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0 - 青羊走街串巷
P. 110
第一批社区美空间坐落于此
◎
◎
\ \同仁路
长顺街西边的同仁路,它的由来也与少城有
着密切的关系。清代以前,成都的大城、少城共
用一座西城墙,沿着西城墙内侧有一条贯通的道
路,就是今天的同仁路。有一点值的注意,成都
老城区较长的街道,分段命名往往从南至北,冠
以上、中、下以区别,并且次序在街名之后,如
长顺上街、长顺中街和长顺下街,独同仁命名比
较特别。同仁路三段,从北至南,依次是上同仁
路、中同仁路和下同仁路,这种情况是历史原因
形成的。
在少城,清代驻扎有不少的八旗官兵,按照
当时的政策,所有出生的旗人的子弟都会编入相
应的组织(分旗),定期向政府领取薪俸。到清
代末年,尤其是辛亥革命后,旗人生活难以为继。
特别在清政权被推翻前夕,为了和平解决少城的
满蒙同胞的生活问题,当时的将军衙门和四川省
政府协商,给出了合适的解决方案。
同时,为了表示民族共和,安抚无业的八旗
子弟,在今实业街和西城根街处建立手工作坊,
解决部分家庭的生计问题。到满城拆除后,在这
里逐渐形成街区,取一视同仁的寓意,命名为同
098 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