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影视青羊 > 耳鉴青羊 >详情
青羊街巷 | 北较场西路

西部战区(原成都军区)驻地在清代为北较场,其北面是今天的武都路。而在北较场的西面,后开辟了一条东城根街的北延线,南部的一大段被命名为万和路,北部的一大段都是沿北较场的西面走,所以就命名为北较场西路,成为今天还以北较场命名的唯一的一条街道。


image001.jpg

图片来源:成都北较场西路有面青砖斑驳的环城古城墙,是历史的遗迹|古城墙|青砖|环城_新浪新闻 (sina.com.cn)

 

北较场位于成都城的西北角。它的南面接江汉路和昆明路北口,东抵洛阳路北口,西、北两面皆靠城墙。在清代前期,北较场原本是练兵习武之地,还建有演武厅。清代中叶之后基本荒废,除了豫丰仓等几个官府的粮仓之外,大部分地区都变成了菜园竹林。加上这里又是清代成都县处决死刑犯时砍头的刑场,所以如果不是武科考试之期,少有人行。当时有《竹枝词》道:“北较场考武举人,文殊院侧武棚邻。闲时芳草行刑处,秋叶萤飞讶鬼磷。”


image003.jpg

 

清末创建新军,曾在北较场先后办了不少军事学校。川督岑春煊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开办了四川武备学堂;川督锡良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开办了四川陆军小学堂;川督赵尔巽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开办了四川陆军速成学堂。辛亥革命后,川督尹昌衡在此开办了陆军军官学堂;民国8年(1919年)及民国13年(1924年),川督熊克武、四川军务督理杨森均在此开办过陆军讲武堂。这些先后举办的军事学堂,在各个时期为四川造就了大批军事人才,川军大多数军官,包括一些著名军阀都是从这些学校毕业,并形成了若干派系:如以武备学堂师生尹昌衡、胡景伊、刘存厚等为核心的“武备系”;以四川陆军小学堂毕业生和陆军小学堂毕业之后又到保定军官学校读书的邓锡侯、田颂尧、刘文辉等为核心的“保定系”;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毕业的刘湘、杨森、唐式遵等为核心的“速成系”;以四川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的李家钰、罗泽洲等为核心的“军官系”,都是民国时期四川军政舞台上最重要的历史人物。可以说,北较场是四川现代史上众多军政领袖的摇篮。


image005.jpg

刘存厚

image006.jpg

邓锡侯

image007.jpg

刘湘

 image009.jpg

罗泽洲

 

在民国办理军分校时期,曾在北较场内修建了一些公用设施。其中北面城墙新开的城门取名“存正门”,至今尚存。此门在当时只供军校有关人员出入,故一般民众大多不知有此门。也曾有人将此门呼为“新北门”的,因成都在原有四城门外,先后新开的城门只有“新东”、“新南”、“新西”而无“新北”,这种纯是少数人附会的叫法,知道的人当然就更少了。当时在校内正对大营门还修有一座观礼台。其西面建有校长蒋介石的官邸,成都解放前夕,蒋介石即从这里仓皇逃离飞遁台湾。


image010.jpg

 

四川省历史上的第一次运动会

 

除了军事,北较场也诞生了里程碑式的体育事件。

1905年,在当时废科举、兴学校,并在很多方面都向日本学习的浪潮之中,在北较场举办了四川省历史上的第一次运动会。参与竞赛的有四川高等学堂、四川武备学堂等40多所学校,共有运动员3508人,比赛主要项目是团体操和赛跑(那时按日本习惯叫竞走)。


image012.jpg

四川第一次运动会 1905年 杨显峰提供

 

北较场中还有一座叫武担山的小山,相传是古蜀王国时期开明王妃的墓葬,是五丁力士从武都担来的土垒成,所以也叫“五担山”。两千多年来曾引得不少文人骚客为之留下众多不朽的诗篇,唐宋时曾被辟为旅游地。


image014.jpg

 

时光荏苒,不见当年的刀光剑影,仅存往日的断壁残垣。北较场西路和北较场一起走进了新的时代,而那些炮火连天的岁月,交给书籍和遗迹去讲述吧。


image015.jpg

电子书

确认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