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数百年历史的两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两汉正处封建社会上升时期,是典型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此时经济发展,疆土扩张,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和强大的帝国,同时也诞生了不少流传千古的艺术文化——汉代陶石艺术便是其中之一。
如此极具特色的艺术品在四川博物院中皆有展示,也让我们能够欣赏到刻在石中的蜀风汉韵。
第一单元
粗犷古朴、气势撼人的石刻艺术
东汉·李冰像(复制)
汉代画像石主要是墓室石质葬具、建筑构件上的雕刻和墓葬前面的标志性石刻。主要分布于我国四川、山东、河南和陕北等地区。四川画像石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最能代表地方特色的是石棺、石函、汉代崖墓和汉阙。四川汉代画像石主要以浅浮雕、透雕和半圆雕为主,物象简洁明快,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东汉翁仲石俑
意象传神
——石像、石俑、石禽兽
四川汉代的圆雕石刻主要有墓葬随葬石俑和纪念性石像。石俑石像神色各异,活灵活现,给人太平盛世之感。其雕刻意象简约、生动传神,在此基础上,四川汉代的圆雕石刻又形成了厚重、圆润、饱满、流畅的艺术风格,独具特色。
幻化飞升
——石棺、石函
画像石棺、石函是汉代四川常见的葬具之一,在崖墓和石室墓中都有使用。石棺棺体和棺盖都分别用整块大石料凿造而成。石函也叫崖棺,是直接从崖壁上雕凿而成,不可移动。其画像集绘画和雕刻为一体,给人以强烈的视觉美感,生动地表现了汉代人们的生活概貌和宇宙观、生死观。
神秘的石棺
艺术再现
——汉画拓片
拓片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工艺“传拓”的作品。它不仅能将雕刻三维作品忠实的转换成二维图形,而且还能通过传拓在纸面上形成特殊的肌理,使这种平面的图像具有一种独特的韵味。精致的拓片往往称为断代和图像学研究的基础。
汉画拓片
石石皆工
——石础、插座
各式石础、插座
汉代崖墓建筑多仿地面建筑建造,其构建和器物多施以刻工。石础为崖墓内建筑的柱础或器物的基座、插座。其雕刻为高浮雕,多表现祥瑞辟邪的内容。
遒劲俊逸
——石碑、石墓门
王孝渊画像石碑
簿书石碑
东汉晚期的碑刻,多由当时的书法、雕刻家精心制作而成。在汉墓出土的石碑、石墓门上,我们不但可以看到朴美独特的装饰,而且还可以欣赏到流传百代,耀美艺坛的汉隶书法艺术。
其他石碑
第二单元
多姿多彩、神韵俱佳的陶塑艺术
以俑陪葬的习俗在我国汉代大量出现,东汉陶塑是汉代崖墓和砖室墓中常见的随葬品。四川东汉陶塑多为双模印制,也有塑制和捏制而成的。东汉晚期至蜀汉是四川陶塑艺术发展的高峰期,不仅数量猛增,形体增大,而且制作精美,并多加彩绘,尤其是贴塑技法的广泛运用,这在其它地区极为少见。四川东汉陶俑以其生活气息浓郁、姿态活泼生动、造型夸张浑厚而著称全国。
农事百工
——劳作俑
有着“天府之国”美誉的四川盆地,汉代农业生产已相当发达。因此,汉陶俑中也出现了大量从事田间劳动的劳作俑,表现手法真实自然,具有强烈的写实主义风采。
盛世之音
——乐舞俑
歌舞升平,彰显盛世气象,汉墓中出土最多的当数乐舞俑。乐舞俑着力于神韵的刻画,说唱俑体态生动多姿、面部表情幽默风趣;舞蹈俑长袖飘拂,含笑起舞。这种浪漫抒情的表现称为四川陶俑的突出风格。
庄园侧影
——家奴俑
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由恢复走向繁荣。由于土地兼并加剧,形成大地主庄园经济。反映田间劳动、家室劳动的汉俑正是其真实写照。
一笑千年
——陶俑头
汉代的陶俑多为头、身分模制成后结合而成。汉代陶俑生动的表情刻画一直为后人所关注:是幸福,是乐观,还是当时人们的审美时尚?……总之,这无处不在的灿烂的笑容让人过目不忘。
精巧奇绝
——建筑模型
汉代是中国建筑成熟的时期,汉代建筑基本奠定了中国建筑的基本样式和布局格式。汉代建筑很注重装饰,其模型塑作完整精巧,如房屋的顶脊、瓦檐、枋、柱、窗、门、墙、廊等都一一展现;环境、用具都精心塑造,给人以妙合天趣、真实自然之感。
自然天趣
——禽畜
汉代的四川是全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家养的猪、牛、羊、鸡、鸭、鹅等已十分普遍,特别是马更是人们必不可少的伴侣。它们造型逼真,有的神采飞扬、威风凛凛;有的生动可爱,别具情趣。
求财升仙
——摇钱树
“摇钱树”是流行于四川、贵州、云南和陕西南部地区汉墓中的一种青铜冥器,也是人们祈求灵魂升仙的通天神树。钱树及树座上的图像主要是长生不死和富贵荣华两类主题。
第三单元
以形传神、风情尽现的画像砖
画像砖石汉代砖室墓中用于装饰的一种模制的图画砖。画像砖以深、浅浮雕和线刻等形式表现各种画面。四川画像砖构图考究、一砖一画,形象而真实地展现了汉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犹如一幅幅有情有趣的汉代世俗风情画。
一石一陶,刻下千秋汉风;一砖一俑,收藏古蜀遗韵。游览汉代陶石艺术馆,仿佛能看见跨越千年的思想和生活景象滚滚而来。汉代陶石艺术中对生命的礼赞和渴望,跟随这些冰冷的石刻流传了下来;千年前的情感与思想,依然能够触动后世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