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6 - 青羊走街串巷
P. 76

晚年迁居焦家巷。武昌起义后,他曾在南              当时的著名文人周菊吾有诗道“滑滑焦家
       校场万人集会上,竖起“同盟会会长孙文”             巷口泥,忍饥客散雨丝丝。红泥炉子通红
       大旗,让孙中山的名字家喻户晓。短暂出              火,番薯浓香透鼻时”。解放后,马红苕
       入政界和军界后,追随章太炎先生学习国              不再经营。但在巷子里的“贺水饺”又拴
       学,在文字音韵学上很高的造诣,尤其对              住了成都人的胃。
       先秦两汉时期的声母研究自成一家独有见                  说起成都有名的红油饺子,首先想到
       解。中年后,长期在成都大学、四川大学              的肯定是“钟水饺”,历史悠久,分店遍
       等高校任教,1952 年自川大退休。              布大街小巷,但是哪家是最正宗的?哪家
          还有一笔值得一提,在 1936 年四川          还保留着传统的味道?恐怕没几个人说得
       各界公祭章太炎先生的活动现场,李植先              清楚。
       生撰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但是说起“贺水饺”,爱吃饺子的成
       不能屈;泰山其颓乎!梁木其朽乎!哲人              都人绝对不会迷茫,因为“只此一家,绝
       其萎乎”,至今被誉为当代最佳名联之一。             无分号”,几十年如一日,味道没变,地
          在巷子的东口,民国时期有成都著名             方也没变。寻找儿时的记忆,来“贺水饺”
       的小吃“马红苕”,今天烤红苕可谓遍布              没错。
       大街小巷,当时仅此一家,很受群众喜欢。                 走拢长顺下街,看到这个路牌,拐进































       064                                                                                                                                              065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