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5 - 青羊走街串巷
P. 245
1931 年,经美籍牧师夏时雨的介绍,罗蜀芳到中国第一所特殊教
育师范学校——烟台启喑师范学校学习。1933 年毕业后返川,执教于
中西慈善会盲童学校。在 1938 年 3 月 8 日,她捐出自己多年积蓄,并
四处筹措,在马道街创办成立“私立明声聋哑学校”。学校取名“明声”,
意在要让铁树开花,哑巴说话。
经历 5 次迁校、4 次搬家,坚持下来,被专家称为“民国成都的武
训”。1939 年初,学校迁到郫县。这年夏,她带领师生们在郫县街头
举行抗日义演。所得款项全捐给了郫县抗战后援会,也成为全县中小
学捐款最多的学校。
1942 年,罗蜀芳应中西慈善团盲童学校之聘、兼任该校校长,并
创办了盲哑师资班。1944 年,为了宣传特教和激发民众抗日,她组织
盲聋学生宣传队,沿江而下,先后到乐山、宜宾、泸州、自贡、内江、
重庆巡回演出,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著名民主人士张澜和邵从
思高度赞扬她献身残疾人事业的精神,参加了她发起的校董会。1947
年冬,远在大西洋彼岸的世界盲聋哑人教育家海伦·凯勒注意到了这
所学校。因海伦·凯勒到日本后生病,派她的秘书斯特弗勒来华访问
并邀请罗蜀芳赴美考察聋哑人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罗蜀芳将一个完整的盲聋哑学校交给人民政府。
1980 年,她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聋哑人代表大会,受到党和国家
领导人接见。步入晚年的罗蜀芳还坚持为省“聋哑师资培训班”上课,
并参与编写《四川省聋哑人扫盲识字课本》《聋哑预备教育教材及教
学法》等著作,为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财富。
1994 年 2 月 20 日,罗蜀芳病逝,享年 88 岁。
在成都东门大桥两侧,过去的城墙内还有南、北两条马道街,随
着城墙的拆除,街道也随之消失。
在北门大桥的两侧,在城墙内侧也有较长的马道,至今保留有东、
西两条马道街。人们熟悉的四川建筑设计研究院就在东马道街。
西马道街是一条不起眼的小街,那里有一座道观,留下了一段故事,
记录了我们这座城市一个遥远的瞬间。
这座道观名叫“广生宫”,但现在大多数人称其为“娘娘庙”。
据说该道观始建于三国蜀汉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年的历史。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