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与人口】
成都市青羊区位于成都市中心城区中西部位,得名于区域内道观“青羊宫”。青羊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市江汉路224号。2023年年末,辖草市街、西御河、少城、草堂、府南、光华、金沙、苏坡、黄田坝、蔡桥、文家、康河12个街道、67个社区居委会;有户籍人口78.56万人,常住人口97.3万人,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区总人口20.42%;人口出生率7.98‰,人口自然增长率3.12‰;民族以汉族为主,其他民族有回族、满族、土家族、藏族、彝族等20个少数民族。
【地理气候】
青羊区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0°40′21″~30°43′36″,东经 103°53′39″~104°05′14″,辖区面积66平方千米,区境东西向长约16千米,南北向宽约8千米;东邻锦江区,南接武侯区、双流区,西连温江区,北抵金牛区、成都高新区西部园区;青羊区地质属成都平原地质结构,区域海拔高程均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平缓,且呈西北略向东南微倾斜,平均坡度为3‰~5‰,地表相对高差基本在15米以下。青羊区域气候属东部季风区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正常年景年平均气温16.2℃,年平均降水量938.9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213小时,相对湿度82%,年平均风速1.2米/秒。
【建置沿革】
青羊区域属西周时期古蜀国地,为杜宇王朝、开明王朝都城核心区域。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以古蜀国地设蜀郡,在蜀王旧都一带置成都县,为蜀郡治所。公元前310年,蜀相陈庄初筑成都城(史称大城)。公元前285年,蜀郡守张若补筑大城,继以大城西墉为其东垣,修筑少城(史称小城),今青羊区地域为古成都县城区西半部及近郊。唐贞观十七年(643年),分成都县东偏置蜀县(公元758年蜀县易名华阳县),两县共治一城,今青羊区地域为古成都县城及近郊。从后汉到后蜀,古成都县均为国都,今青羊区地域为国都的核心区域;古成都县历代为京、郡、道、府、州的附郭。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始,明廷耗时八年在前蜀王宫苑区修筑蜀王朱椿王府(习称“皇城”,今西御河街道辖区)。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四川提督年羹尧按清制于大城之西增筑少城(又名“满城”,今少城街道辖区),成都县城再现秦汉以来“两江合抱、三城相依”的格局。民国初,先后拆除少城和皇城,使三城合一。自秦兴建成都大城2300余年来,成都城市或毁而重建、或扩建而新建,城址从未迁徙,成都这一名称从未改变,青羊区地域实为“成都源城”。
青羊区前身为成都市原西城区,1953年5月20日,成都市西城区正式建制运行,后区域屡有变更,至1990年12月,成都市西城区辖26个街道办事处。1990年9月始,成都市辖区行政区划调整,以原西城区13个街道办事处和原金牛区苏坡乡、文家乡行政区域组建青羊区,于1991年1月1日按新区建制运行。1994年6月28日,新成立青羊区人民政府石人街道办事处。1998年5月,原武侯区管辖的大石东路西段、大石西路东段行政区域移交青羊区管辖。2001年10月,青羊区实施行政区划改革,将原有的16个街道办事处(乡)撤并调整为14个,即太升路、草市街、新华西路、黄瓦、西御河、汪家拐、府南、草堂、光华、金沙、东坡、黄田坝和苏坡乡(含苏坡桥街道办事处)、文家乡(含文家场街道办事处)。2004年7月,青羊区实行城乡一体化,开展“撤乡建街道”“撤村建社区”改革,苏坡、文家两乡人民政府建制撤销,改设苏坡街道办事处和文家街道办事处,原两乡的农业户口转为城市居民户口。2005年1月25日,黄瓦街道办事处易名少城街道办事处。2019年10—12月,青羊区依据省市关于乡镇(街道)行政区划调整的安排部署,全区开展街道行政区划调整改革,依法依规履行有关区划调整程序要求,将原有14个街道办事处撤并调整为12个,即西御河、草市街、少城、草堂、府南、光华、金沙、黄田坝、苏坡、文家、蔡桥、康河12个街道办事处、79个社区。2020年6月,青羊区开展社区建制调整改革,将原有79个社区调整为67个。截至2023年12月末,青羊区辖街道12个、社区67个。
【自然资源】
水利资源 青羊区域河流属岷江水系,为都江堰自流灌区,过境河流有锦江府河段、南河段、清水河(浣花溪、干河)、磨底河、西郊河—饮马河及江安河,年过境水量约30亿立方米;地面径流主要由年降水量形成(折水量为30.99万立方米),大部分径流汇入江河,原农田利用仅占降水量10%左右;地下水天然存量丰富,水位埋藏深度浅,含水层厚度相对稳定,补给充分,调节力较强,适宜浅井开采,据估算流灌区地下水储量约4.32亿立方米,地下水年可开采量0.99亿立方米。
动物植物资源 青羊区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其中饲养动物近100种。林木资源丰富、古树名木众多,林木资源以人工种植为主,栽培有红豆树、香樟、银杏、楠木、青枫、柏树、黄桷树、罗汉松等古树名木,全区在册古树名木31种918株。截止2023年年末全区绿化覆盖面积2255.02公顷,绿地覆盖率46.57%。
杜甫草堂内银杏树
文博旅游资源 青羊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聚集成都市中心城区三分之二以上的历史文化资源,拥有金沙遗址、杜甫草堂、青羊宫、文殊院、宽窄巷子、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天府广场、文翁石室、商代船棺遗址、十二桥遗址以及东华门遗址等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形成以“古蜀—秦汉—唐宋—明清—民国—现代”天府文化轴线,串起“人文青羊”千年文脉;金沙遗址出土的“金箔太阳神鸟”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区域聚有国际非遗博览园、四川科技馆、四川博物院、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美术馆、四川大剧院、成都博物院、成都市图书馆等国家、省、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以及建设中的世界文化名城集中展示地、西部金融中心重要承载地、成都千年历史迭代的文化中心——天府文化公园。青羊区是四川省首批“天府旅游名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并入选国家文旅部“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名单。
