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7 - 青羊走街串巷
P. 347
追溯草堂书院历史,可至元代。当时,蜀地地方官员
纽怜重视文教,推崇杜甫,以私财建立书院一座,是为草
堂书院,曾出现“收书三十万卷”的盛大规模,与扬雄墨池、
文翁石室齐名。明朝弘治十三年,四川巡按御史姚祥将书
院移建于草堂前,为屋三楹,规模与元时相当。清乾隆末年,
四川按察使顾晴沙主持修葺书院,将其改名为少陵书院。
晚清民国时期,因战乱频繁,草堂书院一度荒废。2017 年,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启动恢复重建草堂书院工程,历时四
年完工。如今,草堂书院携书香文气再度回到大众视野。
重建后的草堂书院以打造中国诗歌教育推广中心、杜甫
诗歌文献收藏中心和全国诗歌文化研究中心为目标,兼具学
术研究与社会教育功能,以实现博物馆、书院、学院的三结
合。草堂书院成为继“杜甫千诗碑”之后成都又一文化地标。
草堂书院占地 3586 平方米,整体建筑风貌以具有中国
传统特色的古建为主,由两重三进四合院的中国传统古建
筑院落和一幢单体古建筑组成,分为开放读书区、科研教
学区、青少年专区,宏伟之外见典雅,大气之中有婉约。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