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热炎炎,如果要寻一个凉爽、惬意,又能长知识的好地方,会是哪里呢?当然是去文博艺术场馆看展啦。最近,成都各大博物馆都上新了展览,一些艺术空间的新展也颇有特色,让我们相约青羊,感受厚重的人文历史吧!
川博主体展厅
第一站:“雄关古道 经纬中华——大蜀道上的天地人与中国精神”特展
时间:展期将持续至2024年11月3日
地点:四川博物院
“千载大蜀道,半部中华史”。蜀道,是古代穿越秦巴山脉由人工开拓出的宏大道路系统,架起了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人文传承与生态延续的长廊,书写了世界古代交通史上的光辉一页,促进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互鉴交流,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的重要见证。
广元博物馆分会场海报 武侯祠分会场海报
为更好地保护好、阐释好蜀道文化,弘扬中国精神,7月28日,由川陕甘渝“蜀道沿线三省一市”,以及北京、天津、辽宁等地相关文博单位精选珍贵文物共同组成的“雄关古道 经纬中华—大蜀道上的天地人与中国精神”特展在四川博物院盛大开幕。此次特展,除却四川博物院的主展场,展览还在广元市博物馆和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设立了分展场。
整个展览聚焦蜀道本体和人文两大主题,由序厅、“蜀道千载 通达四方”“蜀道蜿蜒 巧夺天工”“悠悠蜀道 风华万象”三个主体部分以及尾厅“蜀道畅 中华兴”组成2000平方米的展陈空间,涉及文物430余件/套(一级文物88件/套),涵盖青铜器、金银器、玉器、陶瓷、漆器、书画、蜀绣等诸多门类。
三星堆博物馆藏铜人面具 川博藏象首耳卷体夔纹铜罍
西周三年兴壶宝鸡周原博物院藏
其中,来自故宫博物院藏的张宏《蜀道难图卷》、陕西考古博物馆藏的铜鍪,四川博物院藏的象首耳卷体夔纹铜罍,三星堆博物馆藏的铜人面具、铜牌饰,宝鸡周原博物院藏三年兴壶、丰尊……堪称此次特展的“重磅”精品文物。
第一部分 展图
第一部分“蜀道千载 通达四方”,从蜀道之肇端到元明清,展示了蜀道历史渊源及路线形成历程,以及蜀道沟通南北,道达天下,表达了蜀道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 展图
第二部分“蜀道蜿蜒 巧夺天工”,展现了蜀道开凿、植树表道,蜀道本体险峻与蜀道生态多样性,以及中国人传承千年的工程智慧和生态智慧。
第三部分 展图
第三部分“悠悠蜀道 风华万象”,展示了蜀道诗词绘画、石窟造像、商贸往来等繁荣景象。
尾厅展图
尾厅,诠释了在新时代中,蜀道不再难,通达天下,融入了全球一体化发展的格局。从“蜀道难”到“蜀道畅”的层层递进展示中,凸显了天地人和谐共生的中国理念,以及面向未来、敢为人先的中国气质和攻坚克难、民族团结的中国精神。
展览打卡处
整个展览以“文物+图片+场景复原+多媒体影像”等形式,融入视觉、听觉、嗅觉等多感官元素,全方位展现大蜀道的魅力。如,通过多媒体投影、动植物标本等还原的秦岭生态场景,多媒体影像复原的古代工程造景和蜀道相关历史大事件“明修栈道 暗度陈仓”场景,以及风云人物群像设置、“我与古柏合个影 ”互动场景云打卡蜀道明珠翠云廊……系列趣味互动设计,打造独特的蜀道观展体验。
闻香系列
除次之外,川博首创的味觉体验,也是此次特战的一大看点。如,“闻香秦巴山”互动展示环节,以精油闻香形式展示蜀道沿线“三省一市”特产中药材,缔造独特的蜀道记忆;以雪松、丝柏、香柏木、蜀葵等植物气味为源,创新研发象征大蜀道“天地人”精神的三款植物香氛,也让展厅嵌入了嗅觉记忆,让文物“香”起来,让展览也显得愈发“有滋有味”。
第二站:海报
第二站:“锦绣西域 万里同风——新疆丝路文化特展”
时间:展期至10月27日
地点: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临展厅地
近期,由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共同举办,作为金沙“重要考古发现”及“区域文明”两大主题展览系列之一“锦绣西域 万里同风——新疆丝路文化特展”正式开幕。
展览汇集了来自新疆博物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和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涵盖先秦至宋元时期的131件(套)精美展品,其中近半数为珍贵文物,包括精美的丝绸毛纺织品、珍贵的多民族语言文字的简牍文书、美轮美奂的雕塑壁画,以及青铜、彩陶、金器等,借助雄浑壮阔的西域场景氛围,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丝绸之路的繁盛景象。据了解,该展览已入选2024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名单。
第一单元
整个展览,由“丝路雏形”“丝路华章”“丝路梵音”三个单元组成。在第一单元“丝路雏形”中,透过彩陶、青铜器等展品,我们可以了解到战国及以前新疆与其他地区的早期文化交流与生产发展情况,也感受到了强烈的地方特色,以及新疆地区文化的多元与包容。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丝路华章”,以文书、纺织品和生活用品等,呈现丝绸之路从商贸活动到文化交流的繁盛场景,营造出以汉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而出的中华文化圈氛围版图。