金沙遗址
【综合实力】
2023年,青羊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组织开展专项主题教育,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以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推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坚持以“智慧蓉城”和“微网实格”牵引推动城市治理提能增效,完成“成都大运会”服务保障,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区呈现经济回升向好、民生不断改善、社会大局稳定良好局面。
青羊航空新城片区
推动经济发展量质并升。2023年,青羊区坚持以项目为中心组织经济工作,强化全生命周期服务和提级调度,实施项目攻坚大会战和“三个做优做强”集群攻坚,推动项目快建多投,促进全区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89.5亿元,同比增长6.1%;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4.42亿元,同比增长10.37%,其中地方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89.16%;实施重大项目114个、完成投资220亿元,27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8.3亿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2.1亿元,同比增长9.4%;新增市场主体3.07万户;招商引资有力有效,引进主导产业重大项目和高能级项目20个,其中先进制造项目6个、产业链关键配套项目11个,实际到位内资171亿元,外商直接投资0.86亿美元;进出口总额67.97亿元。2023年全区入选四川省100强企业7家、服务业100强企业10家、数字经济50强企业3家、民营经济100强企业2家。
增强区域重点片区发展功能。2023年,青羊区加速航空新城建设,推动文家大道试验试制基地、总部经济基地、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简称国创中心)等重点区域连片开发建设,推动总部经济基地三期、四期加快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园A区、B区主体完工,国创中心A区、E区建成投用,新增产业载体36万平方米;推进天府文化公园建设,持续完善天府文化公园规划体系,推动拆迁搬迁扫尾,骡马市TOD综合体建设加快,完成“西塔”地标建筑设计方案全球征集,祠堂街有机更新项目一期工程、文殊坊改建项目二期工程东片区建成运营,宽窄巷子二期、青羊金融科技产业园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摩诃池一期工程和东华门遗址公园外场遗址场景建成开园;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实施绿舟、清溪等8个片区更新项目,启动成飞、峨影等3个片区更新项目改建工程,改造老旧小区145个、惠及居民1.45万户,打造牧电路等5条特色街区,整治提升同盛路等8条街区建筑风貌。
青羊总部经济基地
祠堂街
提升主导产业能级水平。 2023年,青羊区航空产业实现聚集发展,有序推进航空产业9个载体建设、新增载体面积36万平方米,围绕链主企业需求、引进航空类企业53家,区航空配套产业集群跻身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航空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7%,增速继续在全省保持位居前列;金融产业实现优势巩固,引进金融类重大和高能项目20个、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20家,落地成都市文化金融服务中心,打造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12个,新增直接融资612亿元,组建数智产业基金30亿元,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430亿元、增长6%,占全市金融业增加值16.6%;商务商贸业实现恢复向好,引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支撑项目3个、高能级总部项目3个、国际国内首店60家,打造市级夜间经济示范点位2个,创建四川省高品质示范步行街2个街区,新增高品质商业载体91万平方米、市级专业特色楼宇6栋,青羊区被评为中国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标杆城区30强,全年实现商务商贸业增加值326亿元、增长3%;文旅融合实现提质增效,引进重点文旅项目12个、重点文创企业32家,推动2家文创企业挂牌首批天府文创板,新增文旅载体10万平方米,举办草莓音乐节等各类演出和展览活动500余场,接待游客29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75亿元,全年实现文创产业增加值174亿元、增长10%;数字经济实现加速发展,新增5G基站437个、光缆线路200公里、数据机房10座,全区5G网格覆盖率99%,推动100余家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在线诊断,新增“上云用数赋智”企业1771家、数字经济企业300家,全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140亿元、占GDP比重9%。
