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9 -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文家街道志
P. 149
·农 业·
因五金组是 “地下黑工厂”, 一度关闭。 1971 年恢复加工, 重新组建五金加工组, 公
社安排一间公房作车间, 地址在乡人民政府办公地侧。 组内技工 3 人、 钳工 2 人、 锻
工 1 人, 全组共 14 人。 1974 年实现产值 3 万元, 实现利润 4 000 余元, 添置车床 1 台。
1978 年, 五金加工组有固定资产 1. 2 万元。 1980 年, 工业加工组经公社批准改为文家
场建筑工程队, 扩充建筑技术力量, 对外承接小型房屋工程建设, 先后承接过文家医
院食堂、 乡信用社、 成都市制药一厂五楼宿舍大楼、 文家乡自来水塔 1 座及全乡 9 座
自来水塔建筑工程。 1989 年, 文家场建筑工程队增添的主要设备有井架 4 个、 搅拌机 2
台、 水平仪 1 台、 汽车 1 辆、 三轮车 1 辆、 灰机 3 台、 卷杨机 2 台、 磨石机 2 台、 喷机
1 台、 电焊机 1 台; 文家场建筑工程队职工队伍中有队长 1 人、 副队长 6 人、 施工员 5
人、 会计 2 人、 出纳 1 人、 采购 3 人、 技术人员 25 人、 临时工 147 人。
文家造纸厂 1978 年成立文家纸浆厂, 厂址设于文家场南侧的四川商业学校 (现
今四川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内。 1979 年, 该厂生产出第一炉纸浆, 联系销往成都造纸
二厂, 该厂拒收。 文家纸浆厂立即转向造纸, 并更名为文家造纸厂。 该厂投产后产量
日产纸 1. 5 吨。 第一炉造纸有 9 个品种, 包括打字纸、 红、 黄、 橙色等彩色纸和书写纸
等品种。 第一炉纸参加四川省乡镇纸厂产品比赛时获全省乡镇造纸比赛第六名。 此后,
文家造纸厂向社会公开招收职工 110 名, 全部经过考试、 筛选, 合格者才接收进厂,
按工序送往外地纸厂培训, 结业后回厂归口工作。 全厂有固定资金 70 余万元, 流动资
金 8 万元。 1981 年, 全省乡镇造纸业兴办 200 余家, 造成造纸用的毛布、 铜网以及其
他原料短缺, 又因销路不畅, 积压资金过大, 加上环境污染严重, 造纸厂无力解决,
公社同意造纸厂息业停办。 造纸厂部分较完整或可转向使用的设备, 转让给其他企业
单位, 而一些大型笨重设备, 经电割后作废铁卖给废旧品回收公司; 职工按息业办法
遣散回家。 厂房及厂地转让费用, 抵消纸厂耗用有余。
文家经营站 1953 年, 全国私营屠宰全部纳入合作组织。 1954 年, 文家乡屠宰业
由乡供销社农产站管理, 实行统一收购、 统一屠宰、 统一价格政策。 1960 年, 全公社
实行交售生猪返还肉票规定, 每头生猪, 返还不等, 以生猪大小定为三个标准: 180 斤
以上的大猪、 每斤返还肉票 7 两, 150 斤以上的中猪、 每斤返还肉票 6 两, 130 斤以上
的小猪、 每斤返还肉票 5 两。 每斤肉票售价 0. 6 元, 凭票购肉每斤需补 0. 78 元, 无票
购肉每斤则需 1. 38 元。 1978 年, 全公社屠宰业与公社供销社农产站脱钩, 改由成都市
金牛区食品公司归口管理, 改称 “文家经营站”。 1983 年, 利改税后, 生猪屠宰实行
改革开放政策, 私人可以经营屠宰, 屠宰经营站收猪困难, 采取月薪制。 1978—1988
年, 文家经营社共创利润 2. 93 万元, 完成税收 88. 88 万元。
文家榨油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文家地域有大石桥彭家碾、 马厂李家碾两
座私营水碾土榨, 两家年榨油 1. 5 万千克左右, 平均产油率 3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后, 1966 年 5 月成立文家人民公社油厂。 1966—1974 年, 油厂都采用旧式的石磨和
手工榨油方式, 粗笨落后, 耗力大, 收效微, 出油率低, 尚不能将油全部榨尽, 黄菜
· 8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