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3 - 青羊年鉴2006
P. 63
青羊年鉴 2006 ◆ 特 载 ◆
全面竣工。完成工业集中发展区东区2.6公里主干道路和 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提升社会文明水平。
西区3.2公里路网建设;新建和改造文家片区道路37.2公 大力实施科技兴区战略。深入开展“科技示范行
里;加快东坡、金沙等城市配套道路建设。海斯凯公园 动”,带动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高科技企业占
等25个公建配套项目全部建成。完成了侯黄、侯西两条 工业企业产值比重达67%;“科普示范城区”创建工作通
总长8.2公里的高压走廊迁改工程;黄胜线高压走廊迁改 过国家验收;申报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90项,已
工作进展顺利。完成了金沙处所建设,启动了东坡处所 立项30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
和光华办事处建设。 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力
旧城改造步伐加快。创新体制机制,整合存量资 度,全年投入财政资金1.7亿元。运用市场手段筹集建设
源,激活资本市场,努力解决政策、资金等瓶颈问题, 资金1.3亿元,建成文翁书院等特色学校并投入使用,对9
旧城改造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宽窄巷子改造工程完成拆 所涉农学校实施了标准化改造;选派优秀教师到涉农学
迁量的80%;文化宫及周边地块等7个项目拆迁进展顺 校工作,全区涉农学校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到75%;现代
利。锦绣工场项目的深化设计、土地整理等工作取得了 学校制度建设快速推进,教育科研取得丰硕成果,城乡
实质性进展。积极解决府南河及锣锅巷地块拆迁安置等 教育一体化经验得到教育部高度评价;实施教材循环使
遗留问题,抓紧实施拆迁安置房开发等配套项目,切实 用,全区4.5万名学生免交课本费,其经验在全国普遍推
维护群众利益。全区启动旧城改造项目67个,其中拆迁 广。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学院的作用,建立提高新市民就
项目38个,占地面积400亩,拆迁面积27万平方米,完成 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课程体系,举办新市民培训班,开
投资33亿元。 创了城乡居民共享教育发展成果的新局面。
城乡面貌明显好转。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中心, 推进城乡公共卫生建设。投入2450万元,对两所涉
抓好绿化建设和管理,12处13960平方米“邮票绿地”、 农医院实施了改造,建成了23个村级卫生服务站,城乡
青羊宫至三环路内景观廊道打造成功,建成区绿化覆盖 一体的公共卫生、疾病救治、预防控制网络初步形成;
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三大指标均达到国家园 我区被授予“四川省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通过了全
林城市标准。完成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被评 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验收。切实抓好了人感染猪链球
为“成都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先进集体”。基 菌、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疫工作,确保
本完成了青华路风貌整治,完成了红照壁、浣花社区等 了清净无疫。
街道、社区的整治。狠抓扬尘治理,治理率达100%。创 全面发展文化体育事业。继续打造 “琴台欢歌”
新城市管理机制,推进环卫体制市场化改革,清扫作业 和“文化带动工程”两大文化品牌,提升了社区文化水
全部实现市场化运作。城西固体废弃物处理站正式投入 平;金沙遗址公园等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步伐加快;积极
使用, 40余个垃圾中转房已全部拆除。数字化城市管理 完善公共文化体系,完成了青羊文化事业发展中心规划
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已被列为成都市试点单位。对农村 设计并启动建设;完成全区文化旅游产业总体规划,大
主要污染源实行全面监控,促进了城乡环境状况的共同 力策划包装精品文化旅游项目。成功举办全区第二届运
好转。 动会、第二届特奥会,承办成都市首届特奥会等体育赛
五、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事,我区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
积极开展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位”。
文明社区及“五好”家庭等工作,7个单位被评为全国文 协调发展其它各项社会事业。巩固省级计划生育优
明单位。以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为契机,开展了多种形 质服务先进区创建成果,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全面
式的国防、双拥及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组织举办“青羊 完成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获得国务院经普办和省
学习会”及创建“学习型城区”等广场群众活动,积极 政府表彰。圆满完成机关事务管理和服务保障任务。完
开展行风教育活动,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未成年人 成财政预算、重点项目及经济责任审计等工作目标。建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