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7 - 青羊走街串巷
P. 267

正通顺街在清代有一座很特别的大仙祠,所祭祀的不是
                               一般的神仙,而是狐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狐狸精。在我国
                               古代曾经有过祭祀狐仙狐神的习俗,如唐代的《朝野佥载》
                               所载:“唐初以来,百姓多事狐神。房中祭祀以乞恩,食饮
                               与之同,事者非一主。当时有谚曰:‘无狐魅,不成村。’”
                               但是在清代的城市中还建有这样的一座大仙祠,却是极为罕
                               见的。这座大仙祠的香火在门外的红墙上都还有信众用红布
                               写着“信不信由你”之类的大字,所以在成都一直流行这样
                               的一个歇后语:“大仙菩萨的匾——信不信由你。”当代著
                               名学者、书法篆刻家徐无闻祖宅在成都北郊玉局村,但是他
                               出生在正通顺街。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基督教会内地会购得原正通
                               顺街 60 号至 66 号张氏的铺面与住宅,改建为福音堂和外国
                               传教士的招待所,是成都的早期福音堂之一。
                                   1914 年,德国的西门子公司在正通顺街 62 号开办了“西
                               门子洋行”,这是目前已知的世界著名企业在成都开办的最
                               早的业务机构。
                                   1952 年 9 月,成都军区政治部战旗歌舞团在正通顺街 98
                               号成立。建团以来,创作演出了一批独具民族特色、军人气
                               派,为观众喜闻乐见的优秀剧(节)目。美籍华人作家严歌
                               苓在这里度过了她的青春岁月。只不过,现在已经没有她书
                               中那座带有四十八个房间的红楼了。如今的正通顺街 98 号,
                               依然是外人勿入的军事管理区。它的大门左侧是巴金故居原
                               址纪念碑,右侧则是西南剧院。电影《芳华》,就是这里的
                               真实写照。严歌苓在一次采访中说:“故事是虚构的,但细
                               节全是真实的。哪里是排练厅、哪里是练功房,我脑子马上
                               能还原当时的生态环境。那一代人的青春,就发生在这,长
                               长的走廊、小小的排练厅、戒备森严的大院里。”这条三百
                               多米的正通顺街,走出了巴金、严歌苓、张莉、欧阳奋强等
                               许多文艺工作者。
                                   正通顺街有一家门面不大的包子店,借战旗文工团的大

                                                                         255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