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2 - 青羊走街串巷
P. 192
已鲜有。
1938 年 4 月,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唯一公开发行的报
纸《新华日报》的成都代订处(也作西南总分销处成都分馆),
就设在这条街的 103 号(今 38 号)。由于售出的包括延安
出版物在内的各种进步书籍,一度人气最旺,成都市民习
惯称之为新华书店。这家书店曾经还是中国共产党在成都
唯一公开的对外联络处,当时的革命前辈周恩来、董必武、
彭德怀、林伯渠、吴玉章、邓颖超等都曾这里出现过,直
到 1947 年 3 月最后撤离。
当时,中共地下组织领导的进步报刊,如:车耀先《大
声》周刊、胡绩伟和熊复的《星芒》及外围组织形芒社、
康奈尔和吴德让主编的《战时学生旬刊》、中华全国文艺
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机关刊物《笔阵》、陈思苓的《金箭》
半月刊、杨道生等主持的莽原社等都开设在这里。
由于文化街区便于掩护的关系,所以中国共产党成都
的地下活动据点曾经也设在这里。据统计,中共南方局、
中共四川省委和成都市委都先后在这里建立过 7 个支部和
联络点。还有车耀先、罗世文在内 20 多位共产党员在这里
被捕,这条街又有“革命街”的说法。当然,在革命街上
也有不少国民党反动派的盯梢。资料显示,在新华书店等
知名书店的对面,就有当时成都最大的监事哨所,一些血
债累累的特务经常往来其间。
在这条街,抗战时期还有一支出名的演出队伍,他们
在当时的地下党组织下,每天早上在大街上高唱抗日救亡
歌曲,晚上在街头演讲演出,被市民亲切的成为“晨呼队”“晚
呼队”。
1941 年,由“蜀艺社”“蓉社”“成都美术协会”合
并而成的四川美术协会在祠堂街的少城公园内成立,由当
时的四川省主席张群出任会长,团结了当时国内一大批知
名美术家积极从事抗战宣传。协会当时的实际负责人是蜀
中名人张采芹。在协会的策划下,当时著名的文化名人徐
180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