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影视青羊 > 耳鉴青羊 >详情
青羊街巷 | 红照壁街


南大街从红照壁西口到老南门大桥,在清代曾经名为赤里街,它的北端是红照壁街。

 

image003.jpg

 

红照壁街名源于一堵赭红的照壁墙,它是明代坐北朝南的蜀王府最南边的界线,正对着蜀王府的大门(据记载,蜀王府大门距红照壁630米),原来是石砌墙体,外涂古代皇家专享的红色,因此被人们称为红照壁。这个红照壁体量不小,长度超过20丈,高度超过3丈,厚度约4尺,在明末未被全毁,墙体在清代还保留着,但是也逐渐被周围房屋所遮掩。1925年,残存的红照壁被市政当局以10000元银洋的价格卖给了商会,由商会拆除之后再把石料与墙砖转卖给修房的人家。


image005.jpg

图片来源:欢聚南堂 (meipian.cn)


红照壁是蜀王府最南端的界线,供普通老百姓通过的南大街就只能从红照壁开始,不能与市中心相连。清代重建的南大街又是依照明代的格局而修建的,这种格局又一直保存到了今天。成都红照壁于1927年拆除,而街名仍然保留了下来。


历史在红照壁街及周围留下了不少文化的烙印。

 

image007.jpg

红照壁四川剧场和旁边的芙蓉餐厅

 1958年 杨永琼提供

 

红照壁街北1954年修建了当时西南地区规格最高的四川剧场,有舒适的软座1000余个。1958年四川人民艺术剧院从重庆迁至成都后,就长期以此地作为自己演出话剧的场所,并且涌现出了刘莲池、高群、孙滨、张国立等全国知名的表演艺术家。这里在清代曾是成都府所辖的理事同知府,是当时专门处理满汉军民诉讼事件的衙门,民国时期曾经改建为成都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image009.jpg

红照壁老地图

图片来源:欢聚南堂 (meipian.cn)

 

红照壁街南在清代原本是一处不重要的小衙门,但在清末的新政中却是很重要的四川省咨议局的所在地,原来的大门开在南边的纯化街,民国时期是国民党四川省党部和成都市党部所在地,民国后期的四川省参议会也设在这里。新中国成立以后改建为红照壁礼堂,并把大门改到了北边的红照壁街。1964年四川省政治协商会议的办公地点迁到这里,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才迁至老南门大桥西侧的锦里东路,红照壁的原址则修建了川信大厦。

 

image011.jpg

1991年的成都,红照壁街上出售气球的小贩。

图片来源:百度APP-方圆视界看历史动态 (baidu.com)

 

因红照壁而得名的红照壁街,也是老成都餐饮文化的发源地。这里汇聚了成都众多的饮食店,也是食客们最爱光顾的“口福”之地。其中一家是离红照壁不远的南大街上的“利宾筵”,还有一家在万里桥(老南门大桥)西,叫“枕江楼”。

 

红照壁街南侧,过去有一家全城出名的商店,名叫“万里香”,专门卖海椒面(辣椒粉),原料以龙泉山的二荆条(一种品质优良的辣椒)为主,小工就在店中当场舂制。每天有若干家庭主妇来买一两二两的海椒面。但其主要销路却是成都若干大户人家的全年性订货和给若干大小餐馆的不断供货。直到今天,很多老一辈成都人都还记得一走到红照壁就会闻到那种扑鼻的海椒飘香。

电子书

确认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