激发区域发展内生动力。 2023年,青羊区提升创新策源能力,推动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四川省无人机创新中心落地,成飞·青羊创新中心新入驻企业29家,611·青羊飞行器设计创新协同中心招引落地企业28家,流体动力创新中心成立“全国空气动力通用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6个、企业技术中心39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实验室2个,高能级创新平台增至116个,“四上”企业研发投入23.7亿元;强化创新主体地位,引进618所等重点科技企业8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60家、“专精特新”企业24家、新经济梯度培育企业27家,助力42家企业获“科创贷”融资2.45亿元、296家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超1.8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主营收入780亿元、增长15%,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4.1件;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促成先进技术成果西部转化中心孵化基地落地青羊,开展科技成果对接活动40场,联合清华大学、电子科大等高校共建实践基地5个,达成校企合作成果转化项目50个,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额144亿元、增长13.4%;提升改革开放水平,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出营商环境5.0版,深化区属国企改革,抢抓“大运会”主场外交机遇,举办“蓉欧产业对话中国(成都)—奥地利航空航天企业交流对话会”等活动,开展大型海外招商推介活动2场,深度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德阳等8个市州共建四川省创新共同体,推进青羊·崇州两市区结对联动,对口帮扶得荣县项目20个、投资5057万元。
611·青羊飞行器设计创新协同中心
构建美丽宜居生活城区。 2023年,青羊区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新建天府绿道30千米、打造“回家的路”50条,清水河绿道入选“美丽成都建设优秀案例”,石人公园、清波公园升级开放,建成小游园微绿地2个、“金角银边”20个,新增立体绿化1.3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6.57%;环城生态区复垦复耕新增整治区105.93公顷、恢复耕地73.67公顷,全区拆除违建2855平方米、围墙6574米,新增开敞空间5.84万平方米;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源头防治重点领域大气污染,全年空气优良天数增加14天,实施“清河净滩”行动,实现黑臭水体“动态清零”,断面水质全面达标,整治排水户1558家、重大病害管网7.5千米;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新增绿色建筑222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219.1万平方米 ,新建新能源充电桩3492个、充(换)电站48座,建成“轨道+公交+慢行”绿色交通体系,青羊区获评第七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紧邻文殊坊的楞伽庵街上榜成都市最美“回家的路”
保障改善民生福祉。 2023年,青羊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推动高校毕业生等重点人群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56万人,发放失业保险待遇2.3亿元、创业担保贷款3934万元、各类就业补贴4433万元,稳定就业岗位7万个,打造返乡青年就业创业服务站等场景10个,追回劳动者工资酬金5681.7万元,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项目133个,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8万元、增长4.1%;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全区养老保险参保率93%,落实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险待遇4282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和医疗救助金2598万元,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813套、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898万元,建成蔡桥街道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新增普惠床位100张,提档升级64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适老化改造860户;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扩优提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建成投用中小学、幼儿园8所,新增学位1.24万个,培育省一级示范校1所、省级示范幼儿园4所,新增国际友好学校13所,创建首批国家级市域产校联合体,构建“1+N”课后服务体系,“双减”落地工作经验被教育部推广,获评全国家庭教育创新实验基地,入选全国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实验区 、首批成渝地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试验区;推进健康青羊建设,实施区中医医院、区妇幼保健院新院区项目,新注册(备案)医疗机构149家,新增区级医疗机构床位203张,建成互联网医院26家,区疾控中心获评三级乙等疾控机构,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96.35%,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42.56%,获评“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开展文体惠民活动,保障“大运会”青羊赛区排球赛事,借势“大运会”打造智慧运动健身示范社区4个,新建全民健身路径30条,改造提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个,开展文体惠民活动5100场,承办第八届非遗节、第二十二届中国围棋西南棋王赛等大型文体活动,获评“四川省体育产业示范基地”。
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