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8 - 青羊走街串巷
P. 328
活动。1934 年出国考察,回国后在上海新垦书店工作,并以李凡夫
的名义主编《研究与批判》。1937 年受李一氓邀请去延安,和毛主
席通宵畅谈,并按照指示回川开展统战工作,成为中共和四川实力
派之间的重要联络人。1938 年出任 38 军参谋长并出川抗战,受到
国民党上层怀疑后,根据叶剑英指示托病回川。
1941 年,加入民盟并任四川支部主任委员,在周恩来的直接领
导下长期领导四川民盟工作,争取川军将领,促成周恩来和刘文辉
1942 年的重庆会晤。在周恩来指示下,把电台秘密安置在刘文辉与
潘文华军中,时间长达 8 年。1949 年,参加策划彭县起义和解放军
入川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政务院参事、民盟中央委员、全
国政协会员。1957 年被错划为“右派”,1975 年在京车祸去世。
1979 年平反,骨灰入八宝山。
我国京剧泰斗陈彦衡,在 1933 年 12 月 28 日曾病逝于陕西街。
陈彦衡(1868-1933),宜宾人。儿时随父亲在山东喜欢上京
胡技艺,后辞官去北京钻研谭鑫培等京剧大师的唱腔,并跟随谭的
琴师学艺,开创了京剧唱腔记谱的先例。1915 年开始为谭操琴,成
为名满天下的操琴圣手“第一琴师”。先后出版《戏选》《说谭》
两部研究谭派的专著。1931 后,南下上海撰写《燕台菊萃》和《戏
曲丛谈》。1932 年举家回川,先后在重庆、成都等地传艺,并带病
在春熙大舞台演出 5 天。其子陈富年(1904-1983)继承其衣钵,常
年在成都京剧团授课。
陕西横街,曾经在 1920 年设立四川通志局,志书由宋育仁先
生主持,修成稿本 323 册,到 1931 年完工。
民国九年(1920), 四川省长杨沧白、督军熊克武经会商拟成
立四川通志局,聘宋育仁等乡贤商榷修志相关事宜,后因杨、熊二
人兵戎相见而耽搁数年。民国十三年(1924),杨森宣布设立“重
修四川通志局”,宋育仁受聘为总纂,主要负责纂修《四川通志》。
民国十九年(1930),《四川通志》初稿完成。在纂修《四川通志》
的同时,宋育仁还受聘兼修家乡的《富顺县志》。由于宋育仁常年
在成都,《富顺县志》的审稿等监修工作主要通过信函进行,期间
来往信函达数百件。民国二十年(1931),《富顺县志》出版刊刻,
316 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