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0 - 青羊走街串巷
P. 330
到了上世纪 80 年代初期,在人民南路和梨花街这两条街上的
缝纫摊点,因市政施工而搬到了陕西街,陕西街的两边逐渐形成
了摆满了裁缝摊的风景,与青年路的服装百货摊点、人民南路的
书画工艺品摊点齐名为当时的三大市场,在这条街道上当时聚集
了 110 多家缝纫摊,陕西街“缝纫一条街”的名气由此而来。在
上世纪,每家每户都习惯购买五颜六色的布料拿到陕西街来缝制
衣服,当时做衣服很划算,可以随心所欲地满足自己的偏好。因
为市场需求极大,陕西街上一家挨一家的缝纫摊区,家家生意火爆,
顾客围在各家摊前,使得在道路两旁骑自行车的人不得不下来推
着走。在那改革开放的年代,又迎来了全民下海,陕西街上的一
个缝纫摊位就是一个“万元户”。
后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达,成衣开始逐渐占领市场,人们量
体裁衣的习惯早就发生了改变,导致缝纫制衣的人开始越来越少,
这条曾经红火的陕西街就变得越来越萧条。到 2000 年后,随着陕
西街进行道路改造,沿街搭建铺面的缝纫摊就此消失在老成都人
的记忆中。
如今,陕西街有关于缝纫的记忆,剩下了售卖各种演出服、
礼仪服、旗袍、民族服等的小店……但即便如此,当你不经意间
问起店老板“你这手艺有多久了?”他们也会平平淡淡地说,从
小看都看会了。
318 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