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文学之外的艺术鲁迅,
带你认识全新的他。
这是一场关于鲁迅先生多面人文精神的展览;这是一场由鲁迅先生的私人藏品、书信稿件、书刊装帧设计作品和自我表达所组成的展览;这是一场让鲁迅先生“自己”来讲述的艺术大展。
由成都博物馆和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联合主办的“鲁迅的艺术世界——北京鲁迅博物馆馆藏文物展”在成都博物馆正式启幕。展览展出来自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的110余件/套馆藏精品文物,见证其艺术造诣,展示其与时代的深刻对话。
展览展示了鲁迅在美术、书法、版画等多个领域的卓越才华,同时也是一次促进京蓉两地博物馆间交流合作的积极尝试。通过拓展多元化的临展主题与创新的办展模式,让我们近距离领略这位文化巨匠的跨界风采,体验一场酣畅淋漓的艺术之旅。
美术家鲁迅
鲁迅少年时就酷爱美术,热衷于搜集《山海经》《诗画舫》等带有插图的书,并影写书中绣像。他在美术领域就如同文学领域一样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在他留存的手迹中常见手绘配图,其著译封面也多由自己亲自设计。
展出中有一本《秦汉瓦当文字》,是他1915年根据程敦本进行影摹成册,线条细致纯熟,十分精美。在《藤野先生》一文中,鲁迅曾提及自己的解剖学笔记画图精妙准确,受到老师的大加赞赏,足可见其笔力深厚。
《秦汉瓦当文字》1册
1915年 北京鲁迅博物馆藏
此外,鲁迅还积极倡导新兴版画运动,指导青年木刻家进行版画创作,把外国版画介绍到中国,编辑出版多种美术书刊。鲁迅既是中国现代美术思想的先驱者,同时也是现代美术的研究者、教育者与实践者,为中国美术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鲁迅倡导的新兴版画运动
世界上版画出现得最早的是中国,或者刻在石头上,给人模拓,或者刻在木版上,分布人间。后来就推广而为书籍的绣像,单张的花纸,给爱好图画的人更容易看见,一直到新的印刷术传进了中国,这才渐渐的归于消亡。
作为中国新兴版画运动最早的倡导者和发起者,鲁迅于1928年在上海创办“朝花社”,编辑出版《艺苑朝华》,选登外国优秀木刻美术作品;1931年,又在上海举办“木刻讲习班”,培养了中国第一代新兴版画家。他先后在上海、杭州、广州、北平等地指导创立了春地美术研究所、野风画会、MK木刻研究会等新美术团体,将木刻研究和新兴版画运动如火如茶地推行到大江南北。
面包(版画)
20世纪30年代 凯绥·珂勒惠支(德)
狮 (镂蚀版画)
20世纪30年代 保罗·冈戈尔夫(德国)
织工队 (铜板)
20世纪30年代 凯绥·珂勒惠支(德国)
鲁迅注重外国版画和美术书刊的收藏,将当时先进的艺术介绍给中国新一代美术家,使本土创作更加丰满;他还举办美术展览,亲自编辑出版了多种外国版画集,并帮助木刻青年出版了多种版画集,被誉为“中国新兴木刻版画之父”。
渔网 (石版画)
20世纪30年代 A·H·佩雷格里尼(瑞士)
凌乱的城市(木刻版画)
20世纪30年代 莱昂纳尔·法宁格(美国)
鲁迅收藏的金石拓片
鲁迅从1913年开始收藏金石拓片,其目的一是保护国家文化遗产,二是进行金石学研究,三是借鉴古代石刻艺术,宏扬现代艺术。鲁迅博物馆现存鲁迅收藏的金石拓片6000多枚,包括汉画像、砖拓、瓦拓、碑拓等12大类。
其中汉画像是鲁迅收藏中的重要类型,“汉人刻石,气魄深沉雄大,唐人线画,流动如生,倘取入木刻,或可另辟一境界也。”他不仅注重收藏,更重视对汉画像的研究,他曾搜集整理完成了《汉画像集目录》,并准备出版《汉画像集》,可惜并未实施。鲁迅突破了汉画像研究只局限于考古学和金石学领域的局面,而注重其在艺术领域中的运用,这是鲁迅对汉画像研究的独到贡献。
砖拓
汉 君子砖(砖拓 复印件)
瓦拓
汉 甘林(瓦拓)
汉 凤凰(瓦拓)
汉 玄武残瓦(瓦拓)
碑拓
当利里社残碑(碑拓)
书法家鲁迅
严格的幼学、严谨的师承及对毛笔书法的酷爱,使鲁迅成为近现代一位独具风采的书法家。通过鲁迅现存大量手稿,可以看到他皆工篆、隶、行、楷诸体,书风继碑派一路,宽博沉雄,简淡古雅。郭沫若曾评说:“……鲁迅先生亦无心作书家,所遗手迹,自成风格,融冶隶篆于一炉,听任心腕之交应,质朴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远逾宋唐,直攀魏晋。世人宝之,非因人而贵也。”鲁迅亦是近现代文人学者乃至书法家中手稿存世最多的一位。
1933年
赠瞿秋白(录何瓦琴句)(复制件)
1932年
赠柳亚子(自嘲)
这个夏季,成都博物馆将鲁迅先生深邃艺术精神的特展, 呈现给成都这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城市,献给每一位追求文化和艺术之美的观众。希望通过这场展览,启发观众寻求智慧,见证美的传承与发扬,在思想与艺术交织的世界里,感受文化生生不息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