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2 - 青羊年鉴2008
P. 452
QING YANG NIAN JIAN
二、发展目标 三、基本原则
全面提升青羊服务业的集聚力、辐射力和竞争力, 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必须坚持“集聚发展、错位竞
努力形成产业发展领先、辐射带动明显、就业拉动强 争、发挥优势、协调推进”的原则。
劲、体制机制优越的青羊服务业发展格局。 ——产业布局要形成集聚效应。着力优化青羊服务
——产业发展领先。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幅高于GDP 业空间布局,引导重点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推进空间资
增幅1个百分点,服务业区级税收同步增长。到2011年, 源集约利用,扩大集聚效应。
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6%,现代服务 ——产业定位要注重错位竞争。做好与全市服务业
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8%以上。到2020年,服 发展定位的衔接,按照特色化、差异化的要求,突出区
务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保持五城区领先地位,现代 域特色,找准产业定位,避免同质竞争。
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5%以上 ——行业培育要坚持发挥优势。对青羊资源优势明
专栏 5 本规划定义的现代服务业统计归类 显、发展潜力较大的行业,要加强引导和扶持,形成比
现代服务业是指工业产品的大规模消费阶段以后出现快速增长的服务业。现 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代服务业的统计,自全国到地方目前还无一个统一的方法制度和体系可以借鉴。
我们以上海市浦东新区构建的“现代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及调查方法研究工作” ——产业发展要体现统筹协调。坚持把服务业发展
的成功经验为依据,结合青羊区产业优势和行业特点,为适应现阶段区域经济的
发展,初步确定了青羊区现代服务业的范畴主要包括三类 14 个行业。 与旧城改造、新区建设统筹推进,努力形成产业发展与
第一类是传统服务业经过新知识技术、新管理理念和新服务内容改造提升成
“现代”的行业。具体有现代金融业、现代房地产业、现代物流业和客运业、现 城市建设协调推进的局面。
代商业、住宿餐饮业和现代社会服务业等六个行业。
第二类是因时代发展新兴或“新崛起”的行业,有信息服务业、技术服务业、
第三章 重点产业
研发设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四个行业。
第三类是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中具有“现代”特征的服务性行业。具体有第
一产业中的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中单一或主体是从事研发设计和销
售及技术服务、产品制造外包的工业企业;第二产业中电力、燃气及水的供应业
(不包括生产);第二产业中具有资质的建筑装饰企业等四个行业。
一、以强化集聚效应为重点,大力发展金融商务业
依托金融机构相对集中优势和商务服务业发展基础,
——辐射带动明显。吸引更多国内外金融机构、企
顺应金融产业、总部经济、商务服务业互动共生、融合发
业总部落户,商务功能更加完善,商贸特色更加突出,
展的规律,围绕强化集聚效应、激发创新活力、提升辐射
旅游市场更加繁荣,国际化、区域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到2011年,初步建成区域性金融商务中心和文化旅游中 能级,在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升效益上下功夫,积极
心,现代服务业高地初步形成。到2020年,全国知名的 引进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专业服务业总部,努力打造
金融商务中心和文化旅游中心进一步完善,现代服务业 “西部金融第一街”,形成集金融产业、总部经济、商务
高地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服务于一体的成都核心金融商务产业集群。
——就业拉动强劲。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显著增 专栏 6 青羊区与锦江区金融业发展定位比较表
强。到2010年,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区从业人员的比重达 青羊区 锦江区
嵌入型的金融业发展战略,即依托 外生性的金融业发展战略,即在金
到68%以上。到2020年,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区从业人 已经形成的金融机构聚集基础和发展 融机构集中度和发展规模尚不具备优
规模优势,通过集约化发展拓展金融集 势的情况下,依托东大街、东部副中心
员的比重达到70%以上。
中区发展空间,进一步优化金融产业结 后台服务中心的区位条件和空间资源,
——体制机制优越。市场动力机制不断强化,政策 构,打造西部金融第一街,推动金融产 以引进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金融后台服
业、总部经济、商务服务业互动发展, 务为突破口,打造聚集类型丰富、功能
支撑体系不断健全,统筹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到2011年, 形成集金融产业、总部经济、商务服务 完善的金融聚集区。
于一体的成都核心金融商务产业集群。
市场在服务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发挥,引导
和推动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管理体制基本形成。到 产业发展主要目标:规划期内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
2020年,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推动的体制机制优 值年均递增15%以上,服务外包承揽境外业务年均增幅不
势得到充分展现。 低于全区外贸进出口额增幅,商务服务(含专业服务)
·428·