第三单元“丝路梵音”,不仅呈现了丝路佛教文化的融合交流,还复原了克孜尔石窟17号窟美景,为观众打造出沉浸式的观展体验。
尾厅
尾厅的“丝路交融”,则创造性地展示以蜀锦为媒介的丝路文化交流,彰显中华文明的开放与包容。
展品方面,本次共展出的134件(套)精美展品,包括精美的丝绸毛纺织品、珍贵的多民族语言文字的简牍文书,以及壁画、金币、珠宝、彩陶、青铜器等国家宝藏。其中一件唐代彩绘伏羲女娲麻布画,于1966年出土于新疆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墓地。画面中的伏羲和女娲均为彩绘人首蛇身,蛇尾相交,作为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重要人物,伏羲和女娲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和创世神,在各种出土文物,包括四川地区出土的汉代画像砖中经常出现。
出土经卷残片
而在新疆阿斯塔那墓地群,共出土了73幅较为完整的伏羲女娲绢麻画。其中,一些图将伏羲女娲描绘为汉人的形象,另外一些图将伏羲女娲描绘为深目高鼻的胡人形象。汉胡两种风格同时出现,也佐证了新疆地区各族先民在祖先认同上早已与中原地区达到了深刻的统一。
除此之外,本次展览还展出来了出土于成都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复制品)蜀锦,以及天回镇老官山提花木织机模型(复制品),为世人揭示了“锦官城”中蜀锦织造作坊的缩影。其中,老官山提花织机作为截至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提花织机模型,填补了中国乃至世界纺织史和科技史的空白。它运用机械的方法实现了可重复进行的批量生产,开创了大批量提花织锦生产的先河,为丝绸之路上的丝绸贸易奠定了技术基础。
本次展览中,织机模型为国家文物局以出土文物模型为基础复原而成。“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则为中国丝绸博物馆耗时3年,由此复原出的织机复制而来。它们与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馆藏的唐代黄地团花纹锦片并列展示,深刻反映出巴蜀以蜀锦为媒与西域的文化交流,也彰显出中华文明的开放与包容。
第三站:海报
第三站:“寻踪美洲豹:墨西哥古代文明展”
时间:展期至8月25日
地点:成都博物馆一层特展厅
进入展厅,伫立在展厅中央的巨大美洲豹形石雕引人驻足。石雕背后的宽广屏幕中,投影出植物繁茂的热带雨林和傲然而立的“金字塔”。步入其中,就如同走进了漫长而悠久的异域文明中……随后,“雨水滋养的文明”“玉米的故乡”“美洲豹的世界”三个单元依次展开,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由蓝色、黄色和墨绿色交织而成的世界里。
“雨水滋养的文明”单元,一尊古代墨西哥崇拜的雨神---特拉洛克陶像引人注意。陶像双眼上面,佩戴着一副取形于云彩之状的圆形眼罩,作为“特拉洛克”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展示了公元三世纪以来的地域特色自然崇拜。
展厅中央美洲豹形石雕
进入展厅,伫立在展厅中央的巨大美洲豹形石雕引人驻足。石雕背后的宽广屏幕中,投影出植物繁茂的热带雨林和傲然而立的“金字塔”。步入其中,就如同走进了漫长而悠久的异域文明中……随后,“雨水滋养的文明”“玉米的故乡”“美洲豹的世界”三个单元依次展开,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由蓝色、黄色和墨绿色交织而成的世界里。
“雨水滋养的文明”单元,一尊古代墨西哥崇拜的雨神---特拉洛克陶像引人注意。陶像双眼上面,佩戴着一副取形于云彩之状的圆形眼罩,作为“特拉洛克”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展示了公元三世纪以来的地域特色自然崇拜。
玉米神石雕
“玉米的故乡”单元,一尊别致的玉米神石雕别具一格。对古墨西哥人而言,玉米不仅是生命的滋养,也是文化与信仰的精髓,象征着社会的繁荣与稳定。古墨西哥人拥有各种玉米神,也将玉米频繁与动物、植物和人联系在一起。这件文物所呈现的玉米神,就属于“豹人”形象,向下弯曲的嘴角带有明显的猫科动物特征。其翡翠护胸牌,则是来自中美洲古印第安文明萌芽阶段的奥尔梅克文化元素。
“王子”豹人石雕
“美洲豹的世界”单元,则是此次展览的重头戏,几乎延伸到展览的每一个环节。譬如,在展厅显眼位置,就展出了一件出土于奥尔梅克文化腹地克鲁兹-德米拉格罗遗址“王子”豹人石雕。石雕结合了美洲豹和人的形象,面庞饱满,眼睛细长,鼻子扁平,嘴唇厚大松弛并微微张开,嘴角向下弯曲,神态平和。此外,还有一件来自玛雅文化的美洲豹战士彩绘陶盘,再现了一位披着美洲豹豹皮作战的战士,并希望借助美洲豹赋予其神圣力量的真实场景。除此之外,展览中还展出了多件来自玛雅文化的祭祀用陶香炉架。这些展品中,不仅有人的形象,也还可以看到美洲豹的身影。
展厅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