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方志青羊 > 政策汇要 >详情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image001.jpg

大道之行,壮阔无垠。党的二十大举旗定向、擘画未来,系统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深刻回答了中国式现代化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了方向指引。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高度,对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部署。

这些重要论述,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进行了持续丰富完善,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针对性、指导性,我们要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3月15日至19日,成都市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和全国两会精神大会暨市级领导干部和局级主要负责同志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读书班举行。市委强调,要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全国两会和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学深悟透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部署要求,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成都新篇章。

本期《理论周刊》专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张占斌,就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历程、党的领导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方法策略等议题,进行深入阐释。

中国式现代化形成于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历程,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对中国的现代化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更是主动探索得到、已经被实践证明成功的现代化整体性方案。

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关系

成都日报:今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强调,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如何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问题?

张占斌:我用五组关系来给大家进行梳理。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旧式现代化的关系。近代以来,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中国人在睡梦中醒来开始了艰辛屈辱的现代化探索历程。中国式现代化形成于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历程,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对中国的现代化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更是主动探索得到、已经被实践证明成功的现代化整体性方案。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艰苦奋斗辛勤探索出来的。中国旧式现代化进程是在西方资本主义裹挟下开启的,存在明显的被动性和局限性。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主动的现代化,它和旧式的现代化是一个很大的历史分野。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的,立足于本国国情,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下,经过一系列艰苦卓绝的实践,探索发展出一条显著区别于西方模式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中有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两个概念,我们对概念的大小稍微作一点判断:中国式现代化比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有着更为宽广的内涵与外延。中国式现代化表征为总体性概念,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理念、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中国式现代化制度、中国式现代化文化等多重内容的总结提炼。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概念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取得历史性的成就,更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这个基础上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概念更有利于在国际上传播,讲好中国故事。

第四,中国式现代化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对以往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总结和提升,是对现代化建设机遇与挑战的全面把握,是对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全面追求和实现,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面跃升。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以社会主义现代化整体探索方案,开辟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功推进了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探索,以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上世纪50年代初,党中央提出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交通运输业、现代化国防“四个现代化”。到了60年代,“四个现代化”内容变成了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在“小康社会”现代化发展阶段,立足于“小康”战略目标,中国式现代化相继明确了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渐进发展目标,构筑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达到了新高度。所以我们说中国式现代化一路走到今天,正好就是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始起步。

第五,中国式现代化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系。党的二十大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应具有这些特征:一是经济上,到2050年左右,中国要具有世界排名靠前的经济规模和人均收入,拥有最大数量的中等收入群体;二是科技上,具有自立自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掌握相当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处在创新型国家前列;三是产业上,具备高端化和生态化的产业结构,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占据有利地位;四是城市发展上,具有高质量的城市化,并形成一批具有国际领先影响力的超大规模城市群;五是金融发展上,具有可自由兑换的国际货币以及发达稳健的金融体系;六是影响力方面,具有国际经济体系重要地位,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及新意蕴

成都日报:今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指出,面对这一系列的现代化之问,政党作为引领和推动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有责任作出回答。从全球视野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哪些内涵、特征及新意蕴?

张占斌:中国式现代化有六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现代化;二是中国式现代化是大国变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代化;三是独立自主、自立自强的现代化;四是后发赶超、“叠加并联”型的现代化;五是统筹协调、全面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六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首先,我们要理解现代化的一般性(普遍性)。现代化是一个世界现象,是一种文明进步,是一个发展目标追求。从世界范围来看,现代化体现为各国追赶、达到和保持世界发展前沿水平的行为与过程,是一个涵盖科技革命、经济发展和制度变革,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转型的全球性变革发展过程,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深刻变化和系统变迁。现代化虽然起源于西方国家,但并不是西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专利。以实现工业化为主要标志的现代化,二战后已扩展到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主权独立后国家重建的共同取向和主题,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孜孜以求的发展目标,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

