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74 - 青羊区志1991-2005
P. 974

青羊区境内的历史人物,灿若群星,真是江汉炳灵、人才辈出、世载其英、传之千古。为使本志
              所收录的人物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代表性,本志采用传、录、表体裁,以姓氏笔画为序,尽可能把凡
              在区境内生活、居住、学习和活动、工作过,公认在成都和青羊区有重要经历、建树、影响和知名度
              的各个人物,不分籍属,均收录在内。




                                         第一章  古代人物选萃






                  文  谷(生卒年不详)
                  字太虚,成都温江(现青羊区文家乡)人,西汉文翁之后。其祖父文龟年,唐乾符中明经及第,
              曾任彰明令。谷笃学博闻,以词章名于世,受到后蜀通奏使王昭远赏识。后进士及第,事后主孟昶,
              历官员外郎、侍御史、山南道节度使判官。广政末年,曾随王昭远巡边。兄弟五人,一居汉州,一居
              绵州,一居邛州,谷居温江。子大章,官至宋国子祭酒。
                  谷亦好古之士,喜与僧道异士交游。广政三年,著《备忘小抄》十卷,杂抄子、史一千余事成
              集,以备遗忘,故名。


                  文  翁(生卒年不详)
                  名党,字仲翁,西汉庐江舒(今安徽省庐江县西)人。少好学,通晓《春秋》,学识渊博。景帝
              末,受命出任蜀郡太守。为人仁爱,重视教育。到任后,体察民情,爱恤百姓,见蜀郡地处偏僻,经
              济文化很不发达,于是率领人民,穿湔江口,开凿蒲阳河,扩大都江堰的灌溉面积一千七百顷,以发
              展农业生产,改善人民生活。这条人工河,至今仍是都江堰内江灌区三大干渠之一。
                  为发展教育,培育人才,文翁先是从郡县小吏中选拔聪敏而有培养前途的俊士张叔(即张宽)等
              十余人,派往京城长安从博士学习,或读“五经”,或学“律令”;并节省郡府开支,购买“刀”、
              “布”等蜀中名特产品,带往长安,赠与博士以充学费。数年后,张叔等学成归蜀,文翁授予高级官
              职,或遴任郡学教授。文翁又于成都城南(今成都石室中学校址)修筑石室,建立讲学、修起“学
              官”,创办郡学,招收郡内各县子弟入学。入学弟子均免服劳役,得以专心学习,一边读“五经”、
              习律令,一边从事实际工作,有的参与官府职事,有的随侍在侧,协助处理公务。文翁每到各县视
              察,都挑选品学兼优的郡学弟子随行,让他们传布教令。弟子中成绩优异者,则任以郡县吏职。于是
              吏民以之为荣,争作郡学弟子,富人甚至出钱以求之。蜀郡自此学风大兴,民俗顿改,一批批人才从
              石室脱颖而出。短短数年,蜀地游学京师的学者就与齐鲁学者齐名。蜀郡一跃而为全国科技文化先进
              地区之一。汉武帝有鉴于此,乃于元朔(前124年)下令全国每个郡普遍设立官学。这时,蜀郡文翁石

              室已开办十多年。
                  文翁终于蜀,蜀郡人民感其教化之德,在文庙之侧为之立祠、塑像,岁时祭祀不绝。“子孙亦家
              于蜀,文氏遂为著姓”(《蜀中广记》卷四十七)。

                  毋昭裔(生卒年不详)
                  五代时河中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学识渊博,以才华拔萃知名。孟知祥任西川镇守吏,委
              毋昭裔掌“书记”之职。公元934年,孟知祥于成都称帝,建立孟蜀政权,毋昭裔被擢升为御史中丞。



              ·936·
   969   970   971   972   973   974   975   976   977   978   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