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魅力青羊 > 青羊人文 >详情
巴金的青羊足迹


巴金(1904—2005年)  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灭亡》,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明珠和玉姬》,散文集《随想录》等,被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称号。


image001.jpg

▲巴金晚年留影(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巴金出生于青羊区,在这片土地留下了童年成长回忆。2024年是巴金先生诞辰120周年,让我们一同追寻他的青羊足迹。

生于李家故居。巴金1904年11月25日生于成都市正通顺街98号故居,父亲李道河、母亲陈淑芬。


image003.jpg

▲1898年巴金祖父李镛与大家族合照(图片来源:李辉)

 

幼居成都北门。清代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巴金高祖父因官迁蜀,其曾祖父、祖父及父亲均任过知县,自祖父辈起安家成都北门,在今正通顺街98号修建高宅大院“李家公馆”。巴金父亲曾任广元知县,后辞官回到成都。巴金在此度过童年、少年时代,直到19岁离开成都外出求学。公馆现已不存,原址列为巴金故居,后来巴金以此为基底,写下著名小说《家》。成都百花潭公园里的“慧园”,就是按照巴金小说描述的高公馆为蓝本所复建,门口有巴金铜像,园内有巴金文物展览,回廊挂满巴金作品中的名言警句。在龙泉驿区巴金文学院一楼,有按等比例复原的巴金故居“李公馆”。


image005.jpg

▲成都李公馆大门旧照(图片来源:李辉)

image007.jpg

▲位于正通顺街98号巴金故居原址(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就读于青羊区。巴金幼年在私塾学习古典文学,1920年至1923年在当时位于青羊区东马鹏街的四川公立外国语专门学校就读,该校后来并入四川大学。


%7B862ECCB0-F8D4-45ce-B659-EF5CCC556538%7D.png

▲四川公立外国语专门学校旧址(图片来源:四川大学档案馆)


在青羊受启蒙。巴金在四川公立外国语专门学校念书之时正值五四运动,该校有外籍教师,教授英语和西方文化。1921年,巴金成为该校《半月》刊编辑,同年4月在《半月》17期上以“芾甘”笔名发表第一篇政论性文章《怎样建设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

阔别成都。1923年,19岁的巴金与三哥李尧林一起离开成都,在重庆乘船途经三峡夔门,前往上海、南京求学,抗战爆发后辗转于上海、广州、桂林、重庆等地,曾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文联、作协主席。

回蓉探亲。1941年1月和1942年5月,离家十八年的巴金曾两次回蓉探亲。第一次因其五叔病故,在蓉居住50天;第二次因故友施居甫病死,回蓉撰文以纪念。当时他的大家庭已经落败,借住在大嫂张和卿家,地点位于现青羊区蓥华寺街。其大嫂张和卿给巴金讲述了家族由盛到衰诸多变化,其侄儿李致当时12岁,第一次见到巴金。

到蓉考察。1956年12月,巴金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首次回蓉考察,并到正通顺街老宅探视,10日出席四川省文学创作会议并作报告。1958年11月,巴金再度回蓉考察,在成都观看四川省革命残废军人荣军院课余演出队演出。

归蓉暂居。1960年至1961年,巴金曾从上海回蓉暂居,由成都市市长李宗林安排在学道街省委招待所居住、创作123天,期间修改《寒夜》等小说,为改编成电影《英雄儿女》的小说《团圆》定稿。其在《成都日记》中简略记录了在成都生活创作情形,许多点位都在青羊区。

1.看川剧。巴金回蓉暂居期间爱看川剧,在成都、内江、自贡观赏川剧60多场;

2.到永兴巷访故友。巴金回蓉暂居期间,早饭后曾步行到今成都市青羊区永兴巷拜访好友傅抱石,傅抱石是全国著名画家;

3.邀游草堂寺。巴金在蓉暂居期间曾受好友傅抱石邀约同游杜甫草堂,拜谒草堂寺;

4.参观武侯祠。巴金回蓉暂居期间曾于下午三点和江苏画家朋友一同参观武侯祠;

5.踏步望江楼。巴金回蓉暂居期间曾陪朋友一同踏足望江楼;

6.路过东胜街。巴金回蓉暂居期间曾乘车路过东胜街,并在此下车转步行至人民公园。

7.到人民公园看菊展。巴金回蓉暂居期间曾到人民公园观看菊花展;

8.逛成都街巷。巴金回蓉暂居期间曾在人民公园周边逛老街、品川茶、赏川剧;

9.品成都小吃。1960年巴金回蓉暂居期间,曾记11月17日“八点起,吃赖汤圆1碗……十二点吃龙抄手、钟水饺各1碗,酥锅盔1个(下夫妻肺片)”,日尝5道成都名小吃。

难忘“双眼井”。故居前的“双眼井”最让巴金印象深刻,该井位于故居院门外20米,井深8米、宽3米,上盖石板并凿有2个眼洞供居民取水,因此得名“双眼井”。他曾追忆说:“只要双眼井在,我就可以找到童年的足迹”。双眼井今日犹在。


image010.jpg

▲双眼井(图片来源:四川方志)

 

情系东城根街小学。1991年,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开展“寻访家乡名人”活动,学生们给巴金写信。巴金收到信后深受感动,写下《给家乡孩子的信》,信中分享了自己一生信念和渴望,并将“讲真话,做好人”这句话赠予东城根街小学。这句话后来成为该小学校训,学校被亲切称为“巴金小学”。‌


image012.jpg

▲东城根街小学内镌刻的巴金寄语(图片来源:四川教育在线)

 

最后回蓉。1987年10月,83岁的巴金最后一次回到成都,深情造访双眼井。期间与张秀熟、沙汀、艾芜、马识途一起参观访问,游览过新都宝光寺,演绎了成都文坛“五老聚会”佳话。


image014.jpg

▲1987年10月8日上午巴金到访正通顺街(图片来源:李辉)

 

image016.jpg

▲1987年10月8日上午巴金深情造访双眼井(图片来源:李辉)


电子书

确认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