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影视青羊 > 耳鉴青羊 >详情
少城旧治 | 历史烟云中的胡同(二)


成都少城,是一片蕴藏着成都历史文脉的重要区域。整个少城从空中俯瞰,布局如同一蜈蚣,将军衙门是蜈蚣头,一条长顺街是蜈蚣身,官街和兵丁胡同是蜈蚣脚。无论是官街还是普通的兵丁胡同,每一条胡同都有着自己独有的色彩,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历史痕迹。



image001.jpg

清代成都满城示意图

《成都街巷志》

 

以长顺街为界,东侧和西侧都分布着大大小小的胡同,其中许多胡同都具有一定代表性。

 

长顺街东侧


image003.jpg


1、延康胡同

对应现在的八宝街,曾经也叫作顺城胡同。清末民初,这里成为了贫民的聚居地。昔日贫苦的百姓以竹篱为墙,草席为顶,沿街搭起简陋棚屋。因此,这条街也被称为“笆笆巷”。后来在民国时期,由于“笆笆巷”的名称实在不雅,于是取其谐音,改名为寓意吉祥的“八宝街”。


 image005.jpg


2、集贤胡同

又称永兴胡同,对应现在的过街楼街。这条街因以前有一座过街楼而在民国时期被改名为过街楼街。所谓过街楼,是指我国古代城镇中修建在不大的街巷之上的通道,其性质类似现在的跨街天桥,但区别在于过街楼上有屋顶,更像是河流上的廊桥。




 image007.jpg


3、普安胡同

又叫吉祥胡同,对应现在的红墙巷。因为街上过去有一座关帝庙,庙外的围墙涂成红色,故而红墙成为了这条街的特色,所以这条街也被叫作红墙巷。在过去老成都最有名的担担面便是发迹于这红墙巷的东头北侧,直到1956年才迁往提督街。



image009.jpg


东门街

4、五福胡同


对应现在的东门街。“五福”即古人所企盼的五种幸福,出自《尚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清代修建满城,把东城墙两侧街道沿用企盼五福的吉祥语命名,内侧的一条胡同叫作五福胡同,外侧的则叫做五福街(即今天的五福街)。


 image011.jpg


5、长发胡同

对应现在的长发街。关于这条街的名称有多种说法:一是说这个名字出自一个传说:传说这里过去曾有一个尼姑庵,里面有一位长发的尼姑,她不仅可以预示庄稼的丰歉,而且她的每根头发都可以祛病辟邪。再后来,尼姑庵没有了,人们为了纪念这位长发尼姑,便称这个地方为长发胡同。

二是说这个街名出自《诗经·商颂·长发》中“长发其祥”的诗句,是一种吉祥语,同样也表达一种美好愿望。

还有人说“长发”的“发”其实不是“头发”的“发”,而是“发财”的“发”,可能因为繁体字的“发”在这两个词组中有外形差别(“头发”的“发”繁体字为“髪”;“发财”的“发”繁体字为“發”),但简体字都是“发”。



image013.jpg

 

6、松柏胡同

对应现在的黄瓦街。清代时,这里有满清两位侯爷家道破败,家人愤世嫉俗,竟以建庙宇用的红砖砌墙,黄瓦(琉璃瓦)盖顶,蔚为奇观。民国后,故取“黄瓦街”命名。




 image015.jpg


商业后街

7、育婴胡同

现已不存,大致位于商业后街位置。原来这条胡同又称为积善胡同,因清代后期在胡同洞口建有一座送子娘娘庙而被叫作娘娘庙街(与西马道街和书院东街不同)。新中国成立后的城市改造中将这条娘娘庙街拆除,同原来黄瓦街的大部分和长发街的小部分一起形成了现在的商业后街。

这条娘娘庙街的24号曾诞生了中国YC团。中国YC团(初名“中国青年共产党”)是吴玉章、杨闇公等酝酿于20年代初,1924年在成都正式创建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共产主义组织。其活动时间不长,主要领导者和部分重要成员即参加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并成为四川地方组织的领导核心。

