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2 - 青羊年鉴2006
P. 72
青 羊 年鉴 2006 QING YANG NIAN JIAN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完成了127家区属国有和城镇集 解决了城建资金瓶颈问题。
体企业改革,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解决。非公有制经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继续加快城乡公共公益设施建
济进一步发展,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设,光华大道、文家大道建成通车,完成了日月大道、
由2002年的30%提高到2006年的35%。推进投融资体制 武青路南段等道路改扩建工程和绕城路外侧生态带路网
改革,通过市场主体融资30亿元,完成投资26亿元,全 建设;加快了乡村道路市政化建设步伐,连接城乡、方
区90%以上的建设项目都是通过市场主体运作,多元化自 便快捷的交通路网基本形成。完成小区公建配套项目72
主投资增长机制逐步形成。认真执行了各项农村政策, 个,小区配套设施逐步完善。旧城改造快速推进,文化
全区农业税全部免征,粮食直补足额落实到户。着力构 宫等旧城改造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铁箍井片区改造
建公共财政框架,在全省率先实行了财政综合预算和国 等项目已签约启动。四年来,累计实施旧城改造项目72
库集中支付,进一步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化、安 个540亩,总投资约30多亿元。全区人防工程由2002年的
全性和有效性。全面推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所有 10万平方米增加到50万平方米。稳步建设高尚住宅区,金
公益性事业单位人员实行了聘用制。认真实施《公务员 沙西苑等项目全面完成,世代春天等一批中高档项目建
法》,开展了公务员登记工作。 设加快推进,初步实现了旧城改造换新颜、新区建设展
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破除二元体制障碍,在全市率 风采。
先将辖区内所有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实现了户籍一 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实行城乡市容环卫管理满
元化管理。全面完成了撤乡建街和涉农街道机构改革及 覆盖,确保城乡环境共同改善。制定和完善了城乡管理
“村改居”,城乡行政管理逐步对接。稳妥推进村、社 长效机制,组建了环卫“110”,及时处理环境卫生的
集体资产管理体制创新,推行了“村财街管”和村干部 突发事件。完成了环卫清扫作业市场化改革,数字化城
薪酬直发。继续探索和推行企业办园区、市场化运作的 管项目基本建成。实施了“门前五包”,加强了重点社
模式,加快了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 区、街道市容环境日常管理。大力整治违法用地和违章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不断改善投资的软、硬环境, 建筑,查处违法用地15宗170亩,拆除违法建筑104.4万平
以项目为依托,以旧城改造、新区建设、盘活存量为重 方米。稳妥推进终止城区人力三轮车营运工作。
点,实施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委托招商等新模式, 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结合系列创建活动,狠抓城乡
拓宽招商引资渠道,着力招大引强。四年来,共引进投 环境综合整治。完成150条中小街道风貌整治,新增园林
资亿元以上市外资金项目29个,新加坡凯德置业等15家 绿地51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36.8%,人均公共绿地8.7平
世界500强企业和葛洲坝机电等国内知名企业入驻青羊。 方米,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完成了150条
2006年预计引进市外资金43亿元,引进外资2亿美元,实 中小街道以及2618户排水户的雨污分流和35公里河道的
现外贸出口3.5亿美元,分别是2002年的12.5倍、13倍和4.5 综合治理,城乡水环境不断改善。全面实施农作物秸秆
倍。 禁烧和综合利用,切实加大建筑工地扬尘和工业烟尘治
四、过去四年,是全区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乡面 理力度,扬尘治理率、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均达100%。
貌日新月异的四年 五、过去四年,是全区社会事业进一步繁荣、构建
经营城市能力不断提升。完成了5000亩城市建设用 和谐青羊初见成效的四年
地征地报批工作,规划并落实了3730亩推进城乡一体化 社会事业投入力度加大。积极构建公共财政体制,
配置用地。进一步挖掘和盘活存量资源,共盘活存量土 加大财政对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社会
地2657亩。盘活烂尾楼12座37万平方米,实现投资6亿 事业投入力度。四年来,累计投入财政资金8.9亿元,占
元,列入我区清理处置名单的停工工程全部复工续建。 同期地方财政支出的27%,进一步提高了公共服务能力。
搭建了兴光华、兴城建等融资平台,通过市场运作新区 科教兴区战略成效明显。深入开展“科技示范行
基础设施、农民新居工程以及旧城改造等项目,有效地 动”,预计2006年高新技术企业占工业企业产值比重达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