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剪影青羊 > 区情概貌 >详情
历史沿革

成都市青羊区是历史文化悠久的风景名胜区,得名于区域内一驰名中外的道观“青羊宫”。青羊区历史悠久厚重,是古成都县核心区域。青羊区地域属商周时期古蜀国地,为杜宇王朝、开明王朝都城核心区域。公元前316年秦灭古蜀国后,以古蜀国地设蜀郡,在古蜀国旧都一带置成都县,为蜀郡治所。公元前310年,蜀相陈壮初筑成都城(大城)。公元前285年,张若任蜀郡守后,补筑大城,继以大城西墉为其东垣,修筑少城(小城),并将成都县署移至少城内(《成都通史》卷二,第67页),青羊区地域为古成都县城区西半部及近郊。李冰执蜀期间(前277—前238年),疏“二江”(郫江、检江),穿“石犀溪”(沟通“二江”的人工河渠),建“七桥”(万里桥、江桥、笮桥、市桥、冲治桥、长升桥、永平桥)。汉武帝时期,元鼎二年(前115年),重筑成都城,向北向东拓扩,将秦小城、大城合围在内,呈现“两江珥其市,九桥带其流”的景象。唐贞观十七年(643年),分成都县东偏置蜀县(758年蜀县易名华阳县),两县共治一城,青羊区地域为古成都县城及近郊。从西汉、三国蜀汉、成汉到五代前蜀后蜀,古成都县均为国都,青羊区地域为国都的核心区域。古成都县历代为京、郡、道、州、府、路的附郭。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始,明廷耗时8年在前蜀王宫苑区(今西御河街道辖区)修筑蜀王朱椿王府(习称“皇城”)。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四川提督年羹尧按清制于大城之西增筑少城(又名“满城”,今少城街道辖区)。成都县城再现秦汉以来两江合抱、三城相依的格局。民国初,先后拆除少城和皇城,使三城合一。自秦兴建成都大城2300多年以来,成都城市或毁而重建,或扩而新建,城址从未迁徙,成都这一名称从未改变,青羊区域实为成都“源城”。


001.jpg

2020年青羊区行政区划示意图


青羊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弘扬天府文化蜀风雅韵的重要承接地。区域内有公元前141年蜀郡守文翁创办的“文学精舍讲堂”(史称“文翁石室”),有承载古蜀文明的金沙遗址、诗圣故居杜甫草堂、道教圣地青羊宫、都市禅院文殊院、传承老成都原真文化的宽窄巷子、展示唐风汉韵的琴台故径、彰显民族之魂的“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非物质文化遗产聚集地“锦绣工场”及商周十二桥文化遗址、古蜀船棺遗址、隋唐 “东华门遗址”,聚集始自古蜀,历经汉、唐、宋、元、明、清,直到近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精髓,国家级“非遗”蜀锦、蜀绣、漆器、银丝花都在区域内,是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永久举办地,彰显“千年蜀都·文博青羊”特质。青羊区聚集成都市区总量三分之二以上的文化旅游资源,形成青羊区文博旅游业极具竞争力的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电子书

确认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