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4 - 青羊走街串巷
P. 214
美术史上,留下光辉的一笔。
到了民国时期,成都这类商店(当时叫银楼)集
中到了春熙路、总府路等繁华地带,金丝街、银丝街
便不再制作和出售金银制品。
另外,从文武路往东,德盛路以北,还有一条并
列的铜丝街。往南,有打铜街、锣锅巷、线香街。仅
从这些街名便可知,这里从前曾是一个手工业制品相
对集中的地区。
白丝街是因为讹写的一条街,它的本名北寺街,
得名源于旧时的清真寺。清代在这条街的西北侧修建
清真寺,为区别于其他清真寺,这里被称为清真北寺(当
时成都有清真十三寺),街道也得名北寺街。
解放后,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
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等多个民主党派和
中国工商联合会四川省委员会集中在这里办公。
金丝街 45 号是一个很普通的老小区,门口有流动
商贩,有跟所有老小区相似的旧大门,大门上挂着邱
二哥锅盔的简易招牌,进门的一边搭着两间低矮的房
间,也是邱二哥做锅盔的地方,邱二哥在这里已经做
了近三十年的锅盔。
这是一个连窗户都没有的小棚子,木桌一张电灯
一盏,碳炉一个簸箕三两,外加中等个子有点胖胖的
邱二哥,普通的器材普通的人,却诞生了让许多人赞
不绝口的味道。
邱二哥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开始做锅盔,第一件事
便是和面,将前一天留下的一点老面和面粉一起和,
然后放在大盆里发酵,这就是锅盔“泡臊”的原因之一。
从大盆里取出一坨面,邱二哥会先反复的揉打,
让面更加的劲道,这一大团面会做一种味道的锅盔,
先从大团面中取出一小团揉成长条,扯成一坨一坨的
这叫扯起子,邱二哥的锅盔只有红糖混糖椒盐和白面,
202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