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影视青羊 > 耳鉴青羊 >详情
青羊遗址 | 福感寺:岁月中沉睡 闹市中苏醒



在成都市青羊区实业街,有一座千年名寺的遗址重现于世——这座名寺即为福感寺


 image001.jpg

成都市实业街福感寺遗址考古现场,遗址南区发掘情况

图片来源:https://sichuan.scol.com.cn/cddt/201706/55925475.html

 

益州名寺福感寺,从东晋延续到两宋时期,常有高僧驻留。据传,该寺得名于一个传说,据唐代高僧道宣《集神州三宝感通录》载:“(益州)旱涝年,官人祈雨必于此塔,祈而有应,特有感征,故又名福感。”此外,关于福感寺还有一则更为离奇的传说:唐玄宗时期,章仇兼琼出任益州长史时,刚刚走出剑门关,就遇到福感寺的守塔神拿着一只鸡来迎接他。守塔神求他帮助把寺庙的塔移位。于是,他将塔向东北方向,移了42步。从此,福感寺的香火更加旺盛。


image003.jpg

高僧道宣画像

图片来源: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0987670363973619&wfr=spider&for=pc

 

据唐代高僧道宣记录,福感寺还曾筑过一座九级高的木结构佛塔,坚固雄伟,甚至抗住了地震。《法苑珠林》记载,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一场地震突袭益州。地震当天,宝塔剧烈颤动,摇摇欲坠,却终挺立不倒。有传言称,当时有四个跟宝塔一般高大的神灵,以背倚住塔的四方,福感寺才得以安然无恙。

 

除了传说,福感寺还吸引着不少文人墨客游览,唐代诗人刘禹锡就曾为福感寺作《成都府新修福成(感)寺记》,形容其“绣于碧霄,望之如昆阆间物”。唐末著名诗僧贯休也曾写下《蜀王登福感寺塔三首》。然而,福感寺的辉煌与壮丽最后也只能通过诗词和古文去感受了。


 image005.jpg


贯休《十六罗汉图》

 

隋唐时期,成都佛教兴盛,福感寺也达到了顶峰。但到了唐末宋初,战乱波及,一度香火鼎盛的福感寺,逐渐衰落,最终消失于两宋之时,沉睡在了漫长的岁月中——这一睡便是千年之久。

 

古寺苏醒

 

直到2017年,这座千年古寺才渐渐苏醒,与今世人见面。成都实业街从2016年4月到2017年6月,经过一年多的发掘,出土了大量文物,包括一千多块刻着佛教经典的经版、一座座栩栩如生的石刻造像……这一系列文物虽然历经岁月,都有破损,但还是能够发现与佛教、古寺有密切联系。特别是当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块刻有“大唐益州福”字样的残缺的蟠龙碑首(疑似缺少了“感寺”二字),以及一块刻有“传今福感寺”的石刻经版后,更加确定了该处就是大名鼎鼎的福感寺的遗址所在地。

 


image007.jpg

福感寺遗址考古现场出土的石刻残件,上面刻有“福感寺”的字样

图片来源:https://sichuan.scol.com.cn/cddt/201706/55925475.html

 

即便此次考古发掘收获颇丰、挖掘面积不小,但仍然只是揭开了这块神秘遗址的一部分。据考古人员介绍,在这次的挖掘区域里,福感寺只占了一部分面积;而且因为破坏严重,寺庙遗址在整个发掘现场的占比,尚无法确定。尽管如此,福感寺当年的盛况也已经可以想象。此外,福感寺本身也并非孤立的存在,附近区域里的宽窄巷子、西安路,同仁路等,也发现过不少寺院,而且历年来,也都有大量佛教遗存陆续出土。由此可见,这是成都当年重要的宗教文化区域。



image009.jpg

image011.jpg

福感寺出土部分造像

 

福感寺,因战火而被埋葬于地下,沉睡于岁月之中,又在千年后被后世人发现,苏醒于闹市之中——这个过程漫长而又孤独,文化的灵魂早已依托文字典籍传承到现代,但肉体却久久未现,直到被发掘后才融为一体,填补这段历史、这些文化上的残缺。填补和传承,或许就是人们热衷于古迹遗址发掘的原因吧。


image013.jpg

H68号灰坑佛像出土情况

电子书

确认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