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8 - 青羊年鉴2006
P. 358
青 羊 年鉴 2006 QING YANG NIAN JIAN
寺拜见传度老和尚时,偶见大 及大力支持下,创办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所尼众佛学
勇法师之威仪幢相,恭敬、仰 院,自学院成立以后,法师将自已的全部时间与心血都
慕之心油然而生,并由此萌发 投入到了僧伽教育上。尽管年事已高,事务繁忙,却满
出家之念。 怀激情地执鞭任教,每周授课二十余课时。由于当时交
法师天资聪颖,幼承家 通不便,所请城中授课教师,时有缺课,皆由老法师顶
学,三岁学古诗,琅琅上口。 课。为此,老人家不仅无怨无悔,还用“三祗坐断吾何
自学高中数、理及文、史、 悔,定托高梧结凤巢”来抒发自己执着的教育情结与奉
哲知识:精娴英语、藏语, 献决心!如今,已有七届学僧在老人的谆谆教导与悉心
对儒学及诗词、歌赋、书画 呵护下毕业回寺,她们现在已是佛教界的中流砥柱,或
亦颇为精通。于十八岁时便出版第一部诗集并任教于成 在当地佛协担当重要职务,或在自己宝刹办学宣讲佛
都女中,后参加高等文官考试,一举夺魁,并被委任为 法,或在自己道场奉献所学,普度众生,弘化一方。为
民国省政府秘书处编译室编译。然性耽释典,心厌繁 此莲老颇感欣慰,曾作诗句表达自己对毕业学僧的自豪
华。工作之暇,潜心学佛。在追随诸大德学法期间,听 之情:“竹实桐花引凤雏,两间清气华吾庐。连城似奉
讲笔记落笔成文,现流通的《摄大乘论疏略述》、《入 秦庭璧,复室如藏赵氏孤。”的确,尼众佛学院的学僧
中论讲记》、《修菩提心七义论讲记》、《三皈依观初 在莲老的眼中比价值连城的和氏璧还要珍贵。需要以程
修略法》、《三宝赞讲记》、《定道资粮颂讲记》等著 婴救护赵氏孤儿般的责任与爱心来悉心呵护、培养。她
作皆为法师当年听法笔记。听讲之余,兼作藏汉翻译, 老讲经说法数十年,堪称中国当代比丘尼史上第一位佛
译有《入菩萨行论广解》、《毗卢仪规手印》等。并以 学教育大家。
深厚的汉藏语言功底,精深的佛学修养参加《藏汉大词
弘扬戒法,呕心沥血。我国比丘尼的二部僧戒于公
典》、《世界佛教百科全书》的编撰。
元434年由斯里兰卡尼僧铁萨罗传入,至北宋时失传。莲
“不忍正法衰,不堪众生苦。”为使正法住世,
老法师深感如法如律传授戒法的重要性,呕心沥血重新
为普度苦海中的芸芸众生,于1941年,法师毅然、决然
恢复二部僧戒的传授。早在1960年,斯里兰卡总理访问我
地辞去四川省政府编译员之职,于十方堂昌圆法师座下
国时,曾对已故周恩来总理请求把二部僧戒传回其国。
剃度出家,并依止于爱道堂能潜监院师修学,是年于成
1980年,斯里兰卡佛教界仰慕莲老的道德修持、渊博学
都文殊院受具足戒。此后曾先后从学于王恩洋居士、太
识,祈盼她能为斯里兰卡式叉尼授二部僧戒。然由于因
虚大师、阿旺堪布、法尊法师、观空法师、喜饶加措格
缘欠缺,末能成行。后于1982年与律宗比丘尼大德五台山
西大德,性相台贤,禅净诸宗,尽涉堂奥。并在章嘉活
通愿法师联袂在成都爱道堂及文殊院第一次传授二部僧
佛、能海上师座前受大灌顶。依止能海上师学法,显密
戒。此后于1987年、1989年、1991年先后三次传授二部僧
皆通,性相圆融。生圆次第尽得传承,四部瑜伽悉皆修
戒于四川尼众佛学院第一、二、三届学僧。又于1993年
学。秉承师教“一切佛说经律论,皆成佛所需教授”,
以八十五岁高龄之躯远赴河南洛阳白马寺传授二部僧戒
广学多闻,不存门户之见。法师一生勤学不辍,大小五
共六百余人。于1993年冬月及1999年4月在本堂传二部僧
明无一不通。为当年能海上师传法七位弟子中唯一之得
戒,又于1995年4月在宝光寺传授二部僧戒。由此,在中
和尚位和上师位的女弟子。
国大地上恢复了失传八百余年的二部僧戒。
莲老法师一生致力于佛教教育。由于法师学养渊
建寺安僧,不遗余力。为了恢复在“文革”中被
深,出家后,立即被剃度恩师昌圆老法师授命为莲宗女
破坏的文殊院、昭觉寺、石经寺、铁像寺、爱道堂等寺
众院教务长兼佛学讲师,培养佛门尼众。为了教授尼众
院,莲老法师四处奔波,不畏年高,不辞辛苦。四川省
学子,法师于1984年在已故佛教协会会长赵朴老的关怀
的佛教能有今日的发展兴盛与莲老法师的努力是分不开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