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魅力青羊 > 青羊景观 >详情
四川博物院 | 龙行中华


,自古即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人以龙为祖,唯龙是尊。作为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龙腾威猛,上天入水,兴云降雨,以神秘、刚健、智慧、尊贵的形象根植于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成为威仪通天、泽陂九州的化身。


image001.jpg


对于每一位炎黄子孙而言,龙如同黄河与长江,是一种符号、一种情绪、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更是全球华人的精神图腾。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及和平性的精神特质,展现了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image003.jpg

 

 

公元2024年是中华传统十二生肖中的甲辰龙年,四川博物院特别推出龙行中华贺岁特展。恭祝各位观众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壮怀龙马精神,大展鲲鹏羽翼!

 

序篇

辰龙迎春


image005.jpg

 

生肖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属相,是古往今来中国人表示出生年份的方式。

 

中国有十二生肖,由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种动物组成,分别与十二地支相对应。十二生肖也对应着一年中的十二个月,以及一天中的十二个时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十二生肖的形成反映了早期人类的动物崇拜意识,体现了人与动物的亲善关系。此外,人们还将生肖作为春节的吉祥物,成为年俗文化的象征。


image006.jpg

乾隆款白釉绿龙纹瓷盖罐

 

在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五,与十二地支配属,即一天早上的七时至九时,相传这是群龙行雨的时间。每一种生肖都有丰富的寓意和传说。龙所蕴含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元亨利贞、进德修业等精神价值早已渗入中华民族始祖崇拜的文化脉络,贯穿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历史发展的长河。

 

中国龙的形象


image007.jpg

 

宋代画家董羽在其著的《画龙辑议》里,对龙的形象提出了九似之说。头似牛,嘴似驴,眼似虾角似鹿,耳似象,鳞似鱼,须似人,腹似蛇,足似凤。鹿角表示社稷和长寿,牛耳寓意名列魁首,鹰爪表示对勇武的赞美,而鱼鳞蛇身婉转飘摇,则象征着生生不息,繁荣昌盛。此后,集众像于一身的龙的形象延续至今。

 

image009.jpg

 

 

苍龙七宿


image011.jpg

 

东方苍龙七宿包括角、亢、氏、房、心、尾、箕七宿,共有 46 个星官,186 颗星。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形象地在天空中勾勒了一条苍龙,这就是这七宿名字的由来。在夏季的夜晚,我们可以在偏南方天空中看见它们。

 

:龙头   :龙腹

:龙颈   :龙胸

:龙心   :尾巴


image013.jpg

【唐】八卦十二生肖铜镜

image015.jpg

【东汉】伏羲女娲阙双龙画像砖

image017.jpg

【东汉】龙马纹砖

 

第一单元

龙缘起

image019.jpg

绿松石龙形器

绿松石龙形器的发现,证明了早在夏代,先民们已经把龙作为图腾来崇拜。

 

早在石器时代,龙的形象就广泛分布于华夏大地。距今 8000年的辽宁查海遗址的巨型石堆塑龙,距今 6000 多年的河南濮阳的蚌塑龙,距今 5000多年的红山文化玉龙、玉猪龙等都比较具有代表性。这些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龙形象各异,带着原始信仰的印迹成为华夏先民们自然智慧最早的凝聚物之一,从中可以清晰看到中国龙的形象一脉相承,实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

 

蚌塑龙(河南省濮阳市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


image021.jpg

 

 

1987年,河南省濮阳市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发掘的蚌塑龙,距今约 6400 年,长 1.78 米,宽 0.67 米,昂首曲颈,弓身长尾,前爪扒,后爪蹬,似邀游苍穹。从中国龙的发展历程来看,蚌塑龙的头部、爪部、尾部以及整体构图,已经具备了中国传统龙的大部分要素,堪称中华第一龙

 

第二单元

龙演变


image023.jpg


几千年来,龙的形象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步步从多元走向一体。史前龙纹稚拙多样,商周时期龙纹神秘狞厉,秦汉之后,龙纹逐渐定型,隋唐时期龙纹雍容华贵,宋元时期龙纹典雅酒脱,明清时期龙纹精致端庄。龙一直是中国人民传承和崇尚的重要精神图腾,表明中华文明的历史延续和文化传统的强大力量。同时,龙的形象和意义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有所变化,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创新性。这种创新性反映了中华文明的生生活力,使龙文化能够与时俱进,持续吸引着人们的关注和热爱。