 


image017.jpg


8、太平胡同

对应现在的多子巷。满城之中的太平胡同里面有一些为满蒙八旗制造刀枪兵器的匠铺,因此到了民国这条胡同就被改称为“刀子巷”,川军首领刘湘的宅院就在条巷子里。1935年,刘湘听从了著名学者张圣奘的建议,将刀子巷改名为多子巷:一来是因为刀子巷的名字暗藏凶机,太不吉利;二来是因为刘湘的长子与次子均早逝,当时只有一子一女,为了求得多子多福,所以改名为多子巷。

 

image019.jpg


9、仁厚胡同

对应现在的仁厚街。“仁厚”是传统的吉祥语,也是一种道德要求,出自《荀子·富国》:“其仁厚足以安之。”著名的国画家陈子庄晚年的住宅就在本街11号(此前先后在康庄街、宁夏街、江汉路居住)。

 

 

image021.jpg


10、丹桂胡同

对应现在的桂花巷。这条胡同因栽有丹桂而得名,在民国初年改为桂花街,后因与南城的桂花街同名,故又改名为桂花巷,直到今天。

1935年12月,著名作家李劼人从斌升街迁居桂花巷64号的“聚园”。在不到两年的时间中,继《死水微澜》之后,在这里完成了他的不朽名著《暴风雨前》和《大波》,至此著名的《大河三部曲》得以完成。



image023.jpg


11、斌升胡同

对应现在的斌升街,由民国时改名至今。“斌升”二字为一种吉祥用语,“斌”字由文武二字组成,过去称为文武双全,斌升就是寓意文士与武士都能前途远大。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推行清末新政的浪潮中,在街东口建立了第三小学堂,是当时成都最早建立的新式学校之一。著名作家李劼人也曾租住于斌升街13号院中,并在这里写出了长篇小说《死水微澜》。




 image025.jpg


12、永安胡同

对应现在的将军街。将军街以前不光叫永安胡同,还有一个名叫“猫猫巷”。当时的街口立着一个虎头样子的石柱,而成都人有个忌讳——怕老虎:传说是明末的时候,成都曾经有耸人听闻的“虎患”,说是张献忠屠川的时候,几乎将成都城中人口消灭殆尽,一片狼藉的时候,还不时有老虎溜进城吃人。大抵是如此,造成了成都人对老虎的忌讳。于是,老成都人为了避讳,就把“虎”叫做“猫”,这条街就被叫成了“猫猫巷”。

“猫猫巷”改名“将军街”则是因为四川军阀杨森。其中的缘由据说是因为杨森讨厌猫。杨森下巴尖,又有两个突出来的门牙,所以就得了个绰号叫“耗子精”。“耗子精”住在“猫猫巷”里实在是太危险了,太不吉利,这才下令改成了将军街。


image027.jpg


少城路

13、永顺胡同

对应牌坊巷,现已不存,成为了蜀都大道少城路的一段。

关于这条巷子,有着一段广为流传的传说:清光绪年间,四川总督锡良的母亲病重,请了多位名医也未能治愈,只能张贴告示求医。当时皇城边上一个人称“王瓜子”的卖瓜子老人揭了告示,入府医治,但开出了300两银子一张处方的高价。对此,锡良无可奈何地接受了。老人先后开药三副,虽都是普通草药,但却真把锡良母亲的病治好了。于是,锡良派人去请“王瓜子”进府以示酬谢,但这位老人却只在桌上留下一封信和900两银子后便失踪了。信上说:老夫人只是微疾,但医生们害怕用药太普通而受责,遂多用珍贵药材进补,致使病情加重。我索取重金只是为了取得信任,用草药却是真正可以治病。如今老夫人病已痊愈,我却不便久留,恐招其他医生嫉妒而生是非,故远走天涯去卖我的瓜子,请总督大人用这900两银子修一座无名牌坊,鼓励天下人多做无名之事、做无名之人。锡良见信后十分感动,就在满城东南角修建了一座牌坊,于是就有了这条牌坊巷。


image029.jpg


除了这些胡同,长顺街东侧还有永兴胡同、永清胡同、永平胡同等。少城内的胡同都有一段传说,或者都在历史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正是因为有这些历史烟云中的胡同存在,少城的文脉才能被公众所认知、所传承,成都的文化才能因此在现代社会中既有活力、又有底蕴,不断向前发展。


电子书

确认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