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有一人不仅留下了浩如烟海的著述文章和精妙绝伦的书画艺术,还以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超然洒脱的精神境界,令历代文人雅士敬仰。
此人便是苏轼,苏东坡。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不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还是书画家,其书法“尚意”,居“宋四家”之首,在书画创作与鉴赏的思想理论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举办“高山仰止 回望东坡”当代名家书画展,是对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也是在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道路上,我们对传统文化精神的当代诠释和演绎。
本届展览邀请了全国各省市的重要代表性书画家,围绕“东坡文化的当代诠释和演绎”展开创作。展览共分为三个单元:“烟雨任平生”“意造本无法”“明月清风我”,均出自东坡诗词,且分别代表了东坡文化所蕴含着的人生境界、审美理想、文人风骨。艺术家们通过风格各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书画作品,全方位呈现出以苏东坡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烟雨任平生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时值春日,与友人春日出游,风雨忽至,词人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本词即为遇雨抒怀之作,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雨中潇洒徐行之举,表现出苏轼面对人生风雨,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寓意其旷达豪迈的人生境界,充满清旷超逸之气。
本单元作品展示出旷达超逸的人生境界。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世事一场大梦,人间几度秋凉?”苏轼饱尝宦海浮沉,三迁三贬,其心境产生极大变化。此时的苏轼并未选择逃避、抱怨现实,而是欣然接受,遇事处变不惊。于是,风骤雨狂,同行狼狈而苏轼泰然自若;不对“故人思故国”,只将“诗酒趁年华”……并非风雨未扰东坡,只因“一蓑烟雨”足“任平生”;并非心中不思故乡,只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意造本无法
“意”是苏东坡艺术的核心。对于书法而言,就是“尚意”书风,对于绘画而言,就是“意境”追求。
后世评价“唐书尚法”“宋书尚意”,苏轼即是宋代尚意书风的旗帜性代表人物。“崇尚意趣”不单是苏轼的书法观,也是他整个艺术观的精髓所在。苏轼的“尚意”是他纵逸洒脱的个性在艺术领域的精彩绽放。以意代笔,意走笔跟,追求的是自然而然的艺术状态。
苏轼对于中国美术史的最大贡献,便是文人画理论的提出。苏轼在“常形”与“常理”之外,提出绘画贵在“象外”之“意”。这个“意”就是意境和意气。
此单元作品展示出自然尚意的审美理想。
《石苍舒醉墨堂》
宋·苏轼
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
何用草书夸神速,开卷惝恍令人愁。
我尝好之每自笑,君有此病何年瘳。
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无异逍遥游。
近者作堂名醉墨,如饮美酒销百忧。
乃知柳子语不妄,病嗜土炭如珍羞。
君于此艺亦云至,堆墙败笔如山丘。
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胡为议论独见假,只字片纸皆藏收。
不减钟张君自足,下方罗赵我亦优。
不须临池更苦学,完取绢素充衾裯。
“意造本无法”指的是苏轼创作追求的是精神上的自由,进行大胆的创新。然虽为“无法”,实则“有法”。因为苏轼所尚之“意”建立在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形成了自我的审美和风格。这样的“意造”才能够做到无拘无束,自由创新。
明月清风我
“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出自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
苏轼钟情于“明月”、“清风”之意象。此《赤壁赋》情韵深致、理意透辟,江山盛景、清风明月、水光接天,寄寓着其傲然高洁之风骨、矢志不移之情怀、豁达乐观之精神。
此单元作品展示出高洁傲岸的文人风骨。
《点绛唇·闲倚胡床》
宋·苏轼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
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
还知么。
自从添个。
风月平分破。
身为逐臣贬官的苏轼,虽旷达,但也无可避免地发出对人生感伤的慨叹,然而其过人之处也在于此:他并未沉溺于自悲自怜,而是表现出一种看透人生后的“随缘自乐”。人世多难,“惟江上之秋风与山间之明月”可聊慰此生,拥有“清风明月”的大自然便成为了苏东坡创作和精神的不竭源泉。
东坡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从东坡经典中提炼精髓,通过书画艺术再现东坡精神,深入挖掘四川悠久灿烂的文化符号,全新阐释历史人文的丰富内涵和核心价值,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四川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