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方志青羊 > 政策汇要 >详情
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成都市地方志事业第十四个五年发展规划》的通知

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成都市地方志事业第十四个五年发展规划》的通知


四川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各区()县政府,市级各部门: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成都市地方志事业第十四个五年发展规划》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成都市地方志事业第十四个五年发展规划


附件

成都市地方志事业第十四个五年发展规划

为推进成都市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及《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四川省“十四五”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精神,按照中共成都市委办公厅、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全市地方志工作的意见》要求,结合全市地方志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机遇挑战

()“十三五”时期发展成效

“十三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和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的正确指导下,全市地方志系统围绕中心大局,主动创新作为,各项工作均取得较大进展,地方志事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两全目标”全面完成,出版二轮志书212800余万字,市本级和各区()县全部实现“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名镇志编纂成效显著,《安仁镇志》《黄龙溪镇志》入选第四批“中国名镇志丛书”。年鉴品质稳步提升,《成都年鉴》获评全国特等年鉴3次,区()县年鉴也多次获评全国性奖项。旧志文献整理成果丰硕,整理出版旧志20余部,推出《蜀藏》《巴蜀珍稀乡土志汇刊》《日本藏巴蜀珍稀文献汇刊》等集成性文献整理成果。地情开发不断深入,“成都风土人文丛书” 品牌初步形成,“成都市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项目” 稳步推进。方志馆建设持续加强,地方志系统建成方志馆6家,与相关单位共建分馆3家,设立社区微方志馆54家,上线首个基于云平台的数字方志馆。宣传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多媒体矩阵初具规模,海外传播实现突破。

()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成都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机遇期,是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攻坚突破期。地方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载体,在成都“坚定不移推进文化繁荣兴盛,加快打造世界文化名城”过程中的独特价值将更加凸显,传承文化基因、接续成都文脉的独特作用将更加突出,全市地方志事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同时,全市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面临众多挑战:社会志鉴意识还不高,依法治志水平需进一步提升,方志资源开发利用机制需持续创新,方志馆服务能力需进一步增强,志鉴史编修、资料建设、理论研究、方志文化宣传推广、干部队伍建设等均需进一步加强。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史志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党代会.相关决策部署,坚持法治思维,创新理论研究,积极培育全社会志鉴意识,努力推动全市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成都加快打造世界文化名城,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贡献方志力量。

()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完善党领导地方志工作的体制机制,坚决拥护“两个确立”,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将党的领导落实到地方志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2.坚持依法治志。严格落实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及《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等相关法规,支持全市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依法履行组织、指导、督促和检查地方志工作的职责。

3.坚持修志为用。持续强化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拓宽开发利用领域,不断提升地方志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能力。

4.坚持质量至上。严把政治关、史实关、体例关、文字关、保密关,建立系统全面、务实高效的方志产品质量保障机制。

5.坚持守正创新。持续夯实志鉴主业,积极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不断推动体制机制、理论方法、工作手段创新发展。

6.坚持全面发展。全面推进旧志整理、方志馆建设、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地情资源开发利用、理论研究、地方史编写等工作,统筹推进志、鉴、馆、网、库、用、会、刊、研、史“十业”并举。

三、总体目标

2025,全社会志鉴意识进一步增强,社会大众对地方志工作的知晓度、参与度、责任感显著提高;成都方志馆新馆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区()县方志馆、各相关单位方志馆分馆、社区微方志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方志资源开发利用新机制初步建立,各方参与渠道进一步畅通、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高素质方志队伍建设初见成效,培育产生有全国影响力的方志专家;依法治志、志鉴史编修、社会服务、“智慧方志”建设、方志文化宣传交流等工作得到进一步提高,切实形成与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相适应的地方志事业发展体系。

四、主要任务

()提高依法治志水平。严格落实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及《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成都市关于地方志工作的相关规定,持续提升地方志工作法治思维,加强地方志法规宣传教育,积极配合市和区()县人大对落实“一纳入、八到位”等地方志法规的情况开展执法调研,努力营造依法治志的良好社会氛围。

()启动第三轮修志工作。全面总结首轮和第二轮修志经验,开展第三轮修志工作组织管理、编纂模式、编修体例等前期研究,科学编制编纂规划,启动第三轮综合志书编修工作。

()推进扶贫志、全面小康志编纂工作。开展《成都市扶贫志》《成都市全面小康志》编纂试点工作,全面反映成都市扶贫工作和全面小康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

()推进乡镇(街道)、村(社区)志编纂。积极推动乡镇(街道)、村(社区)志编纂工作,不断扩大基层修志覆盖面。各区()县至少规范编纂出版1部名镇(街道)志、1部名村(社区)志,助力乡村振兴。

