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海青羊 > 他山博观 >详情
“方志文化走出去”的方法与路径初探——以成都为例

[ 要] 

成都是一座开放包容的城市,也是充满神秘巴蜀文化气息、令西方社会心之所向的城市。成都有中国“方志之源”的美誉,方志文化资源丰富。在国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大背景下,如何利用成都得天独厚的历史传统和资源优势,让成都优秀的方志文化更好的“走出去”,登上国际舞台,展示中国智慧,服务区域开放与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是成都方志人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也是全国方志界同仁应该共同思考的话题。

[关键词]   方志文化 走出去 途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深厚软实力,是增强中国 “世界话语权”的重要抓手。地方志作为中华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深入实施的大背景下,地方志应当作为文化“开路先锋”,充当国家的文化使者,担当起扩大中国世界影响力、服务国家经济发展的重任。然而正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夜访成都宽窄巷子时所说:“只有守住历史传统的根脉,才能打开面向世界的门窗。”方志文化要走向世界,还得从挖掘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做起,用文化自身来“化人”。其次,还要善于巧用各种新媒体、各种海外合作交流平台,提升国际话语表达能力,主动扩大方志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一、地方志是向世界展示中国魅力的独特话语体系

   (一)方志为海外汉学研究提供重要文献资料。地方志作为中国地情资料的“百科全书”,汉学研究的重要文献,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争相收藏的对象。据学者统计,中国旧方志今存于世者约九千种,而海外收藏中国原本旧方志即达半数以上。其中仅美国的国会图书馆就收藏有3200余种,哈佛燕京图书馆收藏有2922种,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也分别收藏有1400~1700种 。上世纪初,美国农林学家施永格博士为收集植物学方面的资料,偶然接触到中国旧方志,他感觉仿佛打开了一座知识的宝库,从此迷恋上了中国方志,成为美国国会图书馆大量收藏中国旧方志的始作俑者 。而李约瑟、费正清、孔飞力、史景迁等一大批海外学者无不从中国旧志中汲取营养,进而成为一代汉学大家。

(二)方志文化是西方了解中国社会发展的门窗。正如施永格一百年前所说,地方志“是有关中国文化每一历史阶段事实记录的无穷无尽的资源”。作为中国所独有的历史编纂形态,中国地方志讲的就是中国故事,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魅力的独特话语体系。通过地方志书及其衍生产品,把中华文化具有多元特色、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传递到世界各地,让读者领略中国各区域文化的别样风情,进而促进当地的开放与发展,是方志人的使命和核心价值。

二、创新方志传播模式,提升国际话语表达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 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日趋紧密,决定方志文化走出去的核心,是抢占文化表达的国际话语权,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

(一)强化宣传,提升方志文化对外信息传递能力

1.要善于利用新闻媒体。近年来,成都地方志加强了与新闻媒体的合作,一是主动在《成都日报》《天府早报》等报纸开办“书香成都”“成都方志·方知成都”等栏目传播成都文化,由于这些打上“成都方志”印记的文章可读性强,被各大主流网站争相转载、“常驻”网络,成为检索成都的重要信息源。二是重大方志成果即时在媒体发布,抢占“头条”。近年来,成都市地志办与全国20多家主流媒体积极合作,成功报道了反映几千年来巴蜀历史文化精髓的文献丛书《蜀藏》出版发行、《成都市地方志资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发布等新闻发布会,中产委中国文化传播中心国家级课题《人文城市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签约仪式等等大型特色活动,并通过互联网传播到世界各地,极大地提升了成都方志的世界影响力。

