1米。石碑由碑座、碑身、碑额三部分组成,碑额为半圆型,碑座及碑额均有二龙戏珠的图案,碑文阴刻楷书,碑文上半部分清晰可辨,下半部剥蚀严重,字迹不清。此通碑的发现对研究成都清代历史及教育发展史、民族文化融合等均有重要的价值。
08 西御河沿街民居
级别:区级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地址:成都市西御河沿街62号
简介:西御河沿街民居建于民国时期,原为国民党军队某师师长的住所,现为西御河派出所办公用楼。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为150平方米。整个建筑线条简约,古朴典雅,为成都市现存民国建筑之一,为研究成都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
09 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旧址)
级别:区级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地址:成都市人民中路一段16号
简介:展览馆于1968年12月12日破土兴建,1969年10月落成,改革开放后曾作为四川省展览馆,2006年改建为“四川科技馆”。展览馆为5层砖混建筑,坐北朝南,从高处俯瞰,与前面的毛泽东塑像构成一个“忠”字。展览馆,即“万岁馆”主体建筑构成“中”字,当中一竖,是“东方红展厅”,但后者于2006年改建时被拆除,整个建筑东西长117.5—132.5米,南北宽107.5米,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展览馆主体结构保存相对完好,是目前全国仅存的三个“红展馆”之一,雄伟庄严,气势不凡,属国内为数不多的文革大型建筑物。天府广场毛主席塑像由毛主席塑像成都委员会创作组完成于1969年1月,整个检阅台占地面积1283平方米,塑像立于检阅台正中心,从下至上依次为三级台面和基座,从地面到三个梯形的台面共8.1米,象征建军节;基座红色大理石材质,高7.1米,象征着党的生日;塑像由汉白玉雕琢,高12.26米,重约14吨,象征着毛主席的生日;基座四面的各7朵葵花,象征着四川的7000万人民(当时人口数字);三层台基,象征着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三个里程碑,该塑像是当时全国唯一用汉白玉雕刻的毛主席塑像,为研究文革时期的历史提供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