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魅力青羊 > 青羊景观 >详情
四川博物院——大美亚细亚

大美亚细亚



image001.png


“亚细亚州”是亚洲的全称,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广袤、人口与民族最多的大陆。在这里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在经济、政治、文化和技术等方面都曾领先于世界。亚洲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多种多样的文化艺术、宗教精神、哲学思想,甚至是国家建设的独特智慧;亚洲的人民在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中,描绘了博大精深、绚丽多彩的文明画卷。如果我们不了解亚洲的过去,就无法了解它的现在和未来。


image003.jpg


为让更多观众领略绚烂多彩的亚洲文明,推动亚洲各国文化交流互鉴和“一带一路”建设,1月28日,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文物局联合主办,四川博物院承办的“大美亚细亚——亚洲六国文物特展”在四川博物院正式开幕,展览将持续至2022年3月31日。

 

image005.jpg

image009.jpg


展览分为“悠远璀璨——两河流域文明”“兼容并蓄——印度河与恒河流域文明”“华夏之光—黄河与长江流域文明”三个单元,以全新的框架结构、叙事方式,多角度讲述亚洲古代人群的生产生活、手工技艺、文化艺术、宗教传播、丝路贸易等文明画卷,凸显了亚洲各文明对话、交流、互鉴轨迹,反映了地缘相近、文化相亲、和而不同、和平相处的亚洲文化,让更多观众能近距离感悟亚洲古老文明的魅力。

 

悠 / 远 / 璀 / 璨

两河流域文明

 

两河流域,包括今伊拉克、伊朗、土耳其、叙利亚和科威特的部分地区。历史上的两河流域有充足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孕育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距今1万年左右,这里的先民逐渐从狩猎采集过渡到定居生活,学会了饲养山羊和种植小麦。此外,当地居民还较早地掌握了农业灌溉技术,并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楔形文字。数千年来,多个民族在此交流融合,共同成就了两河流域文明的辉煌时代。


image011.jpg

新月沃土

 

新月沃土是指两河流域及其附近一带肥沃的土地,因犹如一弯新月而得名。在新月沃土东部,并行奔流着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经的地区叫两河流域或“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也叫“新月沃土”,这里就是两河文明的发源地。在古代,这里曾先后居住过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希伯来人和腓尼基人等古老民族。


image013.jpgimage015.jpg

image017.jpg

image018.jpg


两河流域文物

“苏美尔文明”


image020.jpg


约公元前3500年,在今伊拉克东南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下游的美索不达米亚诞生了苏美尔文明,这是两河流域已知的最早文明。这里出现了集聚大量人口的城市和社会权力相对集中的国家,制陶、冶炼技术也有显著发展,同时还发明了楔形文字。


image022.jpgIMG_269IMG_270


“印章”

“楔形文字”


image026.jpgimage028.jpgimage030.jpgimage032.jpg

image034.jpg

image035.jpg


多元共生

 

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征,征服了小亚西亚、两河流域、埃及、波斯等地,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开启了希腊化时代。许多希腊人移民到了西亚,其生活方式、风俗、语言和文字由此传入东方。希腊古典文明与亚洲诸文明彼此交融互鉴,多元文明因此在两河流域共生发展。

“亚历山大东征”

IMG_278IMG_279

“马里遗迹”

 

“埃兰文明”


image037.jpg


埃兰位于今天伊朗的西南部,约公元前3000年,在底格里斯河东岸建国。受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影响,埃兰文明一度成为波斯地区最古老辉煌的文明之一。


image039.jpg

image041.jpgimage043.jpgimage045.jpg

“巴尔米拉城”


image047.jpg


巴尔米拉城(也称为泰德穆尔城)位于叙利亚中部,是地中海地区和古代东方的贸易中转站。巴尔米拉艺术主要以墓碑和表现当地人生活细节的雕像最为著名。


image049.jpgimage051.jpgimage053.jpgimage055.jpg

“两河流域的玻璃工艺”


image057.jpg


约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的玻璃制作工艺日趋完善并向外传播。玻璃一度是相当贵重的材料,常用于制作护身符、随身饰品及高档容器。公元前一世纪左右,叙利亚人发明了玻璃吹制工艺,制作出各式各样的玻璃器皿。公元一世纪,罗马成为玻璃制造业的中心。罗马帝国完善并发展了玻璃工艺,包括吹制、吹模、切割、雕刻、镌刻等制作技术,并沿用至今。


image059.jpg

“磨花玻璃碗”


image061.jpg

丝路晨曦

 

公元前6世纪,居鲁士大帝建立起了一个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波斯帝国。公元七世纪,阿拉伯帝国征服了萨珊王朝,波斯开始了伊斯兰化。为了巩固统治扩大影响,波斯人采取了若干有利于加强与周边国家联系的措施,为亚洲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也为丝绸之路西段的开发和巩固奠定了坚实基础。


image063.jpgimage065.jpg


“阿富汗”


image067.jpg


阿富汗位于亚洲中南部,处于亚欧大陆的心脏地带,有“文明的十字路口”之称。阿富汗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通过商贸与两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来通”


image069.jpg


来通,源于希腊语,意为“流出”。来通杯本质上是一种角状杯,大多做成兽角形,流行于古代西亚与欧洲,功能如同漏斗,用来注神酒,常用于礼仪和祭祀活动。公元前1500年,古希腊克里特岛已出现来通杯,并在西亚、中亚广泛传播,后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等东亚地区。

“素陶与釉陶”


image071.jpg


公元9到17世纪,中东地区以烧制低温素陶和多彩釉陶为主,其发展受到了中国唐三彩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以几何纹、植物纹、文字书法为主的独特纹饰,反映了阿拉伯民族的艺术审美。

 

