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魅力青羊 > 青羊景观 >详情
司马相如的琴台到底在哪?


在成都城区中心偏西,有一条仿古式的大道,有书写着“琴台故径”的考究牌坊,有古香古色的建筑,还有特别有“范儿”的雕塑——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每个到成都的人,如果经过这条路,总会被它的卓尔不群所吸引,由衷的说一句:“这条路还真的修得有点巴适喃!”

 

这条路,就是琴台路。

那它到底为什么会这么好看、这么巴适、这么有文化气息呢?

琴台路为啥这么好看?


image001.jpg

 

其实琴台路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时间并不长,这条路1988年5月开始修建,1989年正式更名为琴台路,2002年12月30日正式亮相。所以即便从正式命名的1989年算起,它的历史也不过才30多年,算是非常年轻的城市街道。但是详考成都的沧桑年轮、城市地理、历史掌故,琴台路无疑是从汉代成都流传下来的最富浪漫色彩的一条古老街道。

 

因为两千多年前,琴台路这一带曾经是西汉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居住过的地方。琴台路里的琴台,得名自司马相如抚琴之地。其实这当中有个乌龙。早先,成都有个广为人知的传说,说是三洞桥北那个高约15米、直径约80米的大土丘,就是司马相如当年的抚琴台。后来证实,那个大土堆其实是前蜀皇帝王建的墓,如今已是永陵博物馆。

 

虽然成都人误以为永陵是琴台被证实了是一个乌龙,但那一带以“抚琴”命名的地方却超过二十个,以抚琴西路为中心,形成了抚琴小区,设置了抚琴街道办事处等等。

 

那司马相如的琴台到底在哪呢?《成都城坊古迹考》一书记载,《蜀中广记》引王褒《益州记》:

“司马相如宅在州笮桥(笮桥是古时成都西南门外有名的索桥,横跨锦江之上,是李冰所建七桥之一)北百步许。”

 

据“汉代少城西南发展图”所标注的笮桥所处位置推断,相如宅当在今琴台路南端之东侧、西较场一带。而琴台,似应在青羊宫中降生台处。现琴台路同西较场仅数步之遥,青羊宫也近在咫尺,这就是说,相如宅和琴台就在今琴台路旁。


image003.jpg

▲司马相如的琴台,据考证就在今天的琴台路旁边 图片来源:成都政协公众号

 

在琴台路新建之前,这里叫西城边街,因为这街紧靠老成都大城的西城墙。根据史料记载,明末清初的战争让成都城市遭受了巨大破坏,直至清初,成都才重修城墙。据公元1873年重修的《成都县志》载,城墙有过两次修复,第一次在1662年,系土筑,东西南北四门。第二次大改修,全部用大砖大石砌成。

 

从1783年开始,经3年,1785年竣工,周长二十二里八分,砖高八十一层,压脚石条三层,四门城楼顶高五丈,周围城壕也浚深浚宽了。一道巍峨的清代成都城墙,将这座城市保护了起来,历经了数百年风雨。

 

新中国成立后,清代的城墙基本被完全拆除。渐渐地,宽阔平坦的大路,外观古典、内在时尚的建筑在旧址上拔地而起。琴台路成为了成都的珠宝一条街,也是文化一条街。琴台路横贯着汉画像砖带,荟萃了中国目前面世的绝大部分汉画像砖内容,包括宴饮、歌舞、弋射、车马出巡等等,为后人铺开了一幅两千年多前汉代先民生活的社会实景图。

 

在琴台路的南段,有一座“凤求凰”主题雕塑,这是这条路上最大型的标志性雕塑。置于长方型红色花岗石基座上的雕塑整体呈圆形,是现代人理想中的“凤求凰”浪漫场面。南端右侧有个小花园,设置有“诗碑墙”,皆为当代名家歌咏“凤求凰”故事及浣花溪风景区等内容的诗词。


image005.jpg

▲凤求凰主题雕塑 图片来源:锦点公众号

 

在雕塑的马路对面,一座“散花楼”拔地而起,这座楼的得名源自李白写下的《登锦城散花楼》,“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不过,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电子书

确认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