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魅力青羊 > 青羊人文 >详情
成都飞机工业公司退休高级工程师

青羊人物 成都飞机工业公司

退休高级工程师——刘常德

62年前的10月21日我来成都报到



image001.jpg


1961年,23岁的我,从南京航空学院飞机系毕业,响应“到祖国最需要地方去”号召,服从分配,到国营132厂(今成都飞机工业公司)造飞机。


image003.jpg

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原132厂)


从南京市区轮渡到浦口,登火车,向北到徐州,西转,经郑州、西安,到宝鸡,再向南,越秦岭入川。冒黑烟的火车硬坐38小时,绕圈来到成都(如今高铁只11小时)。车站旁旅馆住一宿。10月21日一早,往工厂报到。工厂在西郊9公里外,无车接。公交车只到现一环路通惠门。我与同学扛旅行袋,沿着穿农田的碎石公路,步行两小时到达。沿途见到水牛慢悠悠地犁着秋收后黑油油的土地。

工厂1958年10月开建,实行“边基建、边试制、边生产”“先生产、后生活”方针,加上全国“三年困难时期”,创业一代困难重重。在厂人事科报到,第一次领到工资,21.25元(见习期42.5元,因已是下半月了,发半数),中午,借用上届校友餐具在食堂就餐,用了一毛一分钱和3两粮票:5分钱的素烧萝卜、6分钱的米饭(当时米价一毛四分二)。因宿舍还没准备好,人事科让我们再去城里住几天,于是又扛着旅行袋步行进城。

一周后,暂住一栋刚封顶的三层楼(未来的家属宿舍)。墙没经粉刷,露着红砖。我住二楼,透过天花板和地板的缝隙可看见上下楼层的邻居。像学生时代一样,8人一间,上下舖。


image005.jpg

建厂时期132厂厂门


那时,全国生活必需的粮油食品和布匹低定量供应。不少一般商品也得凭票购买,烟、酒、手表、自行车等在列。“食”尤为紧张,成都城市人口每月半斤油,半斤肉。口粮按工种定量,技术人员和居民最低,都23斤。号召瓜菜代粮,其实瓜菜也紧张。有时,经油炒了一下的盐巴也当成菜。食堂稀饭供不应求,因为它体积大,可令人一时产生饱的感觉。每人每月可凭糕点票买半斤点心。食品店也卖不收粮票的“高级饼”,它是为满足高收入者的需要。每个重约一两,售价7角。低收入者有时受不住诱惑,也去买它一个两个,这就占了月工资中相当大的比例(中专生转正后工资36元)。厂区内有自由市场,鸡蛋6角一个,胡萝卜较便宜,6角一斤,可是我生吃时,胃不适应。吃不饱成为大家的极大难题。23斤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不够的,但是我比较能调节控制自己,保持吃饭不超支,粮票有节余。

破土建设刚三年的工厂,厂区还没完工。“大跃进”影响下,前期飞速盖成的厂房还在返修加固中。业余生活方面,有座茅草大棚的“勤俭俱乐部”,周末上映电影。有时邻居161厂(今成都凯天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放露天电影,我们也去站着看看。当时没有电视,厂广播站的广播和发到小组的《四川日报》是主要信息来源。我探亲假回南京时,请同学组装了台电子管收音机,收听新闻,没听多久就不行了,可能是元器件有问题。

我当时被人事科分到设计科。科长把我分到动力组。组长让我搞飞机燃油系统,教课书不曾讲的专业。设计科长34岁,全科人员平均24岁,都非常年轻,几乎全是当年或头年航空学院和中专毕业生。在日后的飞机装配厂房上班,阴冷的成都盆地冬季,空荡的大棚,更觉饥寒交迫,但绝大多数人坚持专心工作。听说谁体力不支晕倒工作现场,亲眼看到同事平地行走突然腿软跪地。大家无怨言,不退缩,回首多年前往事,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研发战机,为我国航空事业做贡献,现在仍感自豪。

当时晚间和星期日,无休闲娱乐处可去,进办公室熟悉业务或加班成了很自然的选择。那时加班是无偿的,连夜餐都没有。有次我去厂里加班,因为没有路灯,一脚踩空,跌进路边半人深、有积水的坑,负了轻伤,第二天照样坚持进厂工作、学习。

我们外地来的年轻人在成都几乎都无亲无故。有时星期日进城,主要目的地是人民公园旁的“努力餐”或春熙路附近的“芙蓉餐厅”。在那,排长队可买到美味的盖交饭“加餐”。间或去相反方向的温江县城,走的路与进城差不多,单程都要两个多小时。或者去周边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逢场的农村集市赶场。工厂为照顾大家春节进城,有次用上了厂的铁路专用线,职工们从厂内乘货车浩浩荡荡到达成都南站。

当时的成都不发达,会造热水瓶也大字登报。市内电话号码只4位数,厂内电话用分机,但十多个办公室的设计科只有3个电话,一个在科长办公室,另外两个放在长长走廊的凳子上。走廊电话铃响了,过路者或邻近屋的人提起话筒,再喊:“×××,电话!”在厂或在外打长途更恼火。要向总机/街道邮局申请,他们接通当地总局,转对方总局,转对方总机,再转分机,许久才能接通。声音极小,得用听筒压紧左耳,堵住右耳大声吼,通话中有一半是在喊“喂,你听到了吗?”。因此大家都尽量去邮局发3分钱一个字的电报。对比当今直拨电话号码的位数、通讯质量和普及程度,还有电子邮件、短信、微信,体会到时代变迁带来的方便、快捷。

艰苦的生活,困难的开头,也有好处,可以磨练人。

我爱产品设计。当飞机设计员的19年,积极汲取工人和部队空地勤意见,纳入产品图纸。由此,获得歼-7战斗机改型设计定型立功奖状及奖章,当时因此项目获得一等功奖励有十人,因此弥足珍贵。每次小小的技术进步都让我快乐,产生成就感,当然少不了风险、担心,甚至失败。


image007.jpg

立功奖状

image010.jpg

立功奖章


1980年2月5日,“立春”之日,支部大会通过我的入党申请。生活注入新动力,使命感增强。党员身份提醒我牢记“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誓言,为航空工业发展不遗余力。

62年弹指一挥间。我参与、见证了国家改革开放、军工企业“军转民 内转外”、“军民融合”成长过程。奉献了青春、一生。我在成都结婚、生子,现在两子女、外孙女也在航空工业就职。党和成飞养育我,给了国务院政府津贴和正高级职称。近年在居住地社区当热心居民,参加青羊区离退休老干部宣讲团,做力所能及的工作,获成都市科协2021最美科技工作者提名奖。

成都市飞速发展,公园城市愿景在实现中。我62年前来成都报到,成为成都人,是幸运,来对了!

 

image011.jpg

84岁的成都飞机工业公司退休高级工程师刘常德老人

电子书

确认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