 

神秘狞厉

商周时期的龙


image025.jpg

【商】青铜祭坛零件

image027.jpg

【商】铜龙形饰

 

商周时期,龙形象渗入到了社会生产、生活的诸多领域,龙的样式也多了起来,出现了卷曲的蟠龙,蜿蜒游动的夔龙,躯干缠绕的交龙等不同种类。龙纹抽象狞厉,且多出现在祭祀用的青铜器上,体现出王权的威严。巴蜀青铜器上的夔龙、蟠螭等龙纹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中华文明的一流一脉都在龙形象的塑造上刻下了或深或浅的痕迹。

 

image029.jpg

【商】铜龙首

image031.jpg

【商】铜龙形饰

image033.jpg

 【商周】铜龙首形器(仿制品) 

image035.jpg

【西周】蟠龙盖兽面纹铜罍

 

image037.jpg

【战国】蟠螭纹尖底铜盒

 

粗犷雄健

秦汉时期的龙

image039.jpg

【汉】龙虎纹铜镜

image041.jpg

【汉】龙纹铜镜

 

秦汉时期,龙的形象逐渐呈现出相对规范和定型的趋势,这也与中国大一统格局进程一脉相承。这时的龙趋于走兽,似虎似马,躯体较短,颈部较长,尾巴较细。随着汉武帝时丝绸之路的开通和西方求仙的盛行,作为升仙坐骑的龙的形象受到了西域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双重影响,长出了翅膀。特别在四川,带翼神兽还受到了巴蜀巫术的影响。


image043.jpg

【东汉】西王母龙虎座画像砖

 

刚柔并存

魏晋隋唐的龙


image045.jpg

【唐】双龙瓶

image047.jpg

【前蜀】龙纹玉环

 

魏晋隋唐时期,人们注重将龙的形象同器具的实用功能结合起来,龙的角分出了枝杈,龙珠图案开始盛行。受佛教影响,唐代有了祭祀龙王的活动。此时期的龙形象,须发飘逸、鳞片整齐细密、体态矫健有力、眼睛有神、双角如鹿、爪呈三趾、尾似虎尾,呈现出刚柔并济的特色。

 

雄奇洒脱

宋元时期的龙


image049.jpg

【宋】铜龙

image051.jpg

【南宋】龙纹夹层银杯

image052.jpg

【南宋】陶龙

 

进入宋元时期,蛇身、兽首、有爪、有须的中国龙形象逐渐模式化。龙的鼻子成如意状出现,以增添吉祥意蕴,并且鹿角、鹰爪、鱼鳞、免眼、龙须、龙发、肘毛、背鳍已经完善,动势奔放,呈S形弯曲,尾巴也改为飘带状,呈现出飘逸豪放、雄奇洒脱的艺术风格。此外,通过对早期不同龙形象的总结,人们还将龙细分成蛟龙、应龙、虬(qiú)龙、螭龙、烛龙、蜃龙等类别,并创造了龙生九子的神话,共同构成了庞大而又繁杂的龙之家族。

 

九五至尊

明清时期的龙


image054.jpg

【明】龙纹金带饰

 

明清时期,龙纹逐渐成为皇权显贵的专属象征。尤其是在清代,龙的形象演变成封建帝王的标志。从外观到内涵,龙纹体现了皇家的尊贵、荣耀、富贵、典雅和威仪,样式丰富多样,技法应有尽有。


image056.jpg

【清】光绪款黄地粉彩云龙纹盖豆

image058.jpg

【清】龙纹披领

image060.jpg

【明】雕龙水晶带钩

 

第三单元

龙文化


image062.jpg

【现代】苏州桃花坞 木划龙凤套色年画

 

在数千年的文明进程中,农耕社会的发展与龙的崇拜相辅相成,成为中国诸多民族的广义图腾。人们划龙舟、祈龙雨、舞龙灯……以此祈求一年的风调雨顺;年画、剪纸、刺绣,亦可随处看到龙的形象。不同民族和地区从自己的文化背景中发展出独特的龙文化,并与整个中华文明相互融合,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和民族团结的精神。同时,龙文化包容地吸纳了世界各地文化的元素,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包容和尊重,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认可和喜爱。龙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也促进了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和平与理解,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积极贡献。

