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影视青羊 > 耳鉴青羊 >详情
青羊文艺 | 文化老字号 百年诗婢家


在成都青羊区,有一家驰名中外的文化老字号——“诗婢家”。


 image001.jpg

诗婢家

 

诗婢家肇端于1920年,由郑次清先生创办,最初设在字库街,后迁羊市街。“诗婢家”三字,其名源于《世说新语》中东汉大儒郑玄家婢女皆精通诗书之典故:据说,有一次一名婢女做事不称意,被郑玄罚跪在泥土中。不久,另一名婢女路过看见,问道:“胡为乎泥中?”被罚跪的婢女说:“薄言往诉,逢彼之怒。”两人一问一答,都是引用《诗经》中的句子,而且恰如其分。婢女如此,主人的渊博就可想而知,“郑家诗婢”由此成为一个著名的典故,诗婢家由此而得名。

 

诗婢家”发展历程

 

自诞生以来,“诗婢家”一直与文化紧密相关。



image003.jpg

诗婢家”在羊市巷开店


1936年,郑次清先生之子郑伯英,接手经营“诗婢家”,除装裱之外,又增加了木刻水印、书画简册、文房四宝、彩色名笺等经营项目。诗婢家与当时人称“五老七贤”的曾奂如、方鹤斋、赵熙、尹仲锡、林山腴、刘豫波等关系密切。川内文化名人常在“诗婢家”小聚,品古鉴今、诗画唱和,使诗婢家成为当时文人雅集之地。


image005.jpg

流沙河《诗婢家志略》

 

抗战时期,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黄君璧、丰子恺、谢无量等名家纷纷入蜀,“诗婢家”精致之装裱、精良之笔墨均受青睐,大师们皆倚重“诗婢家”,成为“诗婢家”的常客。此时的“诗婢家”逐渐开始成为巴蜀文化与全国文化交融发展的舞台,大师们纷纷将“诗婢家”与“荣宝斋”、“朵云轩”、“杨柳青”并提,并称为四大文化老字号。

 

1941年因日机轰炸成都,“诗婢家”被毁,后来重新开业。世称“晚清第一词人”的“蜀中五老七贤”之一赵熙善书,但素来不写店招,却破例为“诗婢家”题写了招牌,这成为赵熙平生唯一传世的招牌。

 


image007.jpg

赵熙 题“诗婢家”店招


 

1949年后,“诗婢家”老店与国内知名书画家多有往来,为四川艺坛所作贡献颇多。1953年,店主郑伯英调往云南工作,“诗婢家”的业务也告结束。

 

1956年,原“诗婢家”和成都市字画装裱行业的艺人成立了文物水印合作社,恢复和发展了“诗婢家”原有的木刻套色诗笺。这些诗笺以当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为蓝本,精工镂刻、印制精良,深受广大爱好者好评。

 

1979年,改革开放初期,不少华侨归国,呼吁恢复诗婢家,在当时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下“诗婢家”于成都春熙路北段的黄金口岸恢复了招牌。


image009.jpg

春熙路上的“诗婢家”

 

2002年,成都市政府为诗婢家公司在成都著名的文化旅游一条街——琴台路提供场所,公司投入巨资进行改造。

 

2004年“诗婢家”喜入“琴台故径”。


image011.jpg

琴台路上的“诗婢家”


 

诗婢家”的红色记忆

 

诗婢家”第二代掌门人郑伯英早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成都早期的中共地下党员。1930年,他参加四川广汉起义,失败后回到成都开始接手“诗婢家”业务,继续从事地下工作。



image013.jpg

郑次青(左)、郑伯英(右)

 

抗日战争时期,社会名流的云集也让“诗婢家”成为掩护革命工作的一个重要地下联络点。当时党在成都秘密领导的许多革命活动,都是通过这个联络点开展接头联络、交换情和宣传党的政策的。

 

 

诗婢家”与名家

 

郑伯英在铺子遇见流寓成都的佛山人黄君壁,主动将其接到家中安排食宿,让其变临摹为创作,安心作画并与他签订合同,通过报纸大力宣传“黄君璧山水画展”,开展时引起轰动,其画作根据尺寸明码标价,被收购一空。这不仅改变了黄君璧的生活条件,也造就了一代大家,后被聘为宋美龄的国画教师,成为与张大千、溥心畲并称的“渡海三杰”之一。

 

 

image015.jpg

黄君璧


国画名家张大千与“诗婢家”也有很深的交情。张大千自1938年回川后,大部分时间隐居在青城山的清宫道观。张大千与“诗婢家”店主郑伯英是好友,他所有字画的装裱都是在“诗婢家”完成的。


 image017.jpg

张大千

 

1939年秋,江南沦陷于日寇之手,宣纸短缺。画家对纸张的需求本就很大,而张大千精力旺盛,笔耕不辍,在山上的近三年里耗纸量更是惊人。“诗婢家”郑伯英先生闻讯,便介绍大千先生赴四川夹江会同“槽槽户”(专业造纸的农户)改革原料配方,反复试制,设计纸帘、纸样,制出新夹江国画纸,四尺乘二尺、五尺乘二尺五寸两种规格。在纸的两端做云纹花边,纸上布有“蜀笺”和“大风堂造”字样的暗纹。张大千以五六倍于普通纸的价格,一次就订购了两万张。“大千书画纸”(1983年官方定名,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时传播开来,不仅纾解了书画家的燃眉之急,更令他们如虎添翼,视若拱璧。张大千的成功启发了郑伯英,他亲自设计,从描图到装版再到套印,层层把关,一举试印成功《诗婢家诗笺谱》。


 image019.jpg

《成都诗婢家诗笺谱》(《郑笺诗谱》)

 

 

 image021.jpg

马识途先生题联

 

二千年汉代韵事犹传,是耶非耶彳亍当时琴台路;九十载蜀中文脉未断,灿矣烂矣睨睇今日诗婢家。”如今琴台路上的“诗婢家”在坚守传统技艺的基础上,逐渐把业务扩展到文旅产品、美术馆、书画作品拍卖等多个领域,成为了一张成都的文化名片。蜀地千年,历史文脉不灭,百年“诗婢家”便是其最好最生动的证明。


电子书

确认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