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7 - 青羊走街串巷
P. 237
因展场太过迷你,主办方不得不限流入场观展。所幸的是展厅有
一面临街,美术馆将其改造成了落地玻璃式的橱窗展示,暂时无法入
内的观众可以站在街边欣赏里面的画作。这个众人围观的场景也成为
了文殊坊最新的一道风景线,不少人纷纷驻足,饶有兴味地往里张望。
中国画历来讲求“以大观小”和“以小见大”,而看上去仅巴掌
大的“老朱家”亦是如此。此次开馆展的参展者各个都来头不小。
康有为(1858 年—1927 年)虽然是著名历史人物,但大多数人只
知道他的”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却不知道他的书法在艺术史
上也有着一席之地。康有为的书法力倡北碑古拙之风,其书自成一格,
被称为“康体”。此次展览便有一幅康有为的书法真迹,摘自唐代诗
人韦庄的诗句。
据朱万春介绍,小小展厅里展示的康有为百年前特为其曾祖父朱
懋先所题。朱家先祖朱启鹿是乾隆时期著名书法家,曾为成都皇城科
举考场前的牌坊题书“为国求贤”;朱万春的曾祖朱懋先不仅是著名
藏家,也是杰出的菊艺大师,每年秋天人气爆棚的成都人民公园菊展
便由他当年一手创办。
晚清时期,朱懋先与康有为是好友,当年朱懋先在上海为康的变
法事业筹款,故康有为写下书法一幅以示感谢。上世纪二三十年代,
张大千、徐悲鸿、谢无量、马万里等著名书画家都曾是朱家老宅余园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