 

文房龙趣


image064.jpg

【清】云龙纹雕漆圆盒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君子的象征。高才俊逸的风度奉为龙章凤彩”;雄劲刚健的美文雅称为龙文”;科举会试中选荣称登上龙虎榜”;“望子成龙更是天下父母的普遍心愿。因此,在翩翩君子的书房雅室中,我们常常也能寻见龙的身影。

 

image066.jpg

【清】卷叶贴塑龙瓷水盂

image068.jpg

【清】龙耳玉洗

image070.jpg

【清】太平雨露

 

 

龙桥之乡

image072.jpg

 

 

四川泸县,亦称龙城。泸县境内崇龙习俗一直十分盛行,龙桥、龙雕、龙舞是泸县龙文化的主要内容。其中龙脑桥为天下龙桥之尊,雨坛彩龙享华夏龙舞之范。它们充分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生活情趣。

 

image074.jpg

龙脑桥

中国最大的龙雕石梁板桥

 

泸县龙桥巧妙地利用了石质的韧性与刚性,开创了中国立体龙雕造型与桥梁建筑有机融合的先河。其修建时间由宋代绵延至今近千年,目前犹存 170 余座。

 

飞檐走龙

中国古人恪守天人合一、阴阳平衡、五行生克的风水理论,与中国营造学、中国造园学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理论的三大支柱。风水中龙脉对人心理的影响导致龙形象普遍应用在建筑及墓葬装饰中,通常会采用石雕、木雕、窑冶、彩绘、铸造等方法制作。龙纹形象成为中国建筑装饰艺术中不可多得的瑰宝。

 

龙纹花钱


image076.jpg

 

龙纹在花钱中的使用非常广泛、经久不衰,直至民国时期仍是花钱的主要纹饰之一。龙纹花钱也被认为具有特殊的神力,可以起到趋吉避凶的作用。因此,古人通常将其作为饰物随身佩戴,或是作为祥瑞之物馈赠他人。

 

 

纸上游龙

image078.jpg

【现代】苏州桃花坞 木刻龙纹套色年画

 

每值岁末,各地都有张贴年画、剪纸的习俗,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并祈求上天赐予幸福。作为古老的民间艺术,年画、剪纸与年俗活动紧密结合,体现了老百姓的生活风貌、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

 

皮影戏龙


image080.jpg

【现代】龙形皮影

 

皮影戏又称羊皮戏、人头戏、影子戏,最早诞生在两千年前的西汉,兴盛于北宋。龙的形象是皮影戏中常见的故事元素。诸多经典剧目都与龙有关,如《龙凤呈祥》《龙宫奇缘》《龙王三太子》等。

 

image082.jpg

 

龙舟竞渡

image084.jpg

【近代】彩瓷龙舟

 

赛龙舟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在古代,赛龙舟是一项祭祀龙神的重要仪式,也是一种表达民间爱国主义情感和纪念先烈的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赛龙舟逐渐演变成了一种体育竞技和文化娱乐活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龙的传人

image086.jpg

 

龙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中国人最为重要的精神图腾,其内在蕴藏着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孕育着我们整个民族的精神风格。无论是各族人民还是海外华人都热衷于在年画、剪纸、节庆等添加龙的形象,以此盼望幸福美满的生活。对于龙的传人的自我认同和对龙图腾的尊重与信仰超越了传统审美与艺术的价值框架,担负起了更重要的民族凝聚的社会作用。

 

image088.jpg

 

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龙以东方的独特意蕴,衍化出复杂多变的艺术造型,承载着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兼容并包的文化观……从来没有这样一种动物,能得到如此多中国人的身份认同;从来没有这样一种动物,能够跨越时空,将五洲四海的炎黄子孙凝聚在一起。它展现了中华民族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同时也传递了和平、包容的价值观,成为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image090.jpg

 

蕴涵着喜庆祥和、繁荣昌盛之意的龙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绵延不息的神圣象征,在交流互鉴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包容、多元,开放的文化价值体系,彰显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核。


电子书

确认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