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青羊年鉴2008
P. 35
青羊年鉴 2008 ◆ 综 述 ◆
助”等手段,使涉农中心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由2003年 万平方米,在建45万平方米,引进企业236家,工业集中
的23%增长到2007年的87.4%。全区城乡卫生事业得到均 度达到87.5%。工业总部基地引进企业76家,其中总部企
衡发展。 业62家,市外投资企业53家,行业百强34家,世界500强
社区卫生服务。成功创建“国家社区卫生服务示范 企业1家,总投资53亿元,投资强度达到480万元/亩,税
区”和“国家中医药特色社会卫生服务示范区”。建成 收强度达到100万元/亩,工业集中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
9个社区服务中心,1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初步形成15分 逐步形成。以打造安居乐业样板区为重点,深入推进农
钟健康圈。社区卫生六位一体功能全面落实,知晓率与 民向集中居住区集中。全区已建成新居工程5个、100多
利用率逐年提高,门急诊总人次由2003年的20.818万人次 万平方米,入住农民近万人,快乐二期和清波小区即将
增加到2007年的47.4887万人次,增长2.28倍;慢病住院 竣工入住,培风二期、盐井三期等新居工程年内开工建
总人次由2003年的1.9235万元人次增加到2007年的3.3698 设。坚持农民新居建设到哪里,按照城市化社区标准同
万人次,增长1.75倍。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 步配套的“六站一室一港湾一学校”就跟进到哪里,打
中的作用,投入793万元,在文家等5个中心建立精品中 造了15分钟健康圈、半小时入学圈和15分钟文化娱乐圈、
医馆;通过“传帮带”式和中医全科培训相结合的新型 10分钟养老服务圈,涉农社区全部开通公交车,积极创建
社区中医培养模式,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的中医药人才队 全国统筹城乡综合交通样板示范区,被确定为全国首个
伍;深入挖掘传统中医药适宜技术,将其充分运用于社 城乡统筹公共文化建设试验区。以促进农民稳定增收为
区预防保健、康复等过程之中。 重点,深入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围绕发展文化、
全年共对低保户、残疾人等贫困群体医疗减免和援 创意、体育休闲产业,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全区土地流
助147808人次,其金额203.15万元。 转率达到85%。结合土地流转,着力构建农民长效增收
公共卫生工作。经受防治非典、人—猪链球菌感 机制,全区农村集体经济总量和农民在集体经济中的收
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考验,连续 益分别较上年增197%、106.7%,具有稳定支撑作用的租
五年无甲类传染病和重大疫情发生,无重大食品安全事 金、股金、保金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农
故发生;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将卫生监督、 民收入年均增幅连续四年超过城市居民7个百分点,达到
疾病控制、妇幼保健中办理个体副食店《食品卫生许可 8600元,增长20%,城乡居民收入比从四年前的2.2∶1缩
证》、办理从业人员健康证、免疫接种等14项服务工作下 小到1.6∶1。
沉到社区,作为西部唯一一家试点单位在全区部分餐饮
单位与学校食堂中开展卫生部餐饮业公示制试点工作; 【统筹城乡理论工作室成立】 2007年8月,青羊区成立
建设融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信息报送、疾病控制、监督 全市第一个“统筹城乡综合配套试验理论工作室”,聘
执法、医疗救治5大体系为一体的覆盖全区的公共卫生综 请四川省委政研室副主任、四川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
合信息平台,全面提升社区卫生机构的信息化水平、管 任、四川大学副校长、西南财经大学常委副书记及副校
理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快速反应能力。开展农村改 长、成都市委政研室副主任等12名资深专家学者担任工作
水改厕工作,投入150万元用于文家街道董家坝自来水厂 室专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试验理论工作室属于青羊区
的建设。全年全区城乡灭鼠用药26.4吨,“除四害”经费 委、区政府非常设决策咨询机构,直接对区委、区政府
近80万元,使除“四害”工作有序推进。(张尧洲) 负责,由区委政研室负责日常工作。其主要成员都是在
经营城市、区域经济、金融、宏观经济、城乡规划、基
【城乡一体化工程】 “三个集中”。以发展都市型工业 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有着很高理论造
为重点,深入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工业集中发展区实 诣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
现投资30亿元,交通干道基本建成,已建成标准厂房75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试验理论工作室的任务是加强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