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7 -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文家街道志
P. 107

·建置区划·


               会选出。 第一区改辖文家场、 鱼凫镇、 苏坡桥、 隆兴场、 南岳庙 5 个乡、 镇。 1944 年,

               温江县调整乡镇辖区, 改文家乡第一区为温江县第二区, 辖文家、 苏坡、 公平、 隆兴 4
               乡, 将原辖南岳庙乡划入第三区, 鱼凫镇划入第一区。 1945 年, 温江县调整乡镇辖区,
               文家乡划出 8 保, 鱼凫镇划出 2 保, 隆兴、 南岳庙各划出 1 保, 共 12 保成立公平乡,
               直到 1949 年未变。
                    1949 年 11 月, 文家辖区解放, 国民政府地方政权解体, 文家乡由进步人士组成治
               安委员会, 维持地方治安, 待人民解放军派人接管。 1950 年 2 月, 温江地区行署及温
               江县人民政府先后成立。 文家乡划作温江专区工作示范乡, 派军事代表张伦超及工作
               人员俞子贵、 徐应泉、 易勋吾负责全乡工作。 1950 年 6 月, 成立文家乡人民政府; 同
               时, 乡内各保成立农协会, 文家乡属温江县管辖。 1955 年 3 月 12 日, 成都郊区人民政
               府改为郊区人民委员会, 辖 30 个乡、 6 个场镇。 1956 年 3 月 15 日, 文家乡划归成都市

               郊区人民委员会管辖, 其中原乡的第 11 村、 12 村、 13 村、 14 村、 15 村、 16 村和第 5
               村的 6 个组及第 11 村的 7 个组划归温江县人民政府管辖; 是年 5 月, 郊区人民委员会
               将原 30 个乡、 6 个场镇和从温江县划入的青苏乡、 苏坡乡、 苏坡桥镇、 文家乡的 6 个

               村, 以及从郫县划入的互助乡的 14 个村调整为 12 个乡, 即保和乡、 得胜乡、 龙潭乡、
               永丰乡、 西城乡、 和平乡、 青龙乡、 天回乡、 青苏乡、 苏坡乡、 文家乡、 互助乡。
               1958 年 10 月, 成都市郊区各乡实行人民公社管理体制, 青苏、 苏坡、 文家 3 乡合并成

               立苏坡人民公社, 辖 13 个管理区。
                    1960 年 7 月, 成都市郊区更名为金牛区。 1961 年 4 月, 苏坡人民公社调整为文家、
               苏坡两个人民公社。 1962 年 3 月, 文家、 苏坡两人民公社调整为苏坡、 青苏、 文家 3
               个公社。 1966 年 4 月, 成都市将苏坡、 文家两公社划归 132 厂领导。 1968 年 6 月, 金
               牛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后, 于 9 月从 132 厂收回苏坡、 文家两公社管辖权。 1976 年 9 月,
               苏坡人民公社的快活、 红碾、 蔡桥、 七里沟、 华严村 5 个大队地域划入文家人民公社
               版图, 由文家人民公社管辖, 全公社共计 13 个大队。 1977 年 11 月, 文家、 苏坡、 青

               苏 3 个公社合并组建为文家、 苏坡两个公社。
                    1981 年 1 月, 金牛区革命委员会改为金牛区人民政府, 1982 年 1 月建立土桥、 茶
               店子、 洞子口、 天回镇、 青龙场、 龙潭寺、 保和镇、 高店子、 琉璃场、 三瓦窑、 石羊
               场、 永丰场、 簇桥、 苏坡桥、 文家场等 15 个街道办事处。 1982 年 6 月起, 金牛区所属
               人民公社开始进行体制改革, 至 1983 年 8 月, 文家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改建为文家乡

               人民政府建制。
                    1990 年 10 月, 成都市辖区进行行政区划调整, 将东城、 西城、 金牛 3 个区调整为

               锦江、 青羊、 金牛、 武侯、 成华 5 个区, 原隶属金牛区管辖的文家乡调整为青羊区
               管辖。


                    【文家街道】   清初兴场, 因文翁后裔、 后蜀侍御史文谷宅在场北得名。 新中国成


                                                                                       ·  3 9 ·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