2.要善于利用旅游窗口。旅游文化景点是古今对话的窗口,方志文化是我国文明史上的瑰宝,是所有城市旅游文化景点之魂。为满足广大游客对成都文化的渴求,成都市地志办一是将优秀的方志文化精品成果送往成都各大著名景点的书店,为成都旅游文化景点带来精神上的支撑,既宣传了自己,更宣传了成都。二是精心挑选《成都精览》(口袋书版、繁体中文版、英文版)、《成都年鉴》(英文版)等涵盖成都历史与现在的优秀方志精品,通过市级相关部门配合,配置在市域内的旅游窗口、涉外班列上,让其成为成都方志文化宣传的主阵地,也让海内外游客了解成都、爱上成都。三是拓宽方志文化旅游宣传渠道。目前正与智慧旅游公司接洽合作,共同探索将方志文化具象化的实现路径,用带有巴蜀方志文化标记的实物载体吸引年轻人的目光,让方志文化贴近生活,更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利用旅游窗口走向世界。

3.要善于利用政府平台。实现优秀方志文化“走出去”,要积极借国际合作和对外、对台港澳交流的“大船”,加强与外办、侨办、台办、台联以及招商引资机构的合作,通过在成都召开的各种文化论坛、展会、招商平台等寻求对外文化交流契机,选取最能代表成都风土人情的优秀的方志成果,积极做好文化营销,把方志文化传向世界。比如《成都精览》(繁体中文版、英文版)、《成都年鉴》(英文版)就深受成都涉外、涉台港澳的政府机构的欢迎,成为他们面向世界招商引资、文化交流合作的礼品书和面向全球华人的馈赠佳品。

4.要善于利用学术机构。不同地域之间的学术交流是各国文化、经济等方面互通有无、对外宣传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和方式,加强与港澳台地区方志机构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增进与国外有关机构的互动与联系也成为一个对外宣传重要方式。另外,还可以与多伦多大学郑裕彤东亚图书馆、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有大量的中国历代地方志的国外学术机构开展互动交流,不仅可以掌握更多的方志资源,还能学习到不少先进的研究理念和文献保护技术,又起到了宣传作用,加深对成都取得的建设成果和文化成果的了解。

5.要善于利用各种合作。“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用合作借力宣传,是实现方志文化走出去的全新的探索。成都市地志办先后与四川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等单位联合承办中国“一带一路”研究暨西南历史地理学术峰会;与成都人民广播电台合作开播《廉说蓉城》节目;与成都广播电视大学合作推出天府文化传播共享项目“蜀都故事微电影系列”,目前已制作完成《东汉张堪——巴蜀清官第一人》《东汉廉范——五绔之歌千年传》《北宋梅挚——反腐檄文传古今》等3集样片;首次与新华网四川频道合作,联合编著出版多媒体流行读物《新说四川方言》;首次与“爱有戏”社区文化发展中心就社区“微方志馆”建设达成框架协议,并开展成都方志文化进社区等活动;与四川广电网络达成合作意向,开展《成都影像志》前期调研工作,这些活动进一步扩大了方志文化影响,成为走出深闺的重要尝试。

(二)借力互联网技术,让方志文化与世界无缝对接

1.基于云平台的数字方志馆。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带给方志文化传播全新的契机,云平台的搭建,使浩如烟海的方志精品有了永久存放之所,也使全球范围内足不出户,饱览优秀方志类书目成为了可能,更使方志文化利用这一先进互联网技术,实现与世界的无缝对接。成都地方志已建成全国首个基于云平台、实现内部在线修志的数字方志馆,推出特色栏目,共收录志书、年鉴、期刊等1105部,约8亿字,6万余张图片,首次公开《清乾隆温江县志》《成都旧志》《雍正四川通志》等大量珍贵资料。目前数字方志馆已启动三期立项,届时功能将更加完善,将为海内外读者带来更加舒适的读志用志服务,实现成都与世界的无缝对接,潜力不可估量。

2.社交新媒体平台增强方志文化对外传播的影响力。《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显示,有51%的海外受众倾向于通过新媒体了解中国文化。因此,新媒体是一个重要的传播渠道。成都市地方志已经开通原创成都方志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在新社交媒体大爆发的时代找到了突破口。随着各国间人员的流动,微博、微信等中国新媒体平台在海外也已经生根发芽,更要做好成都方志微博、微信公众号的推广和普及,继续宣传成都形象、讲好成都故事。另外还要积极寻找西方通用的Facebook 、Line等在西方社会中更为普及的社交软件间的合作机会,通过西方本土的、新媒体平台的植入,扩大受众面。