()推动部门、行业、单位修志。加强业务指导,推动机关和相关单位编纂部门志、行业志、单位志,及时留存历史资料,为第三轮综合志书编修做好资料积累和人才队伍准备。

()推进年鉴品质提升。巩固市和区()县两级综合年鉴全覆盖、一年一鉴、当年卷当年出版工作成果。加强年鉴工作指导,完善区()县年鉴框架及篇目审查工作制度,强化年鉴资料性及存史功能。拓展年鉴品类,鼓励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编纂专业年鉴,逐步实现区()县综合年鉴、部门年鉴、专业年鉴编纂体例科学化、规范化、特色化。组织开展优秀年鉴评选活动,积极打造精品年鉴。

()加快推进方志馆建设。加快推进成都方志馆新馆建设,统筹推进成都方志馆分馆、社区微方志馆建设,创建一批高质量的部门(单位)史馆。加大场馆设施建设力度,建立健全专业化管理机构,探索形成各级各类方志馆业务指导、运行考核、扶持激励机制,初步形成多层次开放体系,充分发挥方志馆宣传方志文化、服务人民群众的平台作用。

()探索推进“智慧方志”建设。继续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发展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地方志“云”业务。积极推动构建同图书馆、档案馆等单位的智能互通查阅系统,开展老成都数字影像资料收集和数据加工工作,按照标准统一、开放共享、安全可靠原则建立成都市地方志全文数据库。做好地方志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打造全市智慧方志生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逐步建成覆盖全社会的智能志鉴编修系统。

()强化资料建设。进一步充实丰富馆藏资料,广泛收集有关巴蜀文献和成都城市发展的相关书籍。逐步完善方志资料收集、管理、利用的标准规范,不断提高方志资料标准化.科学化、信息化管理水平,持续提升服务便利性。拓展收()集范围和渠道,探索建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都市圈志鉴资料共享联盟。严格落实市直部门(单位)和区()县资料年报机制,提升资料年报报送质量。逐年编纂出版《成都市直部门(单位)大事记》,持续提高编纂质量。

()持续提高资政辅治水平。不断深挖历史智慧、提供历史镜鉴、丰富资政产品。紧紧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都都市圈打造、世界文化名城建设等中心工作,高质量完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年鉴》供稿任务,全力推进成德眉资地方志事业同城化发展,努力发挥方志文化国际传播独特优势。

(十一)持续推进地情资源开发利用。推动“成都风土人文丛书”“成都风土人文精品丛书”编纂,各区()县至少规范编纂出版1部“成都风土人文丛书”。推进方志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相关工作,按照“突出存史文献价值,突出现实服务价值,突出资料、理论观点和方法的创新价值”的原则,集中推出一批资政功能强、学术价值高、社会影响大的方志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成果。

(十二)加强方志理论研究。加强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单位合作,努力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积极发挥专家学者力量,扎实做好期刊杂志等工作。充分发挥地方志学会作用,定期发布需求清单,开展课题研究。做好国家和省、市地方志优秀成果评奖及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奖的组织、推荐等工作。

(十三)加强新时代地方志古籍工作。系统梳理国()内外与成都相关的旧志、文献资源,科学制定工作计划,全面开展收集、整理、保护、利用和研究工作。深入挖掘旧志的时代价值,推出一批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的旧志文献整理研究成果。

(十四)推进地方史编写工作。探索地方史编写工作模式,组织编纂成都历史文化读本等地方史读物,鼓励区()县编写地方史。

(十五)加强宣传工作。构建方志文化全网传播矩阵,建立海内外传播联盟,推进方志文化“九进”活动,打造方志文化宣传品牌。开展成都历史文化海外落地巡回展,建立国际交.流长效机制,推出一批符合国际语境、体现成都特色的成都方志文化海外传播精品。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地方志、支持地方志、参与地方志的浓厚氛围。

(十六)建设高素质方志工作者队伍。完善方志专家库,大力培育全国性知名专家。强化教育培训,有序推进人员交流、轮训、调训等,推动地方志干部跨部门、跨行业任职交流,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开展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扬活动,建立干事创业激励机制,保障地方志事业可持续发展。

 

名词解释:

    “两全目标”:到2020年,全面完成第二轮省市县三级规

划的地方志书编纂出版任务,实现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一年一鉴,

公开出版”。

    “十业”:志(志书)、鉴(年鉴)、馆(方志馆)、网(

情网或方志网)、库(数据库)、用(开发利用)、会(学会)

(期刊)、研(理论研究)、史(地方史)

    “一纳入、八到位”:把地方志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各级政府工作任务之中,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编制到位、经费到位、设施到位、规划到位、工作到位。

“九进”: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进网络、进景区、进商圈。

电子书

确认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