现代化的一般特征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般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特征一,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作为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比目前进入现代化行列的西方国家的总人口数还多;特征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特征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包括物质文明的现代化,还包括精神文明的现代化,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既强调人与物的关系,还突出了人与人的关系的重要性;特征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是破坏和污染环境的现代化,不是无节制消耗资源的现代化,而是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特征五,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与欧美资本主义等国家的现代化不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靠发动战争、不靠殖民掠夺、不靠欺负弱小国家,而是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如何深入理解?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胸怀天下谋大同”的世界观。中国式现代化聚焦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把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作为核心价值追求,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世界人民一道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人民至上谋发展”的价值观。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既体现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立场,也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底色,更在实践中赋予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时代内涵。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自信自立创伟业”的历史观。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推进和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不仅扭转了“被动挨打”的局面,而且实现了“精神主动”再到“独立自主”“自信自立”的奋斗奇迹,这一过程充分说明,只有坚持独立自主,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才能把中国式现代化的前途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在历史前进的大逻辑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文明观。中国式现代化深刻蕴含着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科学把握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客观规律,为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新的选择。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民主观。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内容上的整体性、运行上的协同性、人民参与上的广泛性、连续性。与西方所声称的“一人一票”“多党竞选”那样的民主形式完全不同,当代中国在推进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全面发展协商民主”,坚持“积极发展基层民主”。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这是对我们自己负责,也是对世界负责。

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近代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茫然失措、曲折反复的难题,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发展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价值与世界意义

成都日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如何理解这一“中国方案”?

张占斌:第一,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近代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茫然失措、曲折反复的难题,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发展道路。

第二,指引当今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看到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曙光。

第三,为历经磨难的社会主义制度注入生机活力,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重新焕发蓬勃生机。

第四,实现了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丰富了世界现代化理论与实践。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具有鲜明的独创性;强调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具有鲜明的人民性;立足中国现代化道路在不同时代的探索,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随着实践的不断丰富而不断发展,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强调了现代化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康庄大道,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内在要求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具有鲜明的系统性;直面中国现代化发展中的一系列新实践、新问题、新情况,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具有鲜明的自主性。

第五,破解了西方现代化发展的诸多难题,为发展中国家树立了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的典范,提供了中国智慧和选择。

第六,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证明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中国式现代化不仅集中刻画了中华五千年文明赓续的特殊规律,更在多个维度上探寻着人类文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后起国家文明复兴的普遍规律,以及不同文明在同一时空环境下交融互鉴的普遍格局,超越了“文明冲突论”“西方中心论”和“零和博弈论”,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第七,展现了文明的胸怀与包容,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应有之义,表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内涵,表明了新时代是我国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从理念看,中国以文明、协调、和谐发展的新发展理念,创造了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从道路看,中国式现代化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战略,为世界秩序转型提供了方向引领。

新发展阶段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位、新发展理念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原则、新发展格局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

成都日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如何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

张占斌:首先,发展格局上,要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要破除八个误区。误区1,片面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忽视对外开放的特殊作用,甚至主张在对外开放上进行大幅度收缩;误区2,片面强调国内国际双循环,不顾国际格局和形势变化,固守“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旧思路,仍然走老路;误区3,各自为政,不关心建设全国统一的大市场、畅通全国大循环,只考虑建设本地区的小市场、小循环;误区4,认为畅通经济循环就是畅通物流,缺乏系统整体观念,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热衷于搞低层次物流循环;误区5,涉及解决“卡脖子”难题,专盯“高大上”项目,一拥而上,赶时髦,搞重复建设,不顾客观实际和产业基础;误区6,谈及扩大内需、形成国内大市场,又开始搞盲目借贷扩大投资、过度刺激消费,甚至大搞“三高”项目;误区7,不重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只注重需求侧管理,甚至觉得应该以需求侧管理为主线,忽略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误区8,认为这只是经济、科技部门的事,与其他部门关联度不大。

第二,发展任务上,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所以它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没有高质量发展,没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什么是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新发展阶段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位、新发展理念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原则、新发展格局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高质量发展则是贯穿三者的共同主题与根本要求。更明确地说,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从历史看,实现高质量发展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从现实看,实现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从理论看,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我们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第三,发展目标上,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什么”“不是什么”?从实现内容来看,共同富裕包含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等内容。从实现主体来看,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人人有份、共同享有。从实现目标来看,共同富裕既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又要防止两极分化。从实现程度来看,共同富裕承认一定程度合理的差异。从实现方向来看,共同富裕的实现与追求公平正义相一致。从实现方式来看,共同富裕是依靠共同奋斗与制度安排。从实现过程来看,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特别要厘清的是:共同富裕不是绝对公平的吃大锅饭,不是没有差别的平均主义。共同富裕不是“杀富济贫”,不是“均贫富”的财富分配。三次分配不是强制,不是“逼捐”“诱捐”通行证。共同富裕不是福利主义,不能“等靠要”,政府不能什么都包,“养懒汉”,防止落入福利主义陷阱。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同步同等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同步富裕、同时富裕、同等富裕。不能对房价调控、教育双减、反垄断等相关行业正常管理错误解读。共同富裕不仅仅是收入问题,也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是关系党的执政的重大政治问题。要“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共同富裕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事实”。

电子书

确认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