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海青羊 > 他山博观
方志中的“历史书写”研究范式——一个方志研究的新取向
具体到方志研究,已有著述将方志文本本身作为研究对象,开始探究方志文本书写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又是如何影响方志的历史书写,如此,探求方志自身作为文本被书写、建构的过程,亦成为一个新的研究取向。
更多更好地记录人民——地方志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招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各级地方志部门都在积极探索转型升级,将地方志从一项工作转向一项事业,从“一本书”向志、鉴、库、馆、网、用、会、刊、研、史等多措并举转型,努力构建地方志事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综合体系。
中国地方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突出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这充分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说明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新时代地方志的初心使命与高质量发展
针对目前地方志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应当正确认识地方志与方志人的初心与使命,拓展地方志发展空间,推动地方志开拓创新,加快地方志融合发展,提升地方志服务水平,开创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方志馆与地方文化传承保护
地方志作为系统记述地方经济社会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的重要载体。而方志馆是地情展示的平台和地方志资源收集保存、编纂研究、开发利用的基地。办好方志馆,不仅有利于地方志事业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促进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全面提升年鉴事业服务新时代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并深刻阐释了伟大建党精神,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号召全党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是党的精神之源,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锤炼和洗礼,历久弥坚、光芒四射,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方志文化走出去”的方法与路径初探——以成都为例
在国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大背景下,如何利用成都得天独厚的历史传统和资源优势,让成都优秀的方志文化更好的“走出去”,登上国际舞台,展示中国智慧,服务区域开放与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是成都方志人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也是全国方志界同仁应该共同思考的话题。
地方志书分类常见问题探讨
一部志书的优劣,知其门目,便知其有无鉴别之力。这说明了志书篇目的设置及其重要,而志书分类又是篇目设置的基础。科学合理的分类不仅是志书纲目设计的前提,而且是内容记述的基础。因此,志书分类水平的提高,意味着志书质量的提高,志书的权威性、使用价值的提高。但同时志书分类又是非常复杂的问题,在实务中如果对事物的本质属性把握不准确,常常会出现分类不科学的现象。
用足用好方志资源 服务“四个全面”建设
新常态下的方志研究,责任更大,作用也更明显。因为它涉及面广,囊括了党和国家在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历史、人物等方面的资料保存与研究,是一本社会百科全书,既能为党政干部提供行政参考,又能给普通百姓输送地情资料。所以,作为新时期的方志工作者,我们必须用足用好方志资源,服务地方发展,为落实“四个全面”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修志问道 助推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
社区,作为城市基层组织,在工作中如何以党建指引,发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构建社区邻里互助文化平台,全面推动社区多元文化建设和社区治理现代化,一直是社区工作者和专家、学者探讨的重点和难点,成都市温江区以柳城街道北街社区为载体,在这个问题上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浅论新形势下的方志馆建设
方志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快速进步,一些省、市、县相继建成一批馆藏丰富、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方志馆,成为地方文化建设的标志性设施。从各地方志馆建设的实践看,传统方志馆的建设理念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对方志馆的性质、功能、作用进行重新认识和科学定位,这事关方志馆事业的长远发展,也关系到地方志事业建设的宏观布局。本文结合各地方志馆建设的实践,试就新形势下方志馆的建设作初步的探讨。
出版常识丨图书总字数的计算方法
图书总字数的计算方法,一律以该书的版面字数为准

电子书

确认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