Inclusive

兼 / 收 / 并 / 蓄

印度河与恒河流域文明

 

印度河与恒河孕育了源远流长的印度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广袤肥沃的印度冲积平原,为早期农牧业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促进了生产发展,人口增长。距今4500年前,有着独特文化面貌的印度文明,拥有高度发达的城市建筑体系与较为完善的语言书写系统,以及璀璨的宗教文化。该文明的覆盖范围非常广泛,并辐射到东南亚一带。


image073.jpg

城邦兴起

 

印度文明在公元前2600年左右达到鼎盛时期,出现了数以百计的大小城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是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两座城市方圆超过5平方公里,人口在4万以上。通过考古发现,该城市遗址有完整的排水系统与公共浴场,还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青铜器、农作物遗迹和印章等,表明当时已达到较为成熟的文明阶段。


image075.jpg

“摩亨佐·达罗遗迹”

image077.jpg

欧亚交汇

 

中亚是东西方文明交汇的十字路口,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之后,开启了希腊化时代。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在阿育王的统治时期,佛教兴盛并开始向外传播。公元1-2世纪,在希腊艺术的影响下,巴基斯坦北部犍陀罗佛教艺术开始兴盛,这是西方与东方文化交融的结晶。犍陀罗佛教艺术随着贵霜帝国的崛起沿丝绸之路传播到东方。


image079.jpgimage081.jpgimage083.jpgimage085.jpg

犍陀罗佛教造像艺术

IMG_308IMG_309IMG_310IMG_311IMG_312IMG_313image087.jpg

文化传播

 

伴随印度与东南亚地区的商贸往来,印度文化在东南亚各国广泛传播,其中,对柬埔寨的影响尤为深远,主要表现在宗教、风俗、艺术等方面。柬埔寨的宗教体系庞大丰富,从祖先崇拜到婆罗门教(印度教前身)与佛教并存,再到印度教与佛教共生,各教各派在这里交替发展。


image089.jpg

 

image091.jpgimage093.jpg

“吴哥窟”

IMG_319IMG_320IMG_321IMG_322IMG_323IMG_324IMG_325IMG_326IMG_327

 

Light Of China

华 / 夏 / 之 / 光

黄河与长江流域文明

 

黄河与长江都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孕育了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距今1万年左右,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距今5000年左右,文明火花如满天星斗绽放,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聚落组织进而形成国家。中华文明在起源与发展阶段构成的多元一体格局,奠定其绵延发展的基础和多民族国家大一统之特色。丝绸之路的开通及东西方之间的商贸往来,促成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广泛交流。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即迸发着无与伦比的生命活力。


image095.jpg

古国荣耀

 

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并向四方辐射,成为华夏文明的核心与引领者。黄河流域率先进入青铜时代,继而影响到长江流域。青铜器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明高度发达的文明程度,见证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古代国家的建立,大型城市的出现,礼仪制度的设定,中国文字的发明等等,无不彰显出文明古国的无上荣光。

IMG_329

 早期古城·古国

IMG_330

“青铜器”


image097.jpgimage099.jpg

交流融通

 

以张骞出使西域为标志,中国与西方开始了长时期大规模的经济文化交流。以长安为起始点,通过河西走廊,建立起通往中亚、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丝绸之路。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也逐步形成,泉州、广州等沿海城市成为其重要港口。千百年来,苍茫大地间的斑斑足迹与万顷碧波上的点点帆影,见证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与文明互鉴。

“凿空西域”


image101.jpg


汉武帝时期,张骞奉命两次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与西方交流的大门。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大败匈奴,占领河西走廊,中西方交流更加畅通。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西域正式纳入了汉朝的版图,这奠定了此后历代中央政权管理西域的基础。


image103.jpgimage105.jpg

“佛教文化的传播”

image107.jpg


早在东汉时期,佛教就已经通过陆路和海路传入中国。佛教对中国的文学、哲学和艺术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逐渐成为了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钱

币”


image109.jpg

image111.jpg

image113.jpg

image115.jpg

 

 中国境内出土了大量萨珊银币,主要集中在路上丝绸之路沿线。萨珊银币的出土,反映了当时中国与波兰萨珊王朝的密切关系,也是当时两地之间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的珍贵历史见证。

“丝绸之路上的西夏”


image117.jpg


西夏在公元11世纪初攻取河西走廊,占据丝绸之路主动脉,这对陆上丝路贸易产生了强烈影响。西夏以此为契机,与周边各民族、各政权展开了广泛的交流,在党项民族特色基础上形成别具一格的西夏文化,其中西夏文字是最为耀眼的明珠。


image119.jpgimage121.jpgimage123.jpg

“丝绸”

image125.jpg


藉由古老的丝绸之路,原产于中国的丝绸及养蚕丝织技艺被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实现了丝绸生产技术的当地化。随着交流不断加深,西方的织造风格又反向影响中国的丝绸生产,中国的传统丝织物也开始出现西方的题材和设计形式。

“胡旋舞”


image127.jpg


胡旋舞是一种带有欢快节奏和快速旋转的舞蹈形式,在南北朝时期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盛行于唐代。胡旋舞石刻墓门是研究唐代乐舞艺术的宝贵实物资料,反映了开放包容的盛世大唐,不仅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证,更体现出中华民族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博大胸襟。


image129.jpgimage131.jpgimage133.jpgimage135.jpgimage137.jpgimage139.jpgimage141.jpg

 

历史上的亚洲各个文明各美其美,互通有无;今日的亚洲各民族文化多元,包容互鉴。纵览历史,环顾今朝,多元共存才能发展长久,和谐共生才能共同进步。

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传承弘扬亚洲璀璨辉煌的文明成果,在根脉相同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文明对话,必将汇聚起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的强大力量。

电子书

确认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