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88 - 青羊区志1991-2005
P. 988
辩解肃顺被杀之事。光绪四年(1878年)王闿运受四川总督丁宝桢延请,出为四川成都尊经书院山长
(即院长),主持讲学授课。他首先废除八股文,以教经学为主,辅以史学、词章和小学(文字、音
韵、训诂之学),采取自编讲义,自学为主。主张在教师指导下开展讨论,注重消化,以期学到真正
学问为目的。
王闿运在成都执教期间,由于他大胆改革和不断努力,终于为国家培养出一批人才,新开一代蜀
中学风,对成都贡献较大。此后,先生讲学于长沙思贤讲舍,衡州船山书院。
辛亥革命后,王闿运出任清使馆馆长,筹组编纂,有所作为。先生经学治《诗》、《礼》、《春
秋》,宗法公羊。生平名世之作以五言见长,诗文务模拟汉魏六朝形式,颇为晚清拟古派所推崇。著
有《经子笺论》、《湘军志》、《湘绮楼日记》、《湘绮楼诗集、文集》,并编《八代诗选》。门人
辑其著作为《湘绮楼全书》。
王闿运当年执教的成都尊经书院已不复存在,原址已改作五○二厂宿舍。然先生雪泥鸿爪之迹亦
还在,如当年为杜甫草堂撰就的楹联,1963年10月经老舍补书今悬工部侍郎下,文曰:“自许诗成风
雨惊,将平生硬语愁吟,开得宋贤两派。莫言地僻经过少,看今日寒泉配食,远同吴郡三高。”今成
都市李劼人故居文管所亦收藏有王闿运撰书的一纸对联:“读书三径草。沽酒一篱笆。”文词与书法
皆见雅俊。
王铭章(1893~1938年)
字之钟,新都县人。1909年考入四川陆军小学,辛亥革命保路运动中加入同志军,投入反清运
动。1921年入四川陆军军官学堂第三期步科,1914年毕业,分在川军刘存厚部见习,不久任排长。
1916年随军参加护国之役,腹部中弹,立战功升连长。嗣投入川滇之战及四川军阀混战,以功逐升
营、团、旅长。1926年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29军第4师师长。川军整编后任第41军师长。1937年率部
出川抗战,编入第22集团军序列,率所部122师并指挥124师转战于晋北、晋东地区。1938年2月担负邹
县、滕县一带的攻防任务。此时代理第41军军长职务,负责全军前线指挥。3月14日,日军精锐部队10
万人分路进逼邹县、滕县,孤军无援,亲率所部奋力迎战三昼夜,死守滕县县城,17日壮烈牺牲。追
赠陆军上将。
王缵绪(1886~1960年)
字紫泥,又号治易,别号屋园居士,西充县人。清秀才。毕业于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在四川陆
军33混成协见习,后任排长。参加辛亥革命,遂升连长。1913年在刘湘团任营长。1918年任第八团团
长。1920年调杨森第9混成旅任团长,同年3月升旅长。1922年随杨森败退宜昌。1923年初随杨森打回
四川,取得胜利。1924年6月24日北京政府授陆军中将军衔,同年出任成都市政督办。1925年在杨森发
动统一战中倒向刘湘,任16师师长。北伐易帜,任21军第4军军长。1938年3月就任29集团军总司令、
代理四川省主席和四川省主席。1939年10月出川抗战。1942年调任第6战区副司令长官兼29集团军司
令,参加湖滨战役等。1945年1月10日被委任为重庆卫戍总司令,5月21日选为中央执行委员。1946年
任武汉行辕副主任,后改任重庆绥靖公署副主任。1949年12月任西南第一路游击司令,旋在成都市成
立“治安保卫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维持成都秩序。曾家居文庙后街(原省公安厅处)。同年12
月13日通电起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川西博物馆馆长、四川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成都市人民代表。
1956年潜逃出境未果被捕,病死狱中。
车耀先(1894~1946年)
·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