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 - 青羊年鉴2006
P. 31
青羊年鉴 2006 ◆ 特 载 ◆
快形成自主投资机制。兴光华公司、青建投公司、青羊 务服务大厅。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依法清理取消行
工业发展公司、蛟龙公司、青羊工业投资公司等市场主 政审批项目34项。三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区工作。认真落
体全年融资20多亿元,完成投资50多亿元。二是深化 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完成了“四五”普
社会事业改革,初步建立了“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社 法教育。深入开展政法系统“创一流”活动和公安队伍
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资发展新机制。三是深化财政管理 正规化建设,促进了规范执法和公正司法。整顿和规范
制度改革,硬化、细化部门预算,全面实行综合预算管 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取得新进展。党管武装工作进一步加
理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规范财政管理行为,提高财政 强,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取得新成绩,荣获省级
资金使用效率。四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 “双拥模范区”五连冠。
“村改居”工作,实行村财街管和村干部薪酬直发,城 (六)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推进。以创建“全国文明城
乡行政管理逐步对接。五是加快民营经济发展,非公有 市”为契机,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
制经济占GDP的比重达34.9%,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 步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一是大力加强公
六是努力扩大对外开放,增强招商引资实效,预计全年 民道德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组织开展了“青羊学
引进到位市外资金24.29亿元、增长135.8%,外资1.2亿美 习会”及创建“学习型城区”等广场群众活动。在卫生
元、增长145.2%,花旗银行、沃尔玛、易初莲花等世界 系统开展了以“诚信从医、温馨服务”为主题的行业教
500强企业和赛格数码、五星电器等国内行业百强企业纷 育活动。二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积极完善
纷落户区内。 公共文化体系,加大城市社区和农民集中居住区文化设
(五)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深入。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 施建设投入力度。认真抓好“四进社区”工作,丰富社
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营造了民主团结的政治局 区文化生活。继续实施“文化带动工程”,举办新市民
面。一是全面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区委充分发挥总揽全 培训班25班次,文艺下乡55场次,有效提高了农村居民
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积极支持人大、政府、 的综合素质。着力做强文化产业,委托王志纲工作室完
政协依法履行职能。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 成了全区文化旅游产业总体策划。三是大力推进科技创
桥梁纽带作用有效发挥。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民 新。全区申报国家、省、市各类科技计划90项,已经立
族、宗教和侨、台工作进一步加强。扎实推进基层民主 项30项,其中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7项,国家创新基金项
政治建设,制定了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意见》和15 目2项。
个配套办法;实行了“六会(区委全委会、区委常委会、 (七)和谐青羊建设全面推动。从切实解决关系人民群
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区政协常委会、街道党 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大力推进和谐青羊建设,
工委会和区级部门党组会、局务会)”,在全省率先开通 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一是积极促进城乡充分就业。通
了党务公开网;在51个社区全面推行“两委一所、选聘 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就业培训网络、开展就业
结合”的管理新模式,提升社区民主治理质量;稳步推 援助等措施,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013人,下岗失业人员
进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公推直选”,在光华街道进行了 再就业5322人。二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两个
党工委书记拟任人选的公开推荐,在部分区级机关和事 确保”继续巩固,城镇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
业单位推行了党支部书记“直接选举”;积极扩大“公 综合保险等工作进展良好。投入1200多万元专项资金,建
推直选”范围,产生了首位社区“公推直选”的小学校 设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三是认真做好征地拆迁和
长,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了2位社区卫生站长;建立了区委 安置补偿工作。切实落实中央、省市有关拆迁安置的政
委员联系党代表、党代表联系普通党员、党员联系群众 策措施,积极推行“阳光拆迁”和“阳光安置”,切实
的“三联”制度,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二是全面推进 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四是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实行领导
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机关)建设。将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 干部信访接待和包案制度,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加
向街道延伸,在14个街道建立了“一门式”辖区社会事 大对群众诉求的受理办理力度,依法妥善处置群体性事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