(三)突破传统思路,开创方志文化世界表达模式。

1.突破传统实体方志馆展陈形式,开辟方志文化的全新表达方式。实体方志馆是有机结合历史、现实、未来的专门场馆,它通过馆藏纸质文献与形象化展示,为广大读者呈现出多维度、立体化的方志文化。目前建成的成都市方志馆按照“小题大做、旧题新做;虚实相融、厚重现代;立体多样、体验互动”的理念,开辟出方志文化的全新表达方式,让方志馆成为世界了解成都历史,探求成都精神的前沿阵地。另外,成都市独立方志馆项目已完成选址,新方志馆将进一步突破传统思路,打造集地域资料存储、地域全貌展示、地方历史文化特性形成逻辑梳理、地情资源研发功能为一体的地域文化综合体。 

2.突破传统纸质方志模式,开拓方志与世界对话的新模式。近年来,文化传播方式的多元化趋势更为明显,信息获得渠道更加广阔,音频、视频等等文化传播方式日渐普遍,志书的表现形式也应因时而变,突破传统,开拓方志与世界对话的新模式。如成都市地志办率先突破纸质文献的局限,制作完成音频化《民俗志》。并由此延伸,尝试应用网络电子书、音频、视频等志书的多媒体手段表达方式,让志书生动起来。甚至还可以通过介绍有趣的风土人文、满足快节奏生活中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探索与《喜马拉雅FM》等手机APP以及成都电台中、英文频道合作,积极走出去,让网络读者更加直观的了解中国风土人情、文化特色。

三、知己知彼,擦亮成都方志文化名片

(一)知己知彼,提高传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成都的优秀方志文化要走出去,就必须了解海外市场和受众对方志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点,站在对方角度换位思考、合理分析总结。

首先,提前调研,进行有针对性的方志文化输出。提前调研不同地区文化传统、价值取向和接受心理,根据不同需求设计方志文化“菜单”,让优秀方志文化更好的展示出独特魅力,吸引住更多的国家、地区受众的眼球。第二,探索发挥方志文化的文化感染力,从西方读者的角度和话语体系去建构传播内容、考虑传播策略,探索“中国元素、国际表达”的新形式,重视对方志文化作品的翻译,尽力做到方志文化精品著作译文,语句流畅,意境高远,甚至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以便更好的吸引西方读者,让他们读懂中国传统文化。

(二)深挖特色,擦亮方志文化“走出去”成都名片。

1.继续挖掘成都方志特色,做好特色志书的编纂。成都物产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除了举世皆知的丝绸,还有成都漆器、蜀茶、邛杖等早在汉代就沿着丝绸之路走向世界的蜀产名品。成都漆器、蜀派古琴这些堪称成都骄傲的特色蜀产、以及成都“一带一路”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事迹,都为更好地擦亮成都的名片,因事因地、不拘一格编纂特色专志提供了采撷不尽的素材宝藏。

2.立足成都古遗址遗迹,发掘其中的方志文化。成都历史悠久,域内遗址遗迹星罗棋布。比如与古蜀“金牛道”有关的五丁桥、驷马桥,唐代“玄宗幸蜀”后班师回朝的天回镇、成都市天府新区与西南丝绸之路有关的簇桥丝市、华阳古镇等,这些有故事有历史的遗址遗迹,印证方志中的文字记载,是鲜活的真实的方志文化,需要我们进一步系统的探讨如何挖掘、利用。

[参考文献]

[1] 李丹,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中国旧方志目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2月,前言P2.

[2] 柳和城、施嘉庭,施永格——热爱中国文化的美国植物学家,《书与人》1995年第3期,P89.

[3] 程洪(美国),地方志在当代海外中国研究中的价值和地位,首届中国地方志学术年会方志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华书局,2012年9月,P189.

[4] 党斌,韩国现存中国地方志及其特征,中国地方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6期(月刊)(总第299期),P57.


电子书

确认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