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剪影青羊 > 区情概貌 >详情
综合实力

2020年,青羊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和“四个城市”战略定位,围绕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深入落实“中优”战略,统筹推进防疫和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和高效能治理,全力打造和谐宜居生活城市样板区,争当世界文化名城建设排头兵,推动区域经济运行企稳向好,产业功能区提质发展,城市功能品质完善优化,产业发展新动力加速成势,世界文化名城建设排头兵作用更加凸显,公共服务供给持续优化,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青羊区经济实力持续增强。202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 304亿元,同比增长2.2%;完成全口径税收收入246.08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6.69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7.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1 319元,同比增长5.8%。

青羊区发展环境优良。区域内交通四通八达,成都西站、成雅铁路建成投运,轨道交通一号线、二号线、四号线、七号线、九号线、蓉2号均贯穿区域,有200余条公交线路途经区境;人居环境优美,有浣花溪风景区、天府广场、人民公园、文化公园、百花潭公园、浣花公园、东坡体育公园、万花公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以及锦城绿道、锦江公园青羊段、清水河绿道公园等一批园林景点,城市绿化率90%以上,公园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提升,城西上风上水的宜居生态区域,综合配套设施日趋完善便捷,打造更高标准的和谐宜居生活城区;公共服务体系健全,要素配置持续优化,形成以教育、文化、卫生、就业、社保、救助等“六个满覆盖”为特色的城乡居民终身福祉体系;社区发展治理系统推进,基本形成共建共治城市治理格局,实现区域统筹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青羊区产业基础雄厚。全区坚持以构建产业生态圈,培育创新生态链为核心,以提升资源要素配置能力为抓手,以总部经济为引领,金融服务、文博旅游、商务商贸三大产业为主导,航空高新技术产业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日趋建强,产业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企稳回升逆势增长,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04亿元、同比增长2.2%,三大主导产业实现增长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0%,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86%以上,到年末累计入驻青羊区世界500强企业94家;产业功能区实现聚集发展,产业布局日趋合理,青羊文化金融商务区聚集金融机构624家、高端商务机构1800余家,少城国际文创谷培育引进文创企业249家,青羊总部经济入驻税源企业556家,中国成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成都人才园)入驻企业55家、与全市10个产业功能区开展合作,产业功能区建设成为青羊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以创意经济、流量经济、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共享经济为重点的新经济加速发展,实施新经济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全区有31家企业入选全市梯度培育库、11家企业进入成都市“双百工程”,全年新经济企业增速达12%,发布“城市机会清单”8批次330条,推介35家重点新经济企业发布新场景新产品129个;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增行动计划,以航空产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都市工业主要形态,军民融合加快发展,有省认定军民融合企业35家,2020年航空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比重达到48%,全区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9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4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9个,全区280家企业进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营造新场景、激发内需潜力,发展首店经济、夜间经济、小店经济,持续增强区域发展活力,骡马市—太升路、金沙—光华、青羊新城等 商圈提档升级,宽窄巷子获评首批全国示范步行街,打造市级新消费场景9个、市级夜间经济示范点位11个,时尚消费网红打卡地持续涌现;创新楼宇经济发展服务模式,推动楼宇经济提质增效,商务商业楼宇实现全口径税收占全区税收总额的55%以上,已建成全口径税收亿元以上楼宇22栋。

青羊区创新发展动力强劲。青羊区围绕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主线,主动融入成渝双城协同发展大局,坚定贯彻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深化优势产业合作,着力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创新体系、城市治理体系,完善城市功能,增强综合承载力,推动城市功能从集成集聚向辐射带动演进跃升,形成全生命周期的开放合作格局;围绕协同发展主题,坚持TOD综合开发,以轨道交通为轴线,以天府文化公园片区和青羊总部经济片区为双中心,以建设三大产业功能区为带动,运用“改转建升治”五大策略,推动源城与新城协调发展,“一轴两心·双擎驱动”城市架构逐渐形成,产业布局空间日趋优化,促进发展路径从圈层扩张向内涵发展演进跃升,实现集约高效发展;实施工业稳链补链行动,推进以航空高新技术产业为特色的都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级工业软件协同攻关平台和体验推广中心、成飞·青羊创新中心、成都流体动力创新中心、中航工业航空无线电成都创新中心等平台建成投用,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已通过科技部专家评审,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成都产业基地等重大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加快建设,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产业优化升级新动能加速成势;持续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标杆区,出台国际化营商环境3.0版,完善“1+N”产业政策体系,“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成为高质量发展强劲动力。